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高考古典诗歌语言赏析关键句导学案

(2018-10-21 10:16:26)

古典诗歌语言赏析关键句导学案

一、【高考真题再现】

2018•卷)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

精卫词

王建

精卫谁教尔填海,海边石子青磊磊。

但得海水作枯池,海中鱼龙何所为。

口穿岂为空衔石,山中草木无全枝。

朝在树头暮海里,飞多羽折时堕水。

高山未尽海未平,愿我身死子还生。  

【问题】一般认为,诗最后两句的内容是以精卫的口吻表达的,你是否同意这种解读?请结合诗句说明你的理由。  

【答案】观点一:同意。这两句诗是精卫坚忍不拔、前赴后继奋斗精神的自我抒发;意为即使自己在有生之年不能完成移山填海的事业,也希望子孙后代能够继承遗志,填海不止。

观点二:不同意。这两句诗是作者对精卫的同情与崇敬之情的表达;意为移山填海的事业尚未完成,我愿牺牲生命来帮助精卫,以自己的生命来换精卫的生命。

【点评】本题综合考查对诗歌内容、手法和主旨理解和赏析的能力。作用:1)从内容看,是点明主旨或表达作者的主要感受; 2)从结构看,在诗歌的不同位置上句子起的作用是不同的:在开头有总领全文、引出下文为下文埋设伏笔、作铺垫、奠定全诗的感情基调等作用;在中间:有承接上文、引出下文、承上启下(过渡)、为下文作铺垫、埋下伏笔等作用;在结尾:有总结全诗、照应开头、卒章点题、意味深长等作用。3)从表达效果看:起升华中心,渲染气氛、烘托心情等作用。 4)从写作手法上:常有开篇点题、为后文设伏笔、作铺垫、深化中心、点明主旨、衬托、渲染、呼应、照应、对比、象征、先抑后扬等作用。

二、常见提问方式:

1一般认为,诗最后两句的内容是XXX口吻表达的,你是否同意这种解读?

2、本诗的第XX句“XXX”广受后世称道,请赏析这一句的精妙之处。

3、如何理解XXXXXX”?作者是怎样做到的?

4、古人认为这首诗的颔联“XXX”,请指出这一联巧在哪里,并简要赏析。

5、请简要赏析“XXXX”句。

6赏析结尾两句“XXXX”的表达效果。

7、本诗XX两句情感真挚,请从XXxX 的角度进行赏析。(此文为白云悠悠原创)

三、解题方略:

()赏析指导

1、从句子的内容、情感出发,是赏析句子的前提。

2、从语言的特点出发,若有精妙的动词、形容词等,应作“炼字”赏析。赏析效果即可。

3、从表达技巧出发(表达方式、表现手法、修辞手法、结构手法)。

4、从句子位置出发。

首句:开篇点题,统领全诗,奠定基调等。

中间句:转折文意,承上启下。

尾句:卒章显志,以景结情,照应开头等。

(二)答题模式

描绘诗句内容,理解诗句含义++表达技巧、语言、结构等特点++表达效果

【注】亦有前两项颠倒的答题情况,应视具体问法而定。

四、应用体验

2018衡阳一模)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下面问题。

初见嵩山

张耒

年来鞍马困尘埃,赖有青山豁我怀。

日暮北风吹雨去,数峰清瘦出云来。

【注】张耒,北宋时人,苏门四学士之一,因受苏轼牵连,累遭贬谪。

【问题】“数峰清瘦出云来”一句妙在何处?“清瘦”有何精神内涵?(6分) 

【答案】 高峻的山峰在一片积云之中突现,(步骤一) 作者运用了拟人手法,以“清瘦”形容山峰,突出山峰的高峻挺拔,造语新奇;一个“出”字,作者运用了以动写静的手法,赋予山峰动感,使山峰与云层形成了尖耸与广阔、跃动与静态相结合的画面。(步骤二)“清瘦”表现了作者清高独立、人格坚守的精神气质。(步骤三)

五、巩固练习

1、【2017新课标I卷】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下面问题。

阅礼部贡院阅进士就试

欧阳修

紫案焚香暖吹轻,广庭清晓席群英。

无哗战士衔枚勇,下笔春蚕食叶声。

乡里献贤先德行,朝廷列爵待公卿。

自惭衰病心神耗,赖有群公鉴裁精。

【问题】本诗的第四句“下笔春蚕食叶声”广受后世称道,请赏析这一句的精妙之处。

 

 

