廉颇蔺相如列传导学案
(2014-04-19 17:09:31)
标签:
教育 |
学习目标
1、掌握文中出现的重点文言词语、语法现象和特殊句式
2、学习本文在选材、布局和塑造人物形象方面的特点。
一.课前预习
(一)给括号前的字注音
缪(
盆缶(
皆靡(
(二)解释重要字词
1、以勇气闻于诸侯。
2、使人遗赵王书。
3、秦城城恐不可得,徒见欺。
4、窃计欲亡走燕。
5、而君幸于赵王。
6、秦王以十五城请易寡人之璧,可予不?
7、均之二策,宁许以负秦曲。
曲:(
8、王必无人,臣愿奉璧往使。
9、城不入,臣请完璧归赵。
10、秦王大喜,传以示美人及左右
11、乃前曰:“璧有瑕,请指示王。”
12、相如因持璧却立,倚柱,怒发上冲冠。
13、秦贪,负其强。
15、且以一璧之故逆强秦之欢。
16、于是赵王乃斋戒五日。
17、严大国之威以修敬也。
18、礼节甚倨,得璧,传之美人,以戏弄臣。
19、相如持其璧睨柱,欲以击柱。
20、乃辞谢,固请,召有司案图。
21、相如度秦王特以诈佯为予赵城。
22、舍相如广成传。舍:(
23、乃使其从者衣褐,怀其璧,从径道亡。
24、未尝有坚明约束者也。
25、臣诚恐见欺于王而负赵,故令人持璧归,间至赵矣。诚:(
26、臣请就汤镬。唯大王与群臣孰计议之。
唯:表示希望的语气。
27、左右或欲引相如去。
28、不如因而厚遇之。
29、卒廷见相如。
30、赵王以为贤大夫,使不辱于诸侯。
31、秦王使使者告赵王。
33、秦御史前书曰。
35、左右欲刃相如,相如张目叱之,左右皆靡。
36、于是秦王不怿,为一击缻。
37、相如顾召赵御史书曰。
39、终不能加胜于赵。
41、以相如功大,拜为上卿。
42、而蔺相如徒以口舌为劳,而位居我上。
43、且相如素贱人。
44、宣言曰:“我见相如,必辱之。
45、不欲与廉颇争列。
47、臣所以去亲戚而事君者,徒慕君之高义也。去:(
48、且庸人尚羞之。
50、相如固止之,曰:“公之视廉将军孰与秦王?”
51、相如虽驽,独畏廉将军哉?
52、顾吾念之,强秦之所以不敢加兵于赵者,徒以吾两人在也。
53、以先国家之急而后私仇也。
54、因宾客至蔺相如门谢罪。
(三)通假字
①君不如肉袒伏斧质请罪。
③臣愿奉璧西入秦。
⑤召有司案图。
⑦唯大王与群臣孰计议之。
(四)一词多义
负
①秦贪,负其强(
③相如度秦王虽斋,决负约不偿城(
⑤廉颇闻之,肉袒负荆(
使
①秦昭王闻之,使人遗赵王书(
③乃使其从者衣褐
引
①引赵使者蔺相如
③相如引车避匿
徒
①秦城恐不可得,徒见欺
②而蔺相如徒以口舌为劳;徒以吾两人在也
幸
①大王亦幸赦臣
③则幸得脱矣
以
①以勇气闻于诸侯
③严大国之威以修敬也(
⑤吾所以为此者,以先国家之急而后私仇也。(
⑥赵王以为贤大夫(
顾
①相如顾召赵御史书曰(
因
①相如因持璧却立(
③不如因而厚遇之(
⑤蒙故业因遗策(
于
①以勇气闻于诸侯(
③故燕王欲结于君
⑤且庸人尚羞之,况于将相乎(
之
①伐齐,大破之(
③欲勿予,即患秦兵之来(
⑤鄙贱之人,不知将军宽之至此也(
传
①廉颇蔺相如列传(
③传以示美人及左右(
乃
①今君乃亡赵走燕(
③乃使其从者衣褐(
(五)古今异义
①臣所以去亲戚而事君者(
③于是相如前进缶
⑤布衣之交
⑦
⑧秦自缪公以来二十余君,未尝有坚明约束者也。
⑨明年复攻赵
(六)指出并说明下列句子词类活用类型
(1)舍相如广成传舍 (
(3)乃使从者衣褐 (
(5)蔺相如前曰 (
(7)请以赵十五城为秦王寿 (
(9)赵王鼓瑟 (
(11)故令人持璧归,间至赵矣 (
(13)怒发上冲冠 (
(15)秦王恐其破璧 (
(17)毕礼而归之 (
(19)且庸人尚羞之 (
(21)不知将军宽之至此也 (
(23)而绝秦赵之欢(
(七)特殊句式
(1)廉颇者,赵之良将也 (
(3)蔺相如者,赵人也 (
(5)臣所以去亲戚而事君者,徒慕君之高义也 (
(6)强秦之所以不敢加兵于赵者,徒以吾两人在也 (
(7)吾所以为此者,以先国家之急而后私仇也 (
(8)而君幸于赵王
(10)臣诚恐见欺于王而负赵 (
(16)以勇气闻于诸侯 (
(18)臣头今与壁俱碎于柱矣 (
(20)会于西河外渑池 (
(22)今君乃亡赵走燕。 (
(24)相如既归,赵王以为贤大夫(
(八)翻译下列句子
1、公之视廉将军孰与秦王?
