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灾难后如何帮助孩子度过心理危机

(2013-04-22 11:43:45)
标签:

个人成长

家有儿女

杂谈

分类: 个人成长

世邦小编导语:截至目前,雅安地震造成遇难者人数增至188人,失踪25人,受伤11460人。我们特意紧急整理了一些关于重大自然灾害后儿童心理保护的资料,希望能对灾区的儿童有所帮助。

    重大的自然灾害发生后,经历这些灾害的孩子即使身体完好无损,心理也会遭受严重的创伤。由于儿童比成人更为脆弱,因此更需要关注儿童的反应,及时地保护他们。灾难发生后孩子可能会有一些与往常不同的举动和反应,这些都是相当正常的,通常时间不会持续太久。

                    灾难后如何帮助孩子度过心理危机

以下是孩子们可能会出现的反应:

对黑夜、分离或独处会有过度的害怕

会特别黏父母,对陌生人害怕

过度担心,焦虑

年纪小的儿童会出现退化行为(如尿床或咬手指)

不想上学

饮食或生活作息习惯改变

攻击或害羞的行为增加

 

睡觉时容易惊醒,做噩梦、哭喊、发抖等

身体出现各种非器质性的疼痛、无力等症状

硬件和环境方面

优先保证身体安全,对受伤儿童立即给予医疗救护;

优先给儿童提供清洁的饮用水、安全食品以及夜间保暖;

尽量把儿童安置在远离灾难现场和嘈杂混乱的场所,避免孩子走失或因环境拥挤不能入睡;

心理陪伴和保护方面

抓住灾害发生后的最关键的时间,越早对儿童干预越好,不要认为孩子身体没受伤,应该不要紧,有时心理的伤害造成的影响更大;

父母和平时抚养孩子的亲人是最好的人选,除非万不得已,不要在这个时候把孩子交给陌生的人员,如果需要专业人员的帮助,父母最好陪伴在旁边;

用全部注意力关注孩子,鼓励并倾听儿童说话,允许他们哭泣,告诉孩子担心甚至害怕都是正常的;

经常拥抱孩子,但要注意保持和孩子的目光接触;

不要强求儿童表现勇敢或镇静;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引导孩子玩一些简单的游戏;

陪伴孩子睡觉,但不要强求孩子睡觉;

接纳孩子对失去的玩具、用具,甚至房子的哀悼;

告诉他发生了什么,并用他能懂得的方式让他了解;

让孩子放心你和他现在都很安全也都会在一起,最好常常向孩子反复保证;

允许孩子对身边亲近的亲人发脾气,包括打人、咬人、摔打东西等,这是孩子自我疗伤的表现;

不要勉强孩子去幼儿园或上学;

若感觉孩子在学校会有问题,与老师沟通,并一同处理可能的问题;

尽量不要在儿童面前表现出自己的过度恐惧、焦虑等情绪和行为,及时处理自己的压力和调整情绪;

要有选择性地陪伴孩子观看新闻报道,因为低年龄儿童可能会对电视画面中重现的镜头感到害怕和恐惧;

及时寻求专业人员的帮助;

特别提醒:

有些孩子可能在灾难刚发生时不会出现这些反应,却可能在灾后数周或数月表现出来。 一般而言,孩子容易受到惊吓,但是恢复的速度也比成年人快,孩子的情绪反应并不会持续很久,但是也有些孩子会持续出现这些问题。如果孩子持续出现这些反应超过三个月甚至半年,请与心理专业工作人员联系。这一点父母千万不要忽视。

               

世邦小编总结不同年龄阶段儿童和青少年的创伤反应及帮助方法

婴幼儿(0-3)

· 睡眠与如厕时间的错乱

· 对大声或不寻常的声音、震动有惊吓反应;过度警觉

· 僵直(身体突然不能动)

· 急躁,无缘由的哭泣

· 丧失已习得的语言与动作能力

· 退缩、害怕分开,黏着家长

· 对造成灾难相关的事情(如影像或身体感受)有逃避或警觉反应

家长/照顾者的帮助方法

· 维持孩子在作息与饮食的规律性(如每天有固定散步睡觉吃饭的时段)

· 避免不必要的暂时分离

· 提供额外的安抚活动(如睡前陪孩子更多的时间,唱歌或说故事等)

· 预期孩子有暂时的行为退化;勿过度担心

· 协助孩子用简单的话说出他内心复杂的感觉

· 就地取材,给孩子简单的游戏道具(如石头、沙子,使用过的筷子等),让他能把灾难有关的害怕感受玩出来

幼儿(3-6)

