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两个触动心灵的小故事:
(2012-08-09 10:13:21)
标签:
育儿 |
故事一:一位年轻的爸爸,刚买了一辆新车,非常爱惜,一天,他在家门口看到年幼的孩子,在车的另一侧画着什么,他愤怒的跑过去,扬手就是一通:你在干什么,拿石子在新车上画什么?呵斥声太大,孩子吓愣住了,因为下手重,孩子胳膊被打折了,他急忙帮着孩子,去了医院,看着孩子缠满纱布的绷带,爸爸内疚的问:疼吗?孩子懂事的摇摇头,爸爸出门看到孩子画的地方,居然是:爸爸,我爱你!爸爸再也忍不住了,飞奔进病房,紧紧的抱着孩子,热泪盈眶的说:孩子,对不起,对不起,爸爸对不起你!孩子只是温柔的被爸爸抱着。突然,爸爸放下孩子,急步出去,搬了块大石头,三下五去二把车砸了。回到医院深情的看着孩子清澈的双眸,心灵被震撼的爸爸,发誓再也不做对不起孩子的事情了..........
故事二:年轻的妈妈接孩子放学,在校门口,孩子兴奋的跑到一家买棒棒锤的小摊前,拿了个中号和一个大号的棒棒锤,要拿回家。刚下班的妈妈有些心烦:不是刚给你买了个小的吗,怎么还要,还要两个,那么大家里都成玩具超市了,孩子不高兴还是妥协了,那就要一个吧,太大了,走吧,孩子哭着走了!因为回去还有一系列事情就过了、晚上看着孩子熟睡的笑脸,总觉得对不起孩子,方式和言语很不合适。一个月后的一天,妈妈正在学习,儿子过来了,妈妈温和的问:什么事啊?孩子有些犹豫怯怯的说:妈妈,你小时候没有玩具玩,这是我的棒棒锤,你先玩吧!那次我是想给妈妈和爸爸买棒棒锤的。妈妈说:谢谢宝宝,妈妈现在在学习,你去玩吧!孩子很听话的走了,妈妈正要写东西,突然灵魂深处的内疚,自责,同时被那种纯洁无私的像雪一样的爱发自内心的感动着,泪水洗涤着妈妈蒙尘的内心.......故事二的孩子就是我的孩子,故事中的妈妈就是孩子的学生——妈妈本人。
陪伴孩子成长之——指正的分寸 如果父母在孩子行为表现中发现有不满意或不适合环境的地方,首先相信孩子在当时已经做到她/他可以做的最好的了,没有那个孩子愿意把事情搞砸。然后反思一下是不是自己要求的标准太高,或者孩子的能力还达不到,心平气和地和孩子做一个交流,如果是父母的标准太高,那就放低标准;如果是孩子的能力不足,就和孩子一起探讨如何提升能力,给孩子足够的时间和充分的支持。
故事二:年轻的妈妈接孩子放学,在校门口,孩子兴奋的跑到一家买棒棒锤的小摊前,拿了个中号和一个大号的棒棒锤,要拿回家。刚下班的妈妈有些心烦:不是刚给你买了个小的吗,怎么还要,还要两个,那么大家里都成玩具超市了,孩子不高兴还是妥协了
陪伴孩子成长之——指正的分寸 如果父母在孩子行为表现中发现有不满意或不适合环境的地方,首先相信孩子在当时已经做到她/他可以做的最好的了,没有那个孩子愿意把事情搞砸。然后反思一下是不是自己要求的标准太高,或者孩子的能力还达不到,心平气和地和孩子做一个交流,如果是父母的标准太高,那就放低标准;如果是孩子的能力不足,就和孩子一起探讨如何提升能力,给孩子足够的时间和充分的支持。
欢迎加入我们的亲子教育QQ群:225142020(小手拉大手)
前一篇:父母溺爱的真相
后一篇:陪伴孩子成长之听话的分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