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教学质量分析报告---七年级历史与社会

(2011-08-26 14:54:20)
标签:

教学质量

质量分析报告

上海安脉

教育

分类: 历史

 

   根据南山区教育局的统一部署和安排,113日对七年级进行了进入初中后的第一次期末考试。就我校而言,从考试到阅卷组织是严密的,考试的成绩比较令人满意。当然,我们从阅卷等过程中也发现了不少值得在今后教学工作中必须引起重视的一些问题。下面从试卷结构、各题学生得分、各知识点学生掌握情况分析、教学工作的得与失、下一步工作策略等几个方面对本次的考试情况作简要分析和说明。

 

一、试卷结构

 

本次七年级历史与社会上册期末考试试题包括两大部分:单项选择题25道共50分;非选择题(包括填空题、读图题和材料分析题)4道共50分。

 

七年级上册共六个单元,其中第一单元涉及选择题4道共8分,填空题1道共9分;第二单元涉及选择题6道共12分;第三单元涉及选择题1道共2分;第四单元涉及选择题2道共4分,材料分析题1道共10分;第五单元涉及选择题2道共4分;第六单元涉及选择题10道共20分,读图题2道共31分。

 

二、试题的主要特点

 

    1、立足教材基础知识。基础知识是再学习和深造的基础,万丈高楼凭地起。此次历史与社会命题特别强调学生对知识准确性的考查,其实就是重视学生对基础知识掌握的情况。在选择题部分,突出基础知识的考察最为明显。如第1小题考查了人类的起源,第6小题的家庭结构,第七小题家庭的功能,第10小题的合理的消费观念,第11小题孔子的教育思想,第13小题传媒的功能,第15小题社区的功能,第161718小题中国的疆域,第2427题中国行政区划,第28题中国的地势和地形等等,都是学生必须知道的基本常识。说明基础知识是命题的出发点和立足点。

 

    2、重视基本能力考查。在重视对基础知识的考查的同时,试卷也体现了对学生的学科基本能力的考查功能,主要表现为知识的运用和知识的迁移;材料的阅读能力和材料的归纳能力;获取有效信息的能力。如读图题中的对于三级阶梯这一知识点的运用,材料题中青少年对于大众传媒的认识等。

 

    3、题目表述明确简练,强调在教学重点处命题,符合初中生年龄特征和知识水平。这次考试的范围限制在现行教材应当掌握的知识范围之内,没有偏题、怪题和难题,难度与考试说明的难度基本持平。

 

    4、突出教学内容与现实的联系。例如第678910题,考查了家庭的结构、功能、常见的投资方式、消费者权益、正确的消费观念;材料题29题中学生如何正确对待传媒等题目,有利于学生从书本知识中走出来,和现实生活相联系,明确学习历史与社会是为了为现实服务、为生活服务的道理。

 

三、考试的基本情况及分析

 

(一)考试成绩

 

    本次成绩较好,全年级平均分为76分;及格率为83%;优分率为50%。最高分99分,最低分18分。

 

(二)学生答题质量分析

 

1、优点方面

 

    1)基础知识较落实,重点知识能认真掌握。此次考查的内容基本上与学生的日常生活联系紧密,学生较为熟悉,答题正确率较高,例如选择题得分率为94.22%。全卷的各大题得分率都比较理想。

 

    2)解题方法正确,完成情况较好。大多数学生能采取正确的解题方法,进行解题操作;学生基本能借助课本知识进行解题;学生能根据提供的材料信息来解答问题;大部分同学能认真的按质按量完成答卷任务;答题有所创新,例如材料题的第4问,如何正确对待大众传媒等。

 

    3)历史与社会学科能力逐步提高。学生的答题情况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学生对历史知识运用的能力、识别插图的能力、归纳概括的能力。从材料解析题的得分情况和对问题的表述情况看,阅读材料的能力,获取有效信息的能力也有一定的提高。

 

(三)存在的主要问题

 

    学生答卷的情况和考试的成绩所反映出来的不足之处,主要有以下几方面的问题。

 

    1、审题失误,文字书写不规范。

 

第一种情况是没有审准题目,对问题的提示和要求判断失误,如读图题27题的第2问,要求写出AB两个省级行政区的简称,不少学生写成了全称;28题的第1问,要求写数字,少数学生没按照要求作答。第二种情况是对选择题的题意没有认真推敲,如8小题题干是不包括,少部分同学没有认真看,导致判断失误。再还有文字书写不规范,卷面不很整洁,部分学生平时书写马虎,造成字迹模糊,错别字不少。特别是地名写错较多,例如台湾、蒸汽机写成台弯、蒸气机等。

 

    2、基础知识掌握不牢,学科能力有待提高。

 

虽然试题出得难易适中,但仍有少部分学生对教材内容不熟悉,问答题回答要点不全。如6个省级行政区的全称,部分学生对教材的内容并不熟悉。在学科能力方面,学生的记忆能力、材料的阅读能力、分析问题的能力有待提高,特别是学生独立思考能力培养应引起足够的重视。例如材料题中西高东低的地势对我国河流流向和水能资源分布有什么影响,部分学生答得也不好。

 

    3、学生对历史与社会重视程度尚有不够。

 

从阅卷中可以明显感受到学生学习的差距。有的学生重视历史与社会课,准备充分,考得就好;有的学生,平时不重视,只在考前突击,考得就不够好。因此,学生应端正态度,明确历史与社会课也是核心课程。以后的复习还要提高认识,增强兴趣。

 

四、下段复习的建议

 

    1.进一步仔细分析得分率低于试题85%的学生失分的主要原因,寻找适合本校学生特点的应对策略。

 

    2.调动多方力量,充分发挥学生非智力因素的积极作用,注意改进复习方式,利用多种方式激发学生学习历史与社会的兴趣,教会学生运用正确的观点分析问题,教会学生在解读历史的过程中感悟历史,形成正确的历史观和价值观。

 

    3.进一步落实历史基础

 

  1)强化基础知识的教学。按照考试说明和上教版本教材的要求系统化地向学生传授知识,教师要对照考点细致地指导学生应考,对每一考点涉及的知识范围、内容要素要向学生点透。并帮助学生将知识要点化、线索化、链条化、条理化。

 

  2)对主观性陈述式的知识(如对历史事件或历史现象原因、影响、评价等)要在牢牢掌握史实的基础上,帮助学生进行归纳、分类分层完整地提炼,指导学生将书本内容和复习材料有机结合利用。

 

  3)注意对热点问题的合理处理,重视所学知识与生活实际的联系。注意对不同题型答题技能的训练。

 

    4.真正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教师要加强历史与社会学科学习目的的教育,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自觉性,没有学生的高度重视和高涨的学习热情,学习成绩和学习质量的提高就没有保证。要改变学生被动学习的习惯,引导自主学习,培养独立学习的习惯和能力;进行创新学习,勇于实践,善于探索,富于创造。

 

 

 

    了解更多请浏览:上海安脉计算机科技有限公司

                  教学质量精细化管理 

                  学校综合管理平台               

                  学校信息管理系统城域版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