2、(2015年高考语文新课标全国II卷)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问题。

残春旅舍 韩偓

旅舍残春宿雨晴,恍然心地忆咸京。

树头蜂抱花须落,池面鱼吹柳絮行。

禅伏诗魔归净域,酒冲愁阵出奇兵。

两梁免被尘埃污,拂拭朝簪待眼明。

[]韩偓(约842~923):字致尧,京兆万年(今陕西西安)人,这首诗是作者流徙闽地时所作。咸京:这里侑指都城长安。梁:官帽上的横脊,古代以梁的多少区分官阶。朝簪: 朝廷官员的冠饰。

【问题】古人认为这首诗的颔联“乃晚唐巧句”,请指出这一联巧在哪里,并简要赏析。(5分)

 

 

3(2015年高考语文四川卷)阅读下面这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白云悠悠原创

夏日游山家同夏少府

骆宾王

返照下层岑,物外狎招寻。兰径薰幽碾,槐庭落暗金。

谷静风声彻,山空月色深。一遣樊笼累,唯馀松桂心。

【问题】请简要赏析“谷静风声彻,山空月色深”。(4分)

 

 

4、(安徽省江淮部分校2019届高三入学摸底联考)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1415题。

眼儿媚

 

杨柳丝丝弄轻柔,烟缕织成愁。海棠未雨,梨花先雪,一半春休。

而今往事难重省,归梦绕秦楼[]。相思只在,丁香枝上,豆蔻梢头。

【注】秦楼:秦穆公女弄玉与其夫萧史所居之楼。此指王雱妻独居之所。

【问题】赏析结尾两句“丁香枝上,豆蔻梢头”的表达效果。(6分)

 

 

5、(2013年四川卷)阅读下面的宋诗,回答问题。(4分)

九日和韩魏公

苏洵

晚岁登门最不才,萧萧华发映金罍。

不堪丞相延东阁,闲伴诸儒老曲台。

佳节久从愁里过,壮心偶傍醉中来。

暮归冲雨寒无睡,自把新诗百遍开。

[]九日,农历 九月九日,即重阳节;韩魏公,时为丞相。金罍,泛指酒盏。曲台,指太常寺,掌礼乐郊庙社稷之事。

【问题】“佳节久从愁里过,壮心偶傍醉中来”在对比手法的运用上有何妙处?请简要赏析。

 

 

6、(2013湖北卷)阅读下面这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4分)

临江仙

欧阳修

记得金銮同唱第,春风上国繁华。如今薄宦老天涯。十年歧路,空负曲江花。

闻说阆山通阆苑,楼高不见君家。孤城寒日等闲斜。离愁难尽,红树远连霞。

【注】欧阳修贬任滁州太守期间,一位同榜及第的朋友将赴任阆州(今四川阆中)通判,远道来访,欧阳修席上作此词相送。词中的“曲江花”代指新科进士的宴会,“阆苑”指传说中神仙居住的地方。

【问题】前人评此词,称其“飘逸”。请结合“闻说阆山通阆苑,楼高不见君家”两句作简要赏析。(5分)

 

 

7、(2013年辽宁卷)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下面问题。

竹轩诗兴  张镃

柴门风卷却吹开,狭径初成竹旋栽。

梢影细从茶碗入,叶声轻逐篆烟来。

暑天倦卧星穿过,冬昼闲吟雪压摧。

预想此时应更好,莫移墙下一株梅。

【注】篆烟:盘香的烟缕。(白云悠悠原创)

【问题】本诗第二联描写精妙,请简要分析。(5分)

 

 

8、(2015安徽卷)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下面问题。

月圆

【唐】杜甫

孤月当楼满,寒江动夜扉。

委波金不定,照席绮逾依。

未缺空山静,高悬列宿稀。

故园松桂发,万里共清辉。

【注】这首诗是唐代宗大历元年(766)秋天杜甫所作。这里指光彩更加柔美。未缺:指月圆。列宿:众星。

【问题】请从虚实结合的角度赏析本诗最后两句。

 

 

9、(贵州省贵阳市第一中学2019高三9月月考)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下面问题。

正月二十日往岐亭郡人潘古郭三人送余于女王城【注】东禅庄院

苏轼

十日春寒不出门,不知江柳已摇村。

稍闻决决流冰谷,尽放青青没烧痕。

数亩荒园留我住,半瓶浊酒待君温。

去年今日关山路,细雨梅花正断魂。

【注】女王城:在黄州城东十五里。

【问题】请简要赏析本诗的最后两句。(6分)

 

 

10、(阅许昌市建安区三高2018-2019学年高三年级阶段性测试)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各题。

