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高三物理检测质量分析报告

(2011-08-29 09:20:34)
标签:

物理

质量分析

报告

上海安脉

教育

分类: 物理

一、试卷分析

2009年的高三“一模”(物理部分)试卷体现了教育改革的理念和要求,在注重考查学科核心知识的同时,突出考查能力,体现了“以能力测试为主导,重点考查所学相关课程基础知识、基本技能的掌握程度和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分析、解决实际问题能力,重视理论联系实际,关注科学技术、社会经济和生态环境的协调发展,重视对考生科学素养的考查”的命题指导思想,较好地处理了主干知识与非主干知识考查的关系。试卷命题中在光学、原子与原子核、机械振动与机械波等内容中一般以选择题的题型出现,热学及分子物理学在选修模块自选综合中出现,这样即减轻了学生的负担,又强化了能力的考查,对倡导中学教学重视能力培养是一个很好的“抓手”。今年高三物理“一模”检测试卷满分120分,12小题。给老师的总体感觉是试卷的难度、试卷的题量、试卷的结构、题目的类型、分值的分布与《考试说明》基本保持一致,选择题比较基础、灵活,分单项选择4小题,不定项选择4小题;实验题1为常规题,实验题2为电学设计题;计算题1为运动和力的简单计算,计算题2为带电粒子在磁场中的运动,计算题3为曲线运动和能量的综合计算题。给学生的感觉是题目似曾相识,不少题目是学生曾经考过的较为常见的优秀“陈”题,题目的背景、模型和物理过程学生较为熟悉,因而考试过程比较顺利。从命题的指导思想看,以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为载体,以能力测试为主导;从试卷的方法技能来看,突出了以实验为主要研究方法的学科特点;从测试的相关知识看,集中于主干物理知识。总之,试卷符合《考试说明》、《物理课程标准》和《物理学科指导意见》对各部分知识的要求,是一份质量很高的物理高考模拟考试试卷。

(一) 试卷结构分析和内容分布

(表一)

题号

题分

难度

考查的物理知识点

 

能力要求

识记理解能力

推理能力

分析综合能力

应用数学能力

实验能力

14

6

原子物理中的聚变方程

 

 

 

 

15

6

振动和波的图象

 

 

 

16

6

静摩擦力和滑动摩擦力

 

 

17

6

较难

电磁感应

 

18

6

 

 

 

 

19

6

万有引力

 

 

20

6

较难

电场和电势

 

21

6

牛顿第二定律、动能定理、机械能

 

22

18

较难

纸带的处理、电路的设计

 

23

14

滑动摩擦力、匀加速运动

 

24

18

较难

带电粒子在磁场中的运动

 

25

22

曲线运动、机械能守恒的综合

 

  (二)试卷的特点分析

   从上述的试卷结构分析不难看出,试题立足三基,以突出学科的知识、方法和能力,给人以一种纯物理的感觉;试题设计的情景来之于学生所熟悉的身边的生活或课本上的科学技术中,与STS的紧密联系。纵观全卷,试题灵活而不落俗套,新颖而不离基础,体现了“三个有利于”的命题原则。我认为有以下特点:

    1突出物理学科主干知识

    试题以考查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为主,知识是考查能力的载体,物理试题是理科综合能力测试卷中的一部分,只有大约1个小时的考试时间,总共考查12个题目,不可能覆盖高中物理的全部内容,因此以考查高中物理学科的主干知识和核心内容为主就是高考命题的一个原则,也是模拟考试卷命题的原则。因此,对支撑学科知识体系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考查时既保证了较高的比例,又保持了必要的梯度与深度,做到难易比例得当,体现了双基及重点知识与主干知识的重要地位。尽管题量较少,知识点却较多,覆盖面教广,12个物理题中内容涉及高中物理的力学、电磁学、光学、原子物理等内容。试卷中力、电磁学两部分内容的试题合计108分,为物理总分的90%,试卷中运用“力与运动观点”、“能量观点”分析解决问题的试题有第15、16、17、19、20、21、22(1)、23、24、25共10题,占98分,充分体现了考查学科主干知识和学科主要思想方法的命题思路。

