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与林园昨天在雪球上提到的大众消费不谋而合

(2012-10-30 13:16:55)
标签:

杂谈

 全景网10月29日讯十一黄金周数据显示中国消费井喷,看起来消费者是越来越敢花钱,但消费前景仍不可乐观。由于多种消费形式并没有被纳入到统计范畴,我国的消费占GDP的比重存在被低估的现象。未来,大众消费和服务消费将可能在消费领域占据主导地位。

据商务部统计,中秋国庆两节全国消费破8000亿,同比增长15%;全国旅游接待人次约为3.62亿,旅游收入约为1800亿元。尽管今年是1999年以来中国经济增长最缓慢的一年,但中国人似乎并不为此担忧。

国泰君安高级经济学家林采宜周日做客甘肃卫视《新财富夜谈》时表示,“中国未来的消费能量和消费动力是比较乐观的。消费取决于三个因素,一是支付能力,二是对未来收入和支出的预期,第三是社会文化和消费习惯。有多少钱是影响消费的一个因素,敢不敢花钱是更重要的因素,中国人越来越敢花钱了。”

但在黄金周期间,旅游的人数增多了,相应在商场里买东西的人变少了。海通证券零售行业核心分析师汪立亭指出,“这个黄金周期间,无论是商务部的统计,还是我们跟踪的百家重点零售企业的数据,其实都是过去五年以来最低的水平。”他并称,“虽然整个四季度是消费的旺季,但对消费意愿的提升还是持谨慎态度。”

社会学家、上海社会科学院副研究员陆震则有点悲观,“总的消费能力是三大块决定的,一是工资收入,一是养老金,还有就是社会保障。这三块加一起是刚性的,总的盘子要大起来非常的艰难,可能的消费能力实际上就是这么多。十一用完了,春节就要少用了。”

根据国家统计局的数据,在2010年,消费占中国GDP的比重为47.4%,但一直有学者认为此数据被低估了。

“可能至少被低估了百分之十几,实际上的消费占比GDP的比重应该是在60%,或者还高一点。”汪立亭表示,“在统计上,存在一些可能没有统计到消费口径里面的消费的情况。比如餐饮的消费,不开发票就统计不到GDP的三大统计口径里面去,还包括礼品的一些消费等。”

“实际上比如房租、家政服务、家教、淘宝等,还有很多服务类的消费也是没有纳入统计局的统计范畴的。”林采宜补充道。

那么未来最被看好的消费是哪一类呢?汪立亭称,“对未来展望,高端消费是越来越不值得期待。从消费结构上来说的话,更加看好中低端的大众消费。”

林采宜指出,“中国目前物质消费比重偏高,服务型消费比重偏低,但未来这块比重会进一步上升。教育医疗保障,包括生活水平的提高将是中国未来消费经济的核心动力。”

陆震也持相同的观点,“现在很明显,逐步从产品消费过渡到服务消费,很快服务将占主导地位。”(全景网)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