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数学备课组工作计划
(2013-03-06 14:58:14)
标签:
课堂 |
分类: 计划总结 |
1.准确了解、客观分析学生数学知识水平
高一年级共10个班,1-4班为理科班,5-8班为文科班,9、10为艺术班,学生成绩参差不齐且总体偏低,存在基础不够扎实,学习兴趣未被激发,积极性不高,良好的学习习惯未养成等情况。教学压力可想而知,在这种情况下教师只能尽快了解新分班的学生数学知识水平,以采取一定的措施和教学手段,尽力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进而提高学生的知识水平。
2.凝聚备课组集体智慧,形成个性化教学设计
为了把集体备课落到实处,将集体备课时间定为每大周单周星期三下午第三节课,由备课组长主持,每次一位教师(按照备课主讲人分工表所定)作教材分析,其他教师评价、补充。
我们将根据教学大纲的整体要求,在集体备课时解决以下问题:明确教学目标的确定,教学重点的把握,教学难点的突破,课上例题的选择,另外在集体备课时还应备教法的实施和学法的指导,要根据所教学生已有的知识水平,更好地坚持因材施教的原则。对于重点课题和有难度的课题要重点研究。主发言教师负责将典型例题整理打印,如有必要制作课件供全体教师使用,实现部分资源共享。在备课组集体备课达成共识的基础上,各教师再根据自己的教学特点及所教学生的情况备课。
3.致力教学研究,提高备课组整体施教水平
(1)研究如何备课,怎样上课
统一进度,统一教学目标及内容,主张进行个性化的教学设计:针对教学对象的实际情况,进行有针对性的教学设计,形式不要求统一,但要努力提高教学有效性,花大力气在精选例题、习题上,花精力在学生的分层辅导上。
(2)研究怎样听课,怎样评课,如何提高教学能力
首先,鼓励备课组教师互相听课,争取走出去,到兄弟学校听课学习。
第二,听课不仅要听知识,还要听方法、听态度。教师听课存在的普遍现象是注重记录例题、练习和解法,但实际上听课时还应注重分析授课教师的工作态度、教学精神和教学方法。
第三,听课后的反思与评价是重要的一环,听课后做一个整体回顾,这样的教学内容以这样的教学程序和方法进行,有什么优势与不足。而教学评价应从教学基本功、教学设计、教学方法、教学效果等方面进行,在听课中取人之长、补己之短,成为个人教学水平提升的助力。
4.提高课堂效率,分层布置作业
课堂上教师要努力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努力提高课堂效率。讲授概念、公式、定理时,要引导学生注重辨析,揭示本质;在讲解例题或习题的时候,要注重引导思考过程;要适当地作课堂小结,提高学生的归纳总结的能力,让学生从知识、能力上都有所收获。
因为一个班上的学生知识水平和能力上差异较大,提倡分层留作业,可以将班上数学成绩优异的学生分组,每周布置一次高考题帮助提高;将班上数学基础薄弱的学生分组,主要给他们布置课本习题和教辅中的基础题目,其他同学分成一组,完成中等难度习题。这样做是非常适合我校学生的实际情况的,相信效果将会不错,但教师的工作量较大,因此需要探索“部分批改”和“全批全改”想结合的批改作业方式,但必须保证效果。
5.合理安排本学期教学进度,扎扎实实完成教学任务
本学期授课时间约为20周,约80课时,要学习数学(必修四)部分内容和数学(必修五)内容,具体见计划【附表】。
要求高一全体数学教师按照以上教学进度统一推进课程,教师可根据各班实际情况做些“微调”,教师之间相差1~2课时是正常的 ,但不能超过以上计划所定课时。
高一数学教学进度表
周次 |
日期 |
课 |
教时 |
1 |
2.18-2.14 |
3.1.1两角差的余弦公式 |
2 |
2 |
2.25-3.3 |
3.1.2两角和与差的正弦、余弦和正切公式 3.1.3二倍角的正弦、余弦和正切公式 |
4 |
3 |
3.4-3.10 |
3.2简单的三角恒等变换 第三章 三角恒等变换单元复习 |
6 |
4 |
3.11-3.17 |
1.1正弦定理和余弦定理 |
4 |
5 |
3.18-3.24 |
1.2应用举例 |
4 |
6 |
3.25-3.31 |
第一章 解三角形单元复习 第一次月考复习 |
6 |
7 |
4.1-4.7 |
第一次月考 |
0 |
8 |
4.8-4.14 |
第一次月考试卷分析 2.1数列的概念与简单表示 |
6 |
9 |
4.15-4.21 |
2.2等差数列 |
4 |
10 |
4.22-4.28 |
2.3等差数列的前n项和 |
3 |
11 |
4.29-5.5 |
2.4等比数列 2.5等比数列的前n项和 |
4 |
12 |
5.6-5.12 |
2.5等比数列的前n项和 第二章 数列的单元复习 |
4 |
周次 |
日期 |
课 |
教时 |
13 |
5.13-5.19 |
3.1不等关系与不等式 3.2一元二次不等式及其解法 |
6 |
14 |
5.20-5.26 |
3.3.1二元一次不等式(组)与平面区域 |
4 |
15 |
5.27-6.2 |
3.3.2简单线性规划问题 小结 |
6 |
16 |
6.3-6.9 |
3.4基本不等式 |
3 |
17 |
6.10-6.16 |
小结 第三章 不等式单元复习 |
4 |
18 |
6.17-6.23 |
期末总复习 |
4 |
19 |
6.24-6.30 |
期末总复习 期末考试 |
3 |
20 |
7.1-7.7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