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温柔的感伤——读陈丹燕《我的妈妈是精灵》

(2018-03-19 00:14:15)
标签:

情感

分类: 一缕书香入心来

温柔的感伤

——读陈丹燕《我的妈妈是精灵》

我,一个上班的二宝妈,一个星期下来,对自己的奖赏,就是在周末的晚上,静静地读两三个小时的书。如果窗外还有潺潺的雨声,我便会感谢天公作美。那不疾不徐的淅淅沥沥,过滤了窗外大多数的市声和喧哗,构造出一种难得的静谧。

这静谧,使人更容易进入书的意境。

这一次,我读的是陈丹燕的《我的妈妈是精灵》。这不是一个如沈石溪、杨红樱一样如日中天的儿童文学作家,但是,她用自己书参与了很多人的精神生活。这本书,诚如她所言,是一本不炒作的书,名气不甚大,但是像所有细水长流的东西一样,慢慢地从畅销书变成了常销书。

这样的作者,这样的书,其实蛮对我的口味,就像在这样春寒料峭的夜里,温水泡一杯茶,看茶色由淡而深慢慢变浓。

 

我的妈妈是精灵?这是一个真正的幻想故事,像一切幻想故事一样,充满了各种天马行空的想象。虽然今天大多数孩子看过《霍比特人》、《魔戒》、《哈利波特》等等,但是大概都未曾想到一个正常的人类孩子有一个精灵妈妈吧!陈淼淼的精灵妈妈,和真正的人类陈淼淼以及陈淼淼的爸爸生活在一起,所以,这个故事又不像是《霍比特人》或者《魔戒》,明明白白地在我们的生活之外演绎爱恨情仇,而是沾满了人间烟火,充满了人间的喜怒哀乐,上演着人间的悲欢离合——而且因为作者故意用真实的上海生活场景的照片点缀其中,更使读者要忍不住相信精灵是真的存在的了!怎么说呢,这个故事,充满了一种迷离的真实,一种真切的幻想,亦真亦幻,使读者对于精灵是否存在这个问题半信半疑。说真的,连我都忍不住要相信了!我以为作者这样故弄玄虚只是一种写作手法而已,看了她的后记,才恍然大悟,这样处理,“还有一点儿作家母亲的私心。我希望太阳(她的女儿)不要成长为一个机械唯物主义者,也非泛神论者,我希望她有朗阔的理解力和好奇心,也能顺从命运。”

这个世界或者说宇宙,到底存不存在灵魂,大概就像到底存不存在上帝或者存不存在外星人一样,尚无定论,不是一个可以用“有”或者“没有”来机械地回答的问题。我们的态度,或者说我们希望传递给孩子的态度,应该是这样的:我们不知道不等于不存在,我们不相信不等于不会发生,对未知保持敬畏,才会促使我们不断深入探索未知的世界。

这大概就是陈丹燕所希望她女儿拥有的“朗阔的好奇心”。用一句“没有”简单粗暴地回应孩子的追问,取消孩子对孙悟空或者圣诞老人的相信的父母,是最最没有情趣的父母。所以,我真希望,我的宝宝昕,将来是精灵妈妈带着陈淼淼和李雨辰在天空中飞翔的时候在最高一层楼的窗口遇见的那个金发小孩,相信彼得·潘,相信小仙女,相信石头会唱歌,相信每一棵古老的树里都住着一个精灵。

 

我的妈妈是精灵?这还是一个关于爱情和家庭的故事。就像织女爱上牛郎、白娘子爱上许仙一样,精灵妈妈爱上了上海最干净的男人陈淼淼的爸爸,同时,也开启了一段终将以悲剧收场的爱情。虽然牛郎织女被银河迢迢相隔,白娘子被压在雷峰塔下,但我以为他们的爱情并不是悲剧,就像爱情喜剧并不等于朝朝暮暮相守,爱情悲剧也并不等于天人相隔一样。“两情若是久长时,又岂在朝朝暮暮”,若是同床异梦,则长相厮守又有何意义。陈淼淼的爸爸妈妈的爱情,是一个彻彻底底的悲剧,因为外科医生的爸爸不能接受精灵妈妈,所以自从知道妈妈是精灵的真相后,爸爸和妈妈实际上就已经形同陌路了——在爸爸这一方面看,就是如此。爸爸最大的哀伤,就是寂寞,比最深的海还要深的寂寞。原本应该亲密无间无话不谈的夫妻,却分属两个无法聚合的类别,这鸿沟,比天堑还深,无法逾越。爸爸和妈妈协议,等陈淼淼知道真相后就离婚。虽然妈妈万般不舍,可是爸爸毫无商量余地。陈淼淼为了使爸爸回心转意,为了自己完整的幸福,在饱尝单亲家庭之苦的好朋友李雨辰的策划下,上演了一幕一幕“坏孩子”的游戏。爸爸吓坏了,心疼陈淼淼挽救家庭的种种艰辛努力,从此绝口不提离婚——但是,陈淼淼却发现,寂寞的爸爸却像一个夏天的冰激凌,一点点变小了。陈淼淼拥有了完整的爸爸妈妈,却并没有拥有更多快乐和幸福,她越来越心疼爸爸,终于能够接受爸爸妈妈离婚的事了。妈妈也心疼爸爸,放下自己对爸爸的爱对陈淼淼的爱对人间的爱,回到精灵家乡去了。

