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在亲子沟通中带出爱
(2012-09-28 10:54:23)
标签:
亲子沟通爱教育 |
分类: 亲子教育 |
时间:9月27日晚上19点--21点
地点:西安萨提亚中心(南二环朱雀路盘道西北角华融国际A—15A)
讲师:许美艳老师
主题:如何在亲子沟通中带出爱
一、
二、
通过冥想可以认知自己更好的了解自己,体会独处的乐趣。减少压力,让身心放松。曾强精力集中注意力,做起事来更投入。
三、我们学习的目标
当我们觉察到自己有即时反映的
我有工具处理反应并回到和谐状态之中
三、我们通常对外在处境的应对姿态,划分为:讨好型、指责型、超理智型、打岔型
一、
1.学员分成A/B两组,体会练习
第一轮
第二轮
第三轮
第四轮
第五轮
学员体会:
1.讨好型的人忽略自己,内在价值感比较低。言语中经常流露出“这都是我的错”,“我想要让你高兴”之类的话。行为上则过度和善,习惯于道歉和乞怜。他们具有的资源:关怀、滋养、敏感、友善。
2.指责型的人常常忽略他人,习惯于攻击和批判,将责任推给别人。“都是你的错”,“你到底怎么搞的”是他们的口头语。究其内在经历,指责型的人通常孤单失败,但他们宁愿与别人隔绝保持权威。他们具有的资源:自我肯定、有领导才能、有能量、
3.超理智型的人忽略自我及他人,极端客观,只关心事情合不合规定,是否正确,总是逃避与个人或情绪相关的话题。他们告诫自己:“人一定要有理智”,“不论代价,一定保持冷静、沉着,决不慌乱。”这类人表面上很优越,举动合理化。而实际上,他们内心很敏感,有一种空虚和疏离感。他们具有的资源:理智、解决问题、有知识。
4.打岔型的人忽略自我、他人及情境,永远抓不着重点,习惯于插嘴和干扰,不直接回答问题或根本文不对题。他们内心焦虑、哀伤,精神状态混乱,没有归属感,不被人关照,还常被人误解。他们具有的资源:幽默、自发性、创造力、有弹性、好玩。
2.带着“关爱”重复上一轮的练习
学员体会:
四种应对姿态都很不舒服,加上“关爱”后,则有安全感,不再孤独了。生活中自己的指责是带有“关爱”的,可是对方接收不到。带着关爱,就能和对方连接在一起,能够照顾到自己的感受,心理的愤怒和委屈减少了。。。。。
学员分享:
1.
2.
3.
4.
欢迎加入我们的亲子教育QQ群:225142020(小手拉大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