· 重复叙述创伤的经验

· 明显的焦虑与害怕

· 特别退缩、静默不语或特别难管、不听话

· 日常的行为退化到较小年纪的模样

· 与父母分开时出现明显的分离焦虑

· 对原来喜欢的活动或游戏失去兴趣

· 睡眠失调:做恶梦、梦游、不易入睡

· 对死亡与灾难的原因不了解

· 对灾难有神奇的解释

· 不想要的视觉影像与创伤记忆挥之不去

· 抱怨身体疼痛,或查无原因的病痛

· 对灾难周年纪念、节日的哀悼或烦乱反应

家长/老师的帮助方法

· 倾听并容忍孩子重述事件

· 在对话中接纳并协助孩子说出强烈的情绪

· 能预期并了解孩子的退化行为

· 对孩子在学校及家中行为表现可暂时放宽标准,然而仍应要求孩子有基本的礼节与遵守常规

· 严格限制会造成伤害的活动(如到灾区去玩)

· 不要随意离开处于害怕中的儿童身边

· 尽可能维持正常的作息

· 必要时提供夜晚的安抚措施:如睡前吃少许小点心、开盏小灯、给孩子绒毛玩具等

· 就地取材,给孩子简单的游戏道具(如石头、沙子,使用过的筷子等),让他能把灾难有关的害怕感受玩出来

学龄儿童(6-11)

· 重复叙述创伤的经验

· 明显的焦虑与害怕

· 对灾难后特定事件的害怕,害怕灾难再度发生

· 不想要的视觉影像与创伤记忆挥之不去

· 在学校不易专心学习,成绩下降

· 日常的行为退化到较小年纪的模样

· 特别退缩、静默不语或特别难管、不听话

· 对原来喜欢的活动失去兴趣

· 睡眠失调:做恶梦、梦游、不易入睡

· 抱怨身体疼痛,或查无原因的病痛

· 对灾难周年纪念、节日的哀悼或烦乱反应

家长/老师的帮助方法

· 倾听并容忍孩子重述事件

· 尊重并鼓励孩子表达对害怕的感受

· 不要随意离开处于害怕中的儿童身边

· 允许孩子在睡前用不同的方法来面对害怕:读故事书、听故事或音乐、半夜作噩梦时有自己喜爱的东西陪伴

· 预期在学校的表现会暂时下降

· 了解孩子的退化行为,

· 对孩子在学校及家中行为表现可暂时放宽标准,然而仍应要求孩子有基本的礼节与遵守常规

· 倾听孩子对灾难事件的想法,即使是那些自责或奇特的想法

· 循序渐进的协助孩子产生对灾难事件的真实看法

· 逐步让孩子能重新掌握他自己原可自理的生活步调

· 适度给予具体明确且可胜任的家务,以培养责任感

· 演练未来灾变时的安全措施

青少年(11-18)

· 灾难引发的失控行为:如从事危险的行动

· 努力不表露出异样情绪,如哀痛、罪恶,羞愧等

· 为避免面对内在伤痛,因而逃避而从事许多外在的活动

· 容易发生意外

· 睡眠与饮食失调

· 发现自己对灾难的影像与记忆挥之不去,并烦恼不已

· 产生忧郁、退缩及悲惨的世界观

· 个性改变,与父母或亲人的相处方式改变

· 为逃避因灾难产生的创痛与记忆,模仿大人的行为(如结婚、怀孕、退学,切断与旧友之间的关系)

· 害怕长大,需要家人的呵护

家长/老师的帮助方法

· 鼓励青少年和家人或亲近的大人谈谈对灾难的经验与感受

· 让孩子知道出现这些强烈的哀痛、罪恶,羞愧等的反应都是正常的

· 协助孩子寻找一些能带给他们成就感或建立自信心的活动,鼓励他们参与社区重建工作

· 对孩子在学校及家中行为表现可暂时放宽标准,然而仍应要求孩子有基本的礼节与遵守常规

· 鼓励孩子去从事运动和其他肢体活动

· 注意青少年在家中、学校以及同伴间的行为

· 协助青少年了解灾难会造成心理创伤的事实,并知道需要时间来克服

· 不要急着做重大的决定

· 当出现抑郁、易出意外、鲁莽行为,以及个性改变的迹象,加以关心及了解,必要时寻求专业帮助

· 演练未来灾变时的安全措施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