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连云港 曾经的古典园林,曾经的云台四景

(2016-10-31 16:30:09)
标签:

文化

连云港历史

海州

分类: 祖父----苍梧老牛张义壮

连云港 曾经的古典园林,曾经的云台四景

                                                                文:张义壮


编者按:
  一说起古典园林,人们马上会想到北京的颐和园、南京的煦园、苏州的沧浪亭,以及扬州的个园,很少有人知道,明、清年间,我们的云台山下也有四座有名的古典园林,园内花木葱茏、亭台井然,风景如画,其中还蕴含着深厚的文化底蕴。只可惜,在几百年沧海桑田的变化中,四座园林都被毁坏,如今是芳踪难觅了。今天,让我们翻开历史的档案,追寻这四座园林令人惊艳的前世,再次陶醉在云台山地区园林艺术之美中。

http://s13/bmiddle/002wRjrnzy764O86dvSfc&690曾经的古典园林,曾经的云台四景" TITLE="连云港 曾经的古典园林,曾经的云台四景" />

最早的一座园林———“半山园

     半山园位于新浦区云台乡后关村虎窝南的镜子崖下。往昔,这里连同前关村一起,统称关里,民国年间划称关中村。许绍蘧《连云一瞥》第十篇地名典有记:关中村,俗名关里,有前关、后关两村,在水流村东北五里。此乃三国蜀汉昭烈帝刘备的糜夫人故里。糜家故宅史称益州院,群众俗称大寺,如今是关里小学。其院东侧,有古井一眼,深约四丈,周四尺余。井栏石刻糜竺井三字,字大如碗。井水大旱不涸,水质甘美。糜竺者,糜夫人之兄也。


     半山园原来只是海州名儒顾乾、顾坤弟兄的少年读书处。该园倚山临涧、环境幽雅。顾氏兄弟后来皆出人头地。明万历十四年(1586)兄乾为岁贡生。万历二十五年,弟坤亦为岁贡生。后皆入仕。顾乾应诏为安徽省繁昌县训导,继而为山东省东陵王府教授,著有《东海志》、《云台山志》。


       万历三十年,顾乾得准告老返乡。回乡后,顾乾自号苍梧野叟,与好友杜一潘等欲刊印《历代云台山诗》,及自己写的两种地方志书。为了使刊印工作顺利进行,顾乾在自己的少年读书处建筑园林———顺山势起伏建舍造亭,广植花木,因在半山,取名半山园,与南京中山门内燕雀湖畔的东晋宰相谢安的旧宅同名。


       从此,顾乾在这里挥笔作书,吟诵诗句,笑谈人生快事。顾氏弟兄把在半山园野眺作为云台山三十六景之一,各有五律一首颂之。


       顾乾诗曰:野眺凭何处,茅亭倚半山。数椽虽寂寂,十亩自闲闲。海气朝云外,山峰夕照间。书声相和处,好鸟亦关关。顾坤诗曰:尘嚣都不染,岭畔倚茅亭。野草留书带,山花列画屏……极目渺无际,天光一片青半山园之美由此可见。
 

    然而到了乾隆年间(1753),已有150年历史的半山园随着顾乾兄弟作古,变得满眼荒凉、亭危舍倾。扬州程玓游云台山见之,深感惋惜,遂多方斡旋,购其废址,清除荒草,重植竹木,修危亭,复楼阁,使新园青出于蓝而胜于蓝。
  

      程玓《半山园跋》云“……云台胜概,无过此园。扬州程氏遂将其作为别墅。
  

      道光年间,扬州程氏将半山园让给灌云中正的方氏。方氏再次重整园林,使半山园的风景更加出神入化———白云在亭阁间时出时没,流水在竹林间时断时续,远有寺钟、松涛可听,近有山雀、野鸽做伴,实在是一处人间胜境。当年吴恒宣有诗赞曰:绿树参差碧涧环,园林深锁白云间,游人不辨高低路,回首峰峦已半山。
  

