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文言实词考前训练一
(2019-09-05 08:44:33)
1.选出与“向使三国各爱其地”的“爱”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A.秦爱纷奢
C.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
2.
“安”意义相同的一组是(
A.风雨不动安如山
B.然后得一安寝
C.衣食所安,弗敢专也
D.将军迎操,欲安所归乎
3.与“将军身被坚执锐”的“被”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A.禹汤被之矣
C.(屈原)被发行吟于泽畔
4.
选出与“苏武陷匈奴,不倍节义”的“爱”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A.愿伯具言臣之不敢倍德也
C.每逢佳节倍思亲
5.“本”意义相同的一组是(
A.人穷则反本
B.今存其本不忍废,道中手自钞录
C.此之谓失其本心
D.抑本其成败之迹,而皆出于此乎
6.
与“肉食者鄙,未能远谋”的“鄙”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A.蜀之鄙有二僧
7.与“短兵相接”的“兵”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A.赵亦盛设兵以待秦,秦不敢动
C.斩木为兵,揭竿为旗
8.与“范宣子为政,诸侯之币重,郑人病之”的“病”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A.欺软怕硬,实乃人性之病
C.今人乃以俭相诟病
9.
对下列两组句子划线词的意义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强国请服,弱国入朝
曾不能毁山之一毛,其如土石何
A.相同,相同
10.
对下列两组句子划线词的意义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向察众人之议,专欲误将军
因利乘便,宰割天下
A.相同,相同
11.
对下列句子划线词的意义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战败而亡,诚不得已
今将军诚能命猛将统兵数万,必能生擒敌首
A.相同,相同
12.
对下列两组句子划线词的意义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黎明即起,洒扫庭除
且燕赵处秦革灭殆尽之际
A.相同,相同
13.划线词意义相同的一组是(
A.尝趋百里外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
B.惑而不从师,其为惑也,终不解矣
C.樊哙从良坐
D.品其名位,犹不失下曹从事
14.
划线词意义相同的一组是(
A.木兰当户织
B.将献公堂,惴惴恐不当意
C.臣欺大王之罪当诛
D.苍天已死,黄天当立
15.与“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的“道”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A.于是废先王之道,焚百家之言
C.臣之所好者,道也
16.
“得”有通假现象的一项是(
A.今为所识穷乏者得我欤
C.某亦守法,与公甚相得
17.划线词意义不同的一组是(
A.试使山东之国与陈涉度长絜大,比权量力,则不可同日而语矣
度者,分、寸、尺、丈、引也,所以度长短也
B.度我至军中,公乃入
C.度义而后动
D.生之有时,而用之无度,则物力必屈
18.
与“非难”的“非”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A.人非生而知之者
C.世人非之,一时间恶评如潮
19.“复”属于通假现象的一项是(
A.明年复攻赵,杀两万人
C.王辞而不复
20.
与“不负众望”的“负”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A.均之二策,宁许以负秦曲
C.臣诚恐见欺于王而负赵
21.
与“盖余所至,比好游者尚不能十一”的“盖”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屈平之作《离骚》,盖自怨生也
C.前狼假寐,盖以诱敌
22.划线词意义相同的一组是(
A.以故法为其国与此同
B.父母俱在,兄弟无故
C.故遣将守关者,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
D.暮去朝来颜色故
23.
与“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的“固”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A.固请,召有司案图
C.生乎吾前,其闻道也固先乎吾,吾从而师之
24.
与“君臣相顾,泣下沾襟”的“顾”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A.三顾臣于草庐之中
C.子布、元表诸人各顾妻子
25.
与“李凭中国弹箜篌”的“国”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A.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C.等死,死国可乎
26.
与“过犹不及”的“过”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A.则知明而行无过矣
C.今公子故过之
27.
与“欲加之罪,何患无辞”的“患”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A.后患无穷
C.此数者用兵之患也
28.
与“人固有一死,或重于太山,或轻于鸿毛”的“或”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
C.或王命急宣
29.与“疾言厉色”的“疾”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A.庞涓恐其贤于己,疾之
C.声非加疾也,而闻者彰
30.
与“过犹不及”的“及”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A.怀王悔,追张仪,不及。
C.君美甚,徐公何能及君也
31.
与“若即若离”的“即”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A.虏多且近,即有急,奈何
C.项伯即入见沛公
32.与“既加冠,益慕圣贤之道”的“既”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A.既而得其尸于井
C.肴核既尽,杯盘狼藉
33.
与“每假借于藏书之家,手自笔录,计日以还”的“假”意义不同的一项是(
A.狐假虎威
C.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
文言实词参考答案及解析
1. 答案:B,爱惜,吝惜。A喜欢,爱好。C爱慕,欣赏。D,隐蔽,躲藏
2. 答案:D哪里。A安稳;安全。B安逸;安抚,抚慰。C养生;使……安。
3. 答案:C,通“披”。A蒙受,遭受。B表被动。D覆盖
4.
答案:A,“倍”通“背”,违背。
5. 答案:A,根本,基础。B版本,文本;奏章。C本来,原来;根本,主要。D推究,考查;课本,教材。
6. 答案:B,见识短浅。A边界。C轻视。D自谦之词
7. 答案:C,兵器。A军队。B名作动,杀。D用兵策略
8. 答案:D,担心,忧虑。A毛病,缺点。B困窘。C责备,羞辱
9. 答案:B。朝见,朝拜;朝廷;竟然;竟然
10. 答案:B。考虑;精明;趁着;趁着
11. 答案:A。确实;确实;如果,果真;如果,果真
12. 答案:D。台阶;拜官,授职;几乎;大概
13. 答案:B,向……学习。A跟随;听从,采纳。C依傍;参与。D官名;办事
14. 答案:D应当;应当。A对着;阻挡。B适合;必定。C应当;判罪
15. 答案:C,均为“道理,规律”。A义“主张”,B义“道义”,D义“意向,主张”
16. 答案:A,“得”通“德”,感激。B“得无”,文言固定结构,译为“莫非”“岂不是”“恐怕是”。C“得”,融洽。D“得”,应该。
17. 答案:C,前“度”考虑,后“度”估计。A“度”均为度量,计算;B“度”均为估计;D“度”均为限度
18. 答案:C,责怪。A不是。B除了。D不对,错误
19. 答案:D,通“覆”,覆盖。A再,又。B重复。C回答。
20. 答案:C,辜负,对不起。A使担负,使承受。B依仗,凭借。D违背
21. 答案:D,副词,大概。A连词,表原因。B发语词,不译。C表判断,原来是
22. 答案:A,均为“旧”。B,事故;缘故。C,故意,特意;所以。D,衰老;旧交。
23. 答案:B,本来。A坚持,坚决。C,固然,诚然。D,坚守
24. 答案:B,看。A拜访。C顾惜,顾念。D副词,反而,却。
25. 答案:B,国都,京城。A国家。C国事。D国家
26. 答案:D,超过。A过错。B责备。C拜访
27. 答案:B,担心,忧虑。A祸患。C忌讳。D危害
28. 答案:D有的人。A有时。B或许。C如果。
29. 答案:C,快,急速。A嫉妒。B锐利。D憎恨。
30. 答案:C,比得上,赶得上。A追上,赶上。B遭受。D涉及,牵连
31. 答案:B,接近,靠近。A如果。C当时。D立即,马上
32. 答案:B,已经,……之后。A既而:不久。C全,都。D既望:农历每月十六日
33. 答案:D,宽容。ABC均为“借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