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泰山记》知识点梳理

(一)注音
汶水(
徂徕(
少圜(
(二)解词填空。
泰山之阳(
余以(
泰山正南面有三谷。中谷绕泰安城下,郦道元所谓环水也。余始循(
戊申晦(
亭西有岱祠,又有碧霞元君祠;皇帝行宫在碧霞元君祠东。是(
山多石,少土;石苍黑色,多平方,少圜(
(三)重点实词解释:
1.居:半山居雾若带然(
2.乘:自京师乘风雪(
3.或:回视日观以西峰,或得日,或否(
4.极:极天云一线异色(
5.视:回视日观以西峰(
6.坐:与子颖坐日观亭待日出(
7.始:余始循以入(
(四)找出古今异义词并解释(解释古义)
1.至于泰安 (
2.多平方
(五)找出下列语句的通假字并解释
1.其级七千有余(
2.少圜(
(六)解释下列一词多义
1.当:
(1)当其南北分者(
(2)崖限当道者(
(3)僻不当道者(
2.余:
(1)余以乾隆三十九年十二月(
(2)余始循以入(
(3)余所不至也(
(4)其级七千有余(
3.以:
(1)余以乾隆三十九年十二月(
(2)余始循以入(
(3)回视日观以西峰(
4.限:
(1)越长城之限(
(2)崖限当道者(
5.道:
(1)道皆砌石为磴(
(2)僻不当道者(
(3)道少半(
6.有:
(1)其级七千有余(
(2)泰山正南面有三谷(
(3)亭西有岱祠(
(4)又有碧霞元君祠(
7.及:
(1)今所经中岭及山巅(
(2)及既上(
(3)皆不及往(
8.云:
(1)世皆谓之天门云(
(2)亭东自足下皆云漫(
9.日:
(1)与子颖坐日观亭待日出(
(2)或得日,或否(
(3)是日(
10.漫:
(1)亭东自足下皆云漫(
(2)其远古刻尽漫失(
(七)说明下列语句中的词类活用
1.汶水西流(西:
2.济水东流(东:
3.崖限当道者(限:
4.道少半(道:
(八)判断下列特殊句式
1、当其南北分者,古长城也。
2、云中白若摴蒱数十立者,山也。
3、郦道元所谓环水也。
4、亭东自足下皆云漫。
5、今所经中岭及山巅崖限当道者
6、与知府朱孝纯子颖由南麓登。
7、与子颖坐日观亭待日出。
8、苍山负雪,明烛天南。
9、生石罅
10、复循西谷
11、余始循以入
参考答案:
二、
(一)注音
汶(
wèn )
(二)解释填空。
参看课下注释(略)
(三)重点实词解释:
1.居:停留
5.视:看
(四)找出古今异义词并解释
1.至于:古义:到,到达;今义:表示另提一事
2.平方:古义:方方整整的,指山石;今义:数学名词
(五)找出下列语句的通假字并解释
1. “有”通“又”,用来连接整数和零数
2. “圜”通“圆”,圆形的,指山石
(六)解释下列字词
1.当:
(1)在,在……的地方,介词
2.余:
(1)我,代词
(4)几,表示整数后不定的零数,数词
3.以:
(1)在,在……的时候
(3)连接方位名词,用法同现代汉语,连词
4.限:
(1)界限,名词
5.道:
(1)路,名词
6.有:
(1)通“又”,用来连接整数和零数
7.及:
(1)和,连词
8.云:
(1)语气助词,表示不大肯定的语气
9.日:
(1)太阳,名词
10.漫:
(1)弥漫,布满,动词
(七)找出下列语句的词类活用
1.西:名词作状语,向西
3.限:名词作状语,像门槛一样
(八)判断下列特殊句式
1、( “……者,……也”表示判断。判断句)
2、( “……者,……也”表示判断。判断句)
3、(……也”表示判断。判断句)
4、(副词“皆”表示判断,“皆”相当于“都是”。判断句)
5、( “限当道”为“崖”的定语。定语后置句)
6、(省略主语代词“余”)
7、(省略主语代词“余”)
8、后一分句承前一分句省略主语:雪。“苍山”前面省略谓语:见)
9.(“生”前面省略主语:树。“生”后面省略介词“于”,“于”相当于“在”)
10.(“西谷”后面省略谓语:走)
11.(“循”后面省略宾语代词“之”,“之”代“环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