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资该怎么总结
(2013-01-02 13:01:54)
标签:
杂谈 |
分类: 投资杂感 |
如果把投资比喻成江湖的话,
除非金盆洗手,才能算个总账,
否则,在江湖的一天都要慎思谨行,
看看基金经理大佬们的排名战就知道了,
每年都在变,年度的江湖霸主,
可能明年就被江湖淘汰了,
投资又如一场马拉松,
要跑到什么时候,
如果是爱好的话,可能就是一生,
投资又如一项传承的事业,
几代人的事业,
终点有多远?
如何总结?
投资应该是一项长期事业,
哪怕是业余的,
哪怕是一个人的爱好。
严格来说,2012年,
我重仓只持有了两只股票,
一是舒泰神,二是电科院,
加上其他小仓位的也不超过5只。
舒泰神是去年11月买的,8月23日出了,
立即进了电科院,电科院拿了4个月,
至今有3%多点的盈利。
再往前追溯,从2010年10月来,我还是超越指数的,
再住前追溯,从我2005年12月投资股市以来,也是大获全胜的,
尽管是小本生意,
再往前追溯,大学读书时代2000-2002年平手出局,
但那个时候,我的投资思想还没有成形,只是整天研究K线、技术指标,
我现在对K线的定义:K线就是一种直觉艺术(看得太多了,有一种直觉了)。
技术的事情不能过于看重,但也不能不懂,
技术图形在长期来看一定是反映基本面的载体,
看技术图形的目的是分析背后的本质,拿来做波段就必输无疑。
2008年我看过但斌、李驰的书后,很认同一句话,
投资就是顿悟,很多人炒了10年还是原地踏步(或者说悟到了,但执行不到),
有的人炒一年后就悟到了,也能执行到。
我炒了一年后,就悟到了:
要是我中途不换股,
一轮牛市走完的收益率远高于我换来换去的收益率。
但真正做到的还是在2009年(基本面没有变化、也没有高估的情况下就一直持有),
2010-2012年也陆续看了彼得林奇的书,
也在博客上看了一些牛人(有思想有毅力、言行一致、知道也能做到)的投资思路,
在不断学习,自己能感觉在进步。
除了以上学习、总结外,
一般能长期获利的还有一个重要因素:性格也在起作用。
固执、毅力、独立、批判思维......起到重要作用,这个是股市上的情商,
相反,职场上的高情商在这里很可能起反作用。
这个时候,我想到了一句话:天生我材必有用。
没有完美的性格、没有绝对正确的性格,看用在哪。
所以说,年度总结
只是一个小插曲,
路很远......
每次买进,都要分析透、看透了远比年度总结来得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