这种心疼,这种不忍,使这个故事虽然以悲剧结束,却笼罩着无限的温柔。如果亲人与亲人,人与人,彼此多一些心疼,多一些不忍,那么即使避免不了伤害,那种程度也要温柔许多。

家是什么地方?家是最温柔地呵护每一个人地方,是让每一个人都能自由地呼吸的地方。若是存在太多不对等的付出和隐忍,那么,家便成了某些人的天堂,另一些人的地狱。

很多人可能会很困惑,作者为什么不给这个幻想的精灵故事,安排一个皆大欢喜的结局?要知道,小孩子最喜欢皆大欢喜的呀!这正是我所欣赏作者的地方,不媚俗,不从众,按照故事的逻辑,也按照生活的逻辑,让精灵妈妈和人类爸爸各自回到自己的轨道,以永不相见的方式永生不忘。喜剧能够让孩子欢天喜地,但是,悲剧,却能够让心灵变得更有力量。也许,将来会有一些孩子,因为看过《我的妈妈是精灵》而对生活中一些不可避免的遭遇,多一些包容,多一些妥协,多一些顺从,而不至于撞得头破血流,两败俱伤。

这大概就是陈丹燕所希望女儿所拥有的“顺从命运”吧。“寄蜉蝣于天地,渺沧海之一粟”,面对不可抗拒的打击,我们这样渺小的普通个体,挺身而斗或者引颈受戮未必是最好的选择,绕道而行,说不定会遇见另外一颗开花的树。

 

我说,这是一个温柔的故事,还因为作者陈丹燕,始终在以一颗母亲的心,润物无声地教孩子们做一个好人。在《小孩学坏并不容易》这一章,这种温柔的慈母心,体现得尤其细腻。作家,尤其是儿童文学作家,虽然不必把作品变成赤裸裸的说教,但终归是要有益世道人心的。惠特曼说,一个孩子天天向前走去,他看到的每一样东西,都变成了他的一部分。一个孩子在童年读的书,往往会沉淀成他心灵的一部分,所以,我是不主张孩子读书全凭兴趣的。孩子读的书,和吃的饭一样,要绿色有机未经污染才好,我希望老师和父母,能够把替孩子尤其是很小的孩子选书,当成一件严肃的事。我常常看到有些儿童文学作品,为了迎合孩子讨好孩子,把调皮捣蛋的坏孩子塑造成超级英雄,打着尊重儿童释放天性的大旗一路畅销,却忘记了孩子会不加善恶判断地一股脑儿模仿接受——我讨厌这样媚俗的儿童文学作品。像陈丹燕这样温柔的母亲,这样爱自己孩子的母亲,是不忍心用这样的颠倒黑白来混淆孩子们的视听的。

 

精灵妈妈在精灵车站,乘着明亮的星光,回到精灵家乡去了。妈妈一点点变空,直至变成一道雾气,一点蓝光,消散不见了。精灵妈妈,就这样与陈淼淼永别了,连照片也带不走一张……其实,或迟或早,父母与子女,总是要生离死别的。那么,我的父亲,也是变作了这样的精灵,回到他的家乡去了吧?他的偶尔入梦,是他在那边特别特别的想我们了吧?

在这样温柔的雨夜,读完这样一个温柔的故事,眼睛里,有一种淡淡的雾气,氲湿了我的眼睛。

不是热泪盈眶,也不是心潮起伏,只是,一种温柔的感伤,像精灵妈妈的那抹淡蓝,若隐若现……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前一篇:我妈
后一篇:和世界相认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