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家和分享:一个人如果无法理顺自己和父母的关系,内心一辈子无法安宁

标签:
张娟老师每日分享 |
分类: 原创分享 |
今天是星期一,我想对孩子们来说那是暑假中的普通一天。但对我们爸爸妈妈来说却是一周工作的开始。所以今天我提醒大家的记得我之前的分享,要爱自己三十分。
今天和大家分享的是林文采博士的一段话。一个人,如果无法理解、理顺自己和父母的关系的时候,她的内心了一辈子都无法安宁。我们上过Level one学员们都知道,在专业课里,林老师会详细解读,我们跟原生家庭、跟我们爸爸妈妈之间的一种关系。她会帮助我们去跟爸爸妈妈积极和解,理顺。
因为当我们能够跟我们的爸爸和妈妈家关系理顺了之后,我们就拿回属了属于自己生命的力量。否则的话,我们就会一直持续呆在跟我原生家庭父母的很多未完成的期待中,在我们的一些的价值观、行为一些的模式里去纠缠。比方说,在我咨询的个案中,这两天,我们进入到中考颁布成绩的时候了,已经会有两三个孩子跟我说:老师,我这次中考如果没有考好的话,都怪我的爸爸妈妈。是他们把我气的。他们气得我,都无法专心学习,所以这次没有考好。听起来让人觉得蛮可笑的,我们的孩子们,他们好可爱啊!他们用这样简单的都是“他惹我”的这种归因。来去应对他们中考成绩的不理想。
当我们去追溯的时候,我们可以看到我们爸爸妈妈很多应对孩子的方式:都是跟我的爸爸妈妈学的。就像我这两天在给一个准高三的班级几十个家长和孩子做讲座的时候,我就会好奇的问爸爸妈妈:你们还记得你们的爸爸妈妈曾经对你们最大的一个期待是什么吗?你们完成了爸爸妈妈的期待的举手。结果几十位家长只有一位举手了。然后我就好奇了第三个问题:你们爸爸妈妈对你们这些期待你们又没完成,这些期待去哪儿了?家长们就笑着用手指着在旁边的孩子,大家就笑成一片。虽然是在大家在欢笑中互动,但是我想有一个很好的觉察。
当我们还是孩子的时候,我们为了获得父母对我们的认同,为了我们去认同我们的父母使我们成为这个家庭的一员,满足我们的归属感和存在感时,我们不知不觉的就认同了他们对我们的很多期待和想法,包括观点,包括对我们价值观的那些影响,而这些呢,都会毫无保留的贮存在我们生命里。那当我们去做父母的时候,这些东西并没有消失,而是我们不知不觉地、无意识就会把它传承下来。特别是父母对我们的期待没有达成的时候,它就变成了我们一个未了的一个部分,我们就特别期待孩子可以在这个部分有一些改善和成就,所以当我们不能理顺我们跟父母之间的关系的时候,我们就会发现这些影响一辈子都会跟着我们。
如果我们做不到的话,我们内心的真的是一刻都无法安宁。因为那个东西像一个借条一样总在头顶上,总要去追寻的。我们去成长,第一步就是我们需要去理顺我们跟我们原生家庭,跟我们爸爸和妈妈的关系。在林老师的专业课上,首先她会帮我们去梳理的这样的关系。我们在老师的带领下通过梳理,我们就会跟我们的父母和解或者原谅或者宽恕或者联结。这个爱与被爱的力量在我们的生命力里就会流动了。我们会收回我们的生命力量,可以更加完整地做自己。我们也会成为一些不健康模式的终结者,可以重新建立新的、健康的模式,一种让我们走向幸福的模式,这在萨提亚模式里称作一致性。
今天在这里,我也隆重的跟大家推荐一本书,书的名字叫《新家庭如何塑造人》。希望通过这本书,你可以对你的原生家庭,对你的爸爸妈妈有更多的觉察和联结,拿回我们生命力量。成长跟他们的联系和关系是非常重要的一步。祝你们今天生活愉快,记得今天爱自己三十分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