闻武均州报已复西京

陆游

白发将军亦壮哉,西京昨夜捷书来。

胡儿敢作千年计,天意宁知一日回。

列圣仁恩深雨露,中兴赦令疾风雷。

悬知寒食朝陵使,驿路梨花处处开。

【注】武均州:即武巨。当时武巨任果州团练使,知均州,兼管内安抚使,节度忠义军。西京:指洛阳。朝陵使:朝祭陵墓的使者。北宋诸代皇帝的陵墓皆在西京,收复西京后即可派朝陵使前往祭扫。

【问题】这首诗的尾联广受后人的称道,请赏析这一联的精妙之处。

 

 

【参考答案】

1【答案】下笔写字的声音,像蚕食桑叶声,用春蚕食叶描摹考场内考生落笔纸上的声响,生动贴切;动中见静,越发见出考场的庄严寂静;强化作者充满希望的喜悦之情。

2【答案】仰望绿暗红稀的树梢,蜜蜂抱着花须随花飞落;俯观柳絮飘坠的池水鱼儿吞吐着像是吹着柳絮游玩 构思巧妙,把“花絮落”“柳絮行”这些常见的残春景象与“蜂抱”“鱼吹”联系起来,十分新奇;用词巧妙“抱”“吹”的使用虽然出人意料,但又显得十分自然。颔联巧妙之处在于用了“抱”“吹”两个动词。平添了无穷兴趣与几分生机,故没有半点伤春伤别的落寞,一扫晚唐衰飒的诗风。所以古人认为其为”晚唐巧句。

3【答案】 山谷宁静,显得风幽而紧;山间空寂,更觉月色深沉。运用对比衬托的手法,用风声衬托山谷的幽静,用月光深远衬托山谷的空阔。描绘出一幅风声划破山谷的寂静,月光遍洒山谷的幽寂景色。

4【答案】刻骨的相思如今只在,那芬芳的丁香枝上,那美丽的豆蔻梢头。 借景抒情,化抽象为具体。诗人将抽象的情感化为可视可感的丁香和豆蔻,感叹自己心底的深情像丁香花一般郁而未吐,多么希望能和自己心爱的人像豆蔻一般共成连理。借丁香和豆蔻表达了诗人对妻子的无比思念。

5【答案】多少回重阳节从忧愁中过来的,多少回酒醉中又壮心偶发。妙在用三层对比强化了诗人忧愁之深和潜藏于胸的壮心未绝。佳节时不喜反忧,壮志在现实中的落空与在醉酒豪言中的呈现,“久”与“偶”在时间上一长一短,正反对比,层层推进,准确地表达了作者的悲苦内心世界。

6【问题】听说您要到的阆州有阆山可以通往神仙阆苑,可我登上高楼却望不到您的家想象奇特,虚实相生。词人忽发奇想,将本来荒僻的阆州点化为神仙阆苑,赋予阆州神话般的美丽。虚实处理得当,富有浪漫色彩。境界缥缈开阔,语言洒脱灵动。“阆山”通“阆苑”,“滁州”望“阆州”,展现了多重时空的组合变化。“闻说”二字导入传说,忽又接以“楼高”句设想将来,灵动超逸,挥洒自如。

7【答案】全联视听结合(1分),生动地描写了诗人的所见所闻,表现了竹轩环境的清幽和诗人生活的闲适;(1分)“梢影细从茶碗入”准确地描绘了茶具间光影的变化;(1分)(如果这一联答成了衬托或动静结合并加以分析,只能得1分)“叶声轻逐篆烟来”运用比拟(拟人)手法,(1分)形象地写出叶声与烟缕升起相伴的动态美。(1分)

8【答案】遥想故园桂花开放,是虚写;眼前的清辉,是实写。故园桂花正该开放,最后两句是诗人由眼前的月亮想像到千里之外的家乡和亲人,联想到与他们远隔万里共沐月光。表达诗人的美好的愿望和真情的祝愿,也是自己长期滞留异乡,久久难归的无可奈何的告慰。

9、【答案】尾联虚写,回忆“去年今日”,前一年苏轼赴黄州,凄风苦雨的途中,只有梅花相伴,细雨断魂,暗寓迁谪之感。(3分)而一年以前的孤独和凄凉正好与今年朋友送别的深情厚谊形成对比,即不只是回忆“去年今日”,也是在写“今年今日”,朋友间的深情厚谊,消释了人生旅程的孤苦和寂寥。(3分)

10【答案】尾联运用了想象和以景结情(或融情于景)的手法。诗人想象收复西京后,在来年的寒食节朝廷派出的祭扫宋先帝陵墓的使者,将通过梨花盛开的驿道而到达洛阳。“驿路梨花处处开”画面优美,充满诗意,形象而细腻地表达了诗人对收复失地、恢复中原的喜悦之情,令人回味无穷。(白云悠悠原创)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