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MTI考试中常用的翻译理论(三)

(2020-01-10 10:39:21)
标签:

教育

各位同学,马上就要参加研究生笔试了,今天老师给大家分享一些翻译理论里比较实用的、常识性的理论,尤其是中西语言差异,希望大家看完后牢牢把握这几个方面,翻译时大原则上不要出错。

一、形合hypotaxis与意合parataxis

汉语和英语分属不同的语系:汉语属于汉藏语系,英语属于印欧语系。它们在发音、构词法、句法、修辞形式以及谋篇布局方面都有各自的规律和特点,两者之间虽不乏相通之处,但也存在着明显的差异。Eugene A. Nida 说过,从语言学角度来看,英、汉语言之间最重要的区别莫过于形合hypotaxis与意合parataxis之分了。

“形合”和“意合”是已故语言学家王力先生所译。形合指句子内部的连接或句子间的连接采用句法手段syntactic devices或词汇手段lexical devices。意合指“句子内部的连接或句子间的连接采用语义手段semantic connection”。印欧语言重形合,语句各成分的相互结合常用适当的连接词语或各种语言连接手段,以表示其结构关系。汉语重意合,句中各成分之间或句子之间的结合多依靠语义的贯通,少用连接语,所以句法结构形式短小精悍。

著名翻译家、散文家孙家晋曾说过,“西文像树上分出枝桠,中文如铜钿串在一起。”

印欧语言是以形合为主的语言,有人称之为线性的语言,其句法以主谓结构为中轴线;如果有宾语或补语成分,可在主线上延伸;定语及状语成分则以枝桠的形式构成分支线,并通过关联词与主轴线相接。这种树状结构由于主谓结构形成了对“全句‘牵一发而动全身’的提挈性结构主轴”,因而各支的脉路都一目了然,枝枝桠桠都必有归宿。如果把句的结构比喻成一棵树,那么句与句、段落与段落之间彼此关联、相得益彰,构成了密密挨挨的树林。

汉语是以意合为主的语言,Fowler 把汉语描述成流水型环性的语言:“犹如海浪向前推进,浪峰浪谷似分似和,彼此相象,又各不相同;隐含着某些规律,但却过于复杂,难以分析或表述;这些规律规范着波浪与波浪、波浪与大海、词组与词组、词组与语段之间的各种关系”(转引自连淑能,1993:45)。汉语句子以主题为统率进行铺排,“话题—说明”topic-comment的结构灵活、形式多样、组合自由,无主句也占了相当大的比重;分句与分句之间、句与句之间少见逻辑关系词。

从语法来看,汉语语法具有典型的“隐含”(covertness) 特点,表现为句子中词汇的词性同词的外形没有必然联系,词语的语法功能不清晰,没有明显的语义标记词,而英语语法具有明显的“外显性”(overtness),具体体现在词性同词的外形密切相关,因此词在句子中的功能很直观,句子中有明显的语义标记。

二、理解与表达

理解和表达是翻译的两个主要步骤。译者对原文的正确理解在翻译过程中至关重要;译者的表达须具有准确力和表现力,语言须具有生动性和形式美。分析原文就是细致处理词位的所指意义和联想意义、研究句法和语篇结构。理解和领会原文是从事无论何种翻译的基本功力。如果译者确实理解了原文的涵义,又能得心应手地驾驭译语,那么翻译就是一个很自然的驾轻就熟的过程。

翻译的过程可以简单分为:理解—表达---校核三个阶段,或理解---表达两个阶段。

今天的翻译理论就分享到这里,与之前的“翻译的定义”和“翻译的标准”相比,本文实用性更强,可操作性也更强,希望各位同学读完后能把握翻译的大方向。祝大家笔试取得好成绩。

更多内容可点击西安考研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前一篇:MTI公众号推荐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