译:
2、吾所以为此者,以先国家之急而后私仇也。
译:
3、均之二策,宁许以负秦曲。
译:
4、计未定,求人可使报秦者,未得。
译:
5、何者?严大国之威以修敬也。
译:
6、臣以为布衣之交尚不相欺,况大国乎?
译:
7、相如虽驽,独畏廉将军哉?
译:
8、顾吾念之,强秦之所以不敢加兵于赵者,徒以吾两人在也。
译:
9、臣诚恐见欺于大王而负赵,故令人持璧归,间至赵矣。
译:
二.课文分析
(一)整体感知,梳理结构
请概述下面几部分内容
①第1段:
②第2—7段:
③第8—10段:
④第11—12段:
(二)详细解读
第一部分(第1、2段)
1.全文以记述蔺相如为主,为什么开篇对廉颇介绍的比较详细而对蔺相如介绍的比较简略?且将廉颇置于蔺相如之前?
明确:
2.“为宦者令缪贤舍人”这句话的含义是什么?在全文中有什么作用?
明确:
第二部分(第3至第13段),完璧归赵。
1.理清情节
开端(3-5):强秦索璧→
经过(6-10):献璧取璧
结果(11-13):
2.在““完璧归赵”的欺诈与反欺诈斗争中,表现了蔺相如怎样的思想性格?
明确:
第三部分(第14至第16段),渑池之会
1.渑池会是在怎样的背景下举行的?
明确:
2.这样的背景说明赵将什么身份与会?
明确:
3.秦王为什么主动提出举行这次会晤?赵王表现是什么,为什么?
明确:
4.渑池相会一方面突出了蔺相如临危不惧、从容应对的机智和勇敢,另一方面也写到了廉颇说一说表现了廉颇怎样的思想性格?
明确:
①
②
第四部分(第17至第21段),负荆请罪。
1.这部分的核心是哪一句话?
明确:
2.颇始而“宣恶言”,闻蔺相如语即“肉袒负荆”,“至蔺相如门谢罪”,这前后对比说明了什么?明确:
小结:本文通过对比体现人物性格:
蔺相如:
廉颇:
①侧面描写。如:
②正面描写。如:
③对比映衬,相辅相成。
三.随堂练习
(一)基础知识练习
1、下列加点字的注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
A.缪贤(mù)
C.汤镬(huò)
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
A.怒发冲冠
C.负荆请罪
3、下列各句中的加点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 )
A
C
4.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臣诚恐见欺于王而负赵(负:辜负,对不起)
B.求人可使报秦者,未得。(报:报答)
C.王授璧。相如因持璧却立(却:后退)
D.王必无人,臣愿奉璧前往(奉双手捧着)
5.下列加点词的意思,相同的一组是( )
A.臣诚恐见欺于王而负赵
B.强秦之所以不敢加兵于赵者
C.唯大王与群臣孰计议之
D.相如度秦王特以诈佯为予赵城
6.下列句子中没有通假字的一项是( )
A.使臣奉璧,拜送书于庭
B.秦王以十五城请易寡人之璧,可予不
C.秦王恐其破璧,召有司案图
D.乃使从者衣褐,怀其璧,从径道亡
7.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古今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
A.于是相如前进缶,因跪请秦王
C.臣所以去亲戚而视君者
8.下列句子中加点字全属于词类活用的一组是( )
①舍相如广成传舍
③使臣奉璧,拜送书于廷
⑤度道里会见之礼毕
⑦左右欲刃相如
⑨且庸人尚羞之
A.①
9.对“以”字的用法归类正确的一项(
①以勇气闻于诸侯
④请奉盆缶秦王,以相娱乐
A.①②⑤;∕③④⑧∕;⑥⑦⑨
C.①②⑥;∕③④⑦⑧;∕⑤⑨
10..对“之”和“因”的用法判断正确的一项(
①公之视廉将军孰与秦王
②不知将军宽之至此也
A.①②相同,③④相同
C.①②不同,③④相同
11.下列各句中的句式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
例句:臣所以去亲戚而事君者,徒慕君之高义也。
A
B
C
D
(二)课内阅读
阅读下面课内的文段,完成后面的题目。
12.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以相如功大,拜为上卿
C.蔺相如固止之曰
13.下面句子中加点的词语,古今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A.宣言曰:“我见相如,必辱之。”
C.而君畏匿之,恐惧殊甚
14.下面句子中加点词语的意义和用法不相同的一项是(
A.①以相如功大;
C.①且相如素贱人;
D.①相如廷斥之,辱其群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