    2突出运用数学处理物理问题的能力考查

    应用数学处理物理问题的能力是指能够根据具体问题列出物理量之间的关系式,进行推导和求解,并根据结果得出物理结论;必要时能运用几何图形、函数图象进行表达、分析。试卷中第19、20、24、25题应用数学处理物理问题;第17、24、题都是运用图象解决物理问题。这些充分体现出试卷突出了运用数学处理物理问题的能力考查。

   3。突出分析综合能力的考查

    分析综合能力是指考生能够独立地对所遇的问题进行具体分析,弄清其中的物理过程、物理状态和物理情景,找出其中起主要作用的因素及有关条件;能够把一个复杂问题分解为若干较简单的问题,找出他们之间的联系;能够灵活地运用物理知识综合解决所遇的问题。如第16、17、20、21、22(2)、24、25题。

   二、成绩统计、整体水平分析情况

  (一)成绩分析

  (表二)质量分析报告单(略)

  (二)抽样的平均分、难度分布统计

  (表六)

题号

题分

抽样平均分

难度值

备注

14

6

4.69

0.782

 

15

6

5.01

0.835

 

16

6

4.69

0.782

 

17

6

1.76

0.293

 

18

6

3.68

0.613

 

19

6

3.05

0.508

 

20

6

3.23

0.538

 

21

6

1.44

0.241

 

22

18

6.02

0.335

 

23

14

7.32

0.523

 

24

18

3.86

0.215

 

25

22

2.11

0.096

 

(表七)抽样的难度值分布图

 

 

   三、学生答题分析

  (表八)学生的答题情况

题号

题分

抽样平均分

难度值

学生答题情况

14

6

4.69

0.782

学生答题情况较好,未复习到原子物理

15

6

5.01

0.835

学生答题情况好

16

6

4.69

0.782

学生答题情况教好

17

6

1.76

0.293

学生错选C,

18

6

3.68

0.613

学生答题情况较好,漏选B

19

6

3.05

0.508

答题情况较好,

20

6

3.23

0.538

答题情况较好

21

6

1.44

0.241

错选D

22

18

6.02

0.335

实验设计错误

23

14

7.32

0.523

能用“动能定理”进行解决较好

24

18

3.86

0.215

没有时间完成

25

22

2.11

0.096

没有时间完成

 

    四、教学建议

   (一)处理好知识形成过程与结论的关系。只背结论,死记公式,是绝对学不好物理的,也不可能在考试中取得好成绩。要让学生明白为什么要引入这个概念,它的内涵和外延是什么,它反映了谁的性质,由哪些因素决定,它能解决什么问题,怎么用它解决问题。强调知识的形成过程,本身就是三维教学目标中的一维,它不但对知识本身及知识的应用是重要的,而且也是对学生态度、情感、价值观教育的素材。

  (二)夯实双基,培养能力。在模块教学中要扎扎实实地抓好基础,以教材为本,制定计划,合理安排。深刻领会物理概念、原理、定律的成立背景、推导过程、物理意义、适用条件和使用范围。

  (三)重视对实验原理及方法的理解。重视演示实验、学生实验,扎扎实实地从抓好基础实验。将实验原理、使用仪器、观察现象、处理数据、分析结论、误差等内容与理论知识密切结合起来。

  (四)解题规范,培养良好的解题习惯。解题规范,有两层涵义,一方面,要求解题思路清晰,思维严密有序,能准确地读题、审题,能将题中的问题转化为相应的物理模型,进行分析,演绎推理,联立方程求解,养成良好有效的解题习惯;另一方面,要求解题书写规范,从考试情况看,学生解题表达不清楚,书写不规范,是造成主观题失分的主要原因之一。教师可以通过示范解题,面批评分,下发详细解题的参考答案等方法,有意识地对学生进行书写规范的训练。 

 

了解更多请浏览:上海安脉计算机科技有限公司

                  教学质量精细化管理 

                  学校综合管理平台               

                  学校信息管理系统城域版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