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赤壁赋》公开课教案
(2015-11-05 20:58:35)
标签:
佛学 |
分类: 高一组 |
《赤壁赋》公开课教案
一、导入
今天我们来继续学习苏轼的《赤壁赋》,上节课我们讲过这篇文章是写于什么时期?大家一起来回答一下。
【因何而乐】
1、作者在第二段开头说:“于是饮酒乐甚”,作者因何而“乐”?(齐读第一段)
(提示:作者都做了哪些事,如此快乐?)
泛舟、(欣赏如诗如画的美景)、饮酒、诵诗
2、是在什么样的环境中发生这些乐事的?文章里是怎么写的?
3、任选其中一句,展开想象联想,用优美的语言来描述这个画面。
白茫茫的水汽笼罩着万顷江面,清风徐徐,拂面微醺。当此时,一轮明月冉冉升起,俯瞰着人间,不忍离去,如烟的月色,仿如梦境一般,使人沉醉其中。
4、如此美的场景,如此美的文句,简直就是一场视听上的盛宴!让我们再来齐读这一段,仔细体会个中之美。
5、面对如斯美景,作者饮酒乐甚,不禁扣舷而歌之,歌词的内容是什么?
1)歌词中“渺渺兮予怀,望美人兮天一方。”是什么意思?
2)我们注意到,歌词里提到了一个词“美人”,什么是“美人”?
3)知道了美人的比喻义,大家能不能用更直白的话,把这句话转述出来?(苏轼在这里是想表达什么?)
4)苏轼不在皇帝身边,他人在哪里?为什么不在皇帝身边?
5)苏轼即使遭到贬谪,心中仍然在惦念着君主。说明他是一个怎样的人?
【小结】所以,这里的“美人”还象征着实现“治国平天下”的理想。但现在苏轼却已远遭贬谪,他的君王,他的理想,都已成为他可望而不可及的存在。歌唱至此,可谓乐极生悲。
6、苏轼在这里借歌抒怀,
其声呜呜然,如怨如慕,如泣如诉,余音袅袅,不绝如缕。舞幽壑之潜蛟,泣孤舟之嫠妇。
箫声随歌而起,呜呜咽咽、悲悲切切,像哀怨又像思慕,像哭泣又像倾诉,甚至可以使深渊中的潜蛟起舞,使孤舟上的寡妇哭泣,可见其悲。客人的悲从何而来?他是因何而悲?
【为何而悲】
1、齐读第三段?思考客人是因何而悲?(小组讨论)
v
v
v
【小结】行文至此,可谓至悲至痛!
2、既然客人如此之悲,最后一段为什么又会“喜而笑”呢?这中间苏子到底给他开了什么灵丹妙药,让他转变如此之大?让我们来齐读第四段。(小组讨论)
1)作者以水与月为喻,是想要引出什么道理?
人,作为个体而存在的时候,自然是时刻都在变的,但放诸整个人类历史而言,又是“无尽”的。也就是说,世界的万物和人生,都既有变的一面,又有不变的一面。
所以我们用不着羡慕江水的无穷和明月的永不增减,也用不着哀叹人生的短促,用不着哀叹自身的渺小,只要保持旷达乐观的态度就好。
2)作者先是从“变与不变”的角度来说,之后是从什么角度来进行说理?
不取:天地间物各有主,“苟非吾之所有,虽一毫而莫取”。比如权势、地位、功勋、荣誉等等,如果不属于我们,我们不必羡慕。
取:取无穷的自然万物(明月清风)为“吾生”所享用,从中得到乐趣。让大自然的无尽山水来抚慰我们的心灵。
【结语】虽然说,苏东坡的名字只是一个记忆,但是他留给我们的,是他心灵的喜悦,是他思想的快乐,他的精神滋养着我们每一个人的心田,提升着每个人的人格。愿我们用心去体味生命中的每一缕清风,每一轮明月。
让我们一起来齐读这一句话,以此共勉!
【作业】翻译文章第一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