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个被父母接纳的儿童,无论此刻是否优秀,未来是否成才,首先这个孩子已经被父母奠定了能够幸福成长的基础。作为还必须依附父母成长的孩子,什么会让他们感觉幸福?安全感、自信心、满足感……而给予孩子这些心理满足的前提就是家长必须能够从心底,完全接纳孩子,不仅包括优点,重要的是能够从容地接纳孩子身上不足之处。
我们不停地让孩子学习知识,其实作为父母更应该保持一种时刻学习的状态,时刻提升自我,这在另一方面也是为孩子提供优质的学习氛围。今天的父母要学会接纳,接纳儿童的思想、性格、体会他们的感受,并在接纳的基础上,给予儿童关爱关注,将接纳与付出形成家庭爱的良性循环,保持儿童与父母沟通互动的顺畅管道。
接纳孩子,首先是要接纳孩子天生的自我条件。很多新妈妈会跟别人家的孩子比谁家孩子先会说话,谁先会走路,如果自己的孩子落后了,失落情绪油然而生。遇到这样的情形,我虽然很理解家长为什么会这样急不可待,但儿童几岁会说话,几岁会走路,几岁会认字,几岁会说英语……对于这些都没有确切的规定。爱因斯坦到3岁才会说话,爱迪生12岁还不会阅读,但这些从来没阻碍他们成为被世界人尊重的人!
接纳是儿童成长的养料,也只有接纳,才能让爱持久恒定。接纳和相信是双胞胎,接纳是哥哥,相信是弟弟。先给孩子一个宽松的包容环境,让孩子在这个被包容万象的环境中探寻对自己成长最有利的精华,再以父母天性爱的力量相信他们能做好,并且是最棒的,相信即使每个孩子不完美,但他们都是带着至少一种天分诞生的精灵,如果不接纳所有,家长又怎么能将其中的精灵发现,扩大闪光点,培养出一个优秀的孩子呢!
孩子的所有,都值得父母去聆听、体会,去爱,去关注。孩子的所有,一动、一笑、摔倒、爬起,都是他们价值的体现。不能发现这一点的家长是不够细心的家长,这样的家长教育方法是会有一定弊端的。一旦学会了一点,孩子三岁时的叛逆,孩子青春期时的忤逆程度便可不那么尖锐,因为理解,因为接纳,孩子同样会理解父母,接纳父母与自己成长的些许冲突。
批判性思维与接纳性思维并不冲突。批判是在承认事物规律的基础上的批判,接纳同样也是尊重规律的基础上的接纳,这两种思维都是儿童需要具备的素质,一个不懂批判的孩子是随波逐流的浮萍,一个不懂接纳的孩子是他人眼中的芒刺。一个人从小不被接纳的人,长大以后也不会很好地接纳自己,接纳别人。
孩子的生命属于他自己,我们不能让孩子来替代我们的生命,强迫继承我们的意志生存。我们都渴望孩子有个幸福美好的未来,但这点谁也不能保证,既然如此,不如放手让孩子遵照生命原本的状态,尊重生命,学会接纳自我,接纳他人。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