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家和萨提亚心理咨询
家和萨提亚心理咨询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0
  • 博客访问:22,752
  • 关注人气:569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学员分享】妈妈,我和女儿

(2013-05-09 09:47:18)
标签:

个人成长

杂谈

萨提亚

学员分享

分类: 学员分享

    参加了林文采老师的专业课后,这一次又参加了林老师的亲子工作坊,一路走来,收获颇丰。

    在这些课程中,我拿到了我想要的。在第一次专业课时,通过画原生家庭图,我看到了由于我和爸爸关系非常亲近,以至于同样爱爸爸的妈妈对我极尽挑剔,这一次,我看到了严厉指责的妈妈实际上非常需要被爸爸爱,被他肯定赞美,她为家庭做了很大的付出,可爸爸却把他这个部分几乎全部都给了我。我看到了妈妈的内在,了解了她的感受,明白了她的期待和渴望,我理解了妈妈,放下了对她的期待和不满,也明白了自己一直以来对她的渴望,希望被她爱,被她赞美,细细想来,她又何尝没有做过这些?我从内心接受了妈妈,我也鼓起勇气向我的父母表达了我对他们的理解和爱,从那以后,我和父母的关系和谐了很多。

   第二次的课程中,通过家庭雕塑,我尝试着用女儿的角度去思考问题,去看她的内在,于是很神奇的,我经常可以明白她的所思所想所感,她想要什么,她在意什么,我们的交流更顺畅,在她的渴望层面,我开始做大量的工作,给她更多的关注,发现她更多的优势资源,真心实意的肯定她,允许她做更多自己的选择,允许她与别人不同,相信她内在美好的东西,没有什么孩子是不希望自己好的。很多我认为错的只是她为了求生存而做的,她在自我探索寻找如何做得更好,,我和孩子的沟通有了很大的改善,同时,一种她不够好的,她什么时候好,什么时候他能被主流价值观接受的恐惧紧紧抓住了我,以至于我一边做老师的功课,一边紧张的左右看,时不时迷失。此时,在孩子身上又发生了对她产生重大影响的事件,她因为早恋不被学校接受要转学了,在这个重大的变故面前,一种受挫感和不安全感,担心她没有学校上学,或者她从此不上学的心情,形成了一种浓浓的焦虑,像乌云一样笼罩着我。

       第三期开始了,带着老师会告诉我方法使自己摆脱困境的期待,我走进课堂,老师教我们怎么做个案,一致性的沟通我都一带而过,我急切的想知道老师说一些什么来让我坚定信心,摆脱焦虑。这时老师说了边缘型人格这个词,说此类型的女生只有自求多福。紧张的我把女儿的种种行为全部对号入座,于是一直巨大的恐惧抓住了我,那种绝望无助使我几近崩溃,突然之间,我觉得我所做的任何事情都是毫无意义的,都是徒劳的。

       经过一段时间的痛苦挣扎,我慢慢的看到除了大女儿,生活中我还拥有许多其他亲人,爱我的先生,可爱而同样需要我关爱的小女儿,同样爱我支持我的爸妈,这时,信奉佛教的妈妈说了一段影响我很深的话,她说,相信佛,佛会保佑你,只要你诚心,一切你想要的佛都会给你。于是,信念这个词诞生了,我坚信我所做的一切都是有意义的,我更关注那个做的过程,而不是结果,也不再执着于那种不公平感。

      同时奇迹也再次降临。女儿上学了,又经历了一次痛苦的感情体验,因为转学,是由外地转回离家里很近的学校,我可以很快知道女儿的状况。这一次我毫不犹豫的选择了相信和支持,和班主任做了良好的沟通,先肯定了班主任的出发点,然后,我肯定了老师的教学能力和对女儿的善意关心,也告知了女儿的真实情况,让老师看到女儿行为背后的起到和渴望。我的真诚敞开使老师愿意给女儿一个较大的空间,允许她犯错,相信并看到她的一点点进步。

      同时,在生活中,我记得林老师说过,即使是双胞胎,你给予的关注也不可能让孩子觉得完全相同。权衡之后,我选择了给予两个女儿和先生不同的个人时间,先生主要是晚上的时间和中午吃饭的时间,小女儿主要是幼儿园放学后到她睡觉之前的时间,大女儿则是我早上给她做早餐后,陪她坐在餐桌旁聊天的时间,我称为早餐时间。另外,我和她约定每周有一个晚上我单独陪她逛街,吃饭,看电影的娱乐时间,然后,全家每周约定一个家庭聚餐。

      渐渐地,不但大女儿变了,开心了,不逃课了,与同学关系融洽,受欢迎了,坚持上她喜欢的表演课了,小女儿也活泼愉快,是生活中的开心果。跟我也比以前更亲近了,先生对我没有那么多的指责了,而且更肯定我了,更佩服我了。

      总结这两年的历程,我用下段话来概括,首先信念是支柱,佛教里讲说,每个人都是一尊佛。我们经常会找老师权威来教自己方法,或者肯定自己来认同自己行为的对错,认同自己的价值,实际上,每个人的存在都是有价值的,其次,先找到自己的冰山,再找到孩子的冰山,放下自己的期待,满足孩子内心的渴望,帮助她们发现自己,找到自己,允许他们选择,允许他们犯错,允许他们承担,相信他们,他们一定会做好那个独特的自己。

      另外,这次参加完约翰贝曼老师的自我关爱工作坊,我又有了一个新的觉察,原来我一直拖着不写感受是因为老是觉得自己不够好,不敢大胆的追求自己所要的,还有一点,想让孩子做好自己,首先要自己做好自己,滋养自己,关爱自己,而不能把孩子当成全部,不盲从权威,不迷信方法,可以利用而不依赖外在,最大的功课就是做家长的要先于孩子改变,做好自己!

     最后,我深深的感谢林文采老师一路给我的指引和教导,不但给我方法,还引导我自己思考,认识了自己,改变了自己,学会使用方法,甚至自己创造方法,使我的人生有了一个质的飞跃。谢谢,深深感恩!

 

                    【学员分享】妈妈,我和女儿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