      民国年间,半山园消失了踪影。


最大的一座园林———“即林园

  即林园位于连云港经济技术开发区焦庄村吴庵山下,为当地望族吴氏所有。《西游记》作者吴承恩与此吴氏同宗。辑录吴承恩遗稿的淮安人吴进,在《游云台山北记》中说,即林园由他的家兄吴用晦世代居守。吴承恩是这里的常客。吴承恩的《射阳先生集》遗稿,就是在这里被发现的。
  即林园的建筑时间,不见经传,看崔应阶的《云台山志》和许乔林的《云台新志》,可知乾隆、道光年间,这里有老树数万株,花竹相映,望之蔚然,蓊郁不见其有山也。园中有碧藏楼、锁筠居、浮翠轩、水明楼、自娱阁、示志山房、移深庵、陋不轩……诸胜。
  即林园最旺盛的时间是在乾隆年间,《云台新志》云其觞咏无虚日
  几部古志虽未云即林园面积到底有多少平方里,可老树数万株及诸多楼阁轩居建筑,绝非一般园林能比。
  碧藏楼碧中藏楼也。楼虽拔地参天,但仍在森森万木之中,碧枝相掩,绿叶交映,虽进园中而不见楼之所在。吴之栻有诗云:养就参天势,森森万木稠。碧枝交掩映,何处觅高楼
  锁筠居,是居锁筠中也。筠者,竹之别称,在竹荫中,自然清静无比,锁筠居是读书佳处。读吴之栻《锁筠居》诗可知:叠叠书千卷,正藏在绿筠深锁处,供来访者漫阅。
  浮翠轩者,轩浮翠也。进轩启户,举目望,南山葱葱;顺手推窗,窗前一片翠微。
  水明楼,吴恒暹的烟岚何谒谒,溪水何粼粼。坐爱山水间,惟与凉月亲的诗句描绘得十分形象。
  自娱阁,入阁自娱也。晚清朝阳诗人张百川即林园诗中室中自有山林乐,门外曾无车马喧。三径夕阳明屋角,一湾流水绕篱根四句,即颂其自娱也。
  即林园中,一条天然山沟横在园里,沟里群芳三春斗艳,雅名锦绣万花谷;园中还有一条山谷,尽栽梅花,每年悬崖百丈冰之时,满谷花枝俏,故称为梅谷;另有一小涧,流在园内,涧两边有樱桃万棵。清明前后,樱花盛开;小满前后,树树垂珠,一片通红,时人谓此为樱桃坞;又有一座小山耸在园中,上上下下,一片苍松,虬枝老干,郁郁葱葱,于是呼之为松岭”……
  这些美妙风景,吴之栻的即林园杂咏曾一一用诗诵之。其他还有示志山房移深庵陋不轩芍药畦霜叶林栗园等诸多地方,各有特色,也各有趣处。
  这么多楼、居、轩、谷,这么多阁、房、庵、坞,即林园的规模,自是其他园林所不及


最靠海的一座园林———“渔湾山庄
  渔湾山庄位于新浦区云台乡渔湾村,是明末新安人方景濂所建,后为新浦区南城的武氏所有。
  乾隆三十七年,崔应阶在《云台山志》中云:在渔湾三龙潭下,为方氏别墅,绿杨环绕,花竹缤纷,其泉石之观中,有月到山房、学稼轩、十梅书屋诸胜。道光十一年,许乔林在《云台新志》中云其垂杨绕径,疏条穿墙,颇饶泉石之趣,中有月到山房、学稼轩、十梅书屋诸胜,今归南城武氏。两志相差六十年,园林之主已非同一人。
  明、清之际,渔湾确是渔湾,不是山村,而是海滨,和今天的墟沟海棠一样,是渔人泊舟之所。波连蓬岛,地轴孤悬,天地浩茫,船帆密集,是一处不可多得的胜境。三国时的邴原就曾在这里隐居采药。方景濂慧眼独具,看中了这里,花钱买了下来,剪除荆棘荒草,建造庐舍轩阁,安排亭台泉石,海滨面目自此一新。
  山庄中的月到山房,重峦矗其后,杂树拥其前,凭窗远眺,目无尽处,月亮一出,幻影层层。房前坡下有学稼轩,闲坐轩内,透窗可见绿野一片,视野之内虽无涧谷奇观,却有园林佳趣。房后岭上有十梅书屋,屋前有老梅十株,腊月岁末,傲雪展容,凭窗伏案,但闻清香阵阵,令人心旷神怡。
  山庄里有诸多房舍,更有老柏百棵,高十多米,围皆合抱,皆百年之物。崖畔有古杉十亩,一棵棵树皮半皴,如虬舞,如蛟吼。
  渔湾山庄春天山岚如黛、涧水生鳞,山桃吐艳,处处皆有生气;夏到绿树浓荫、朱樱红绽,万树悬珠,赏樱尝樱的人来来往往;秋临枫叶群红,满山流丹,北雁飞空,阵阵长鸣;冬至玉山银岭,情趣别致。一年四季,季季景不同。
  如今山庄久废,可这里仍有三潭汲浪的壮观景象,可与庐山的三叠泉相媲美,是顾乾笔下云台三十六景之一。张百川有诗赞曰:

                                            远望峰头瀑布横,洞深百道水琮铮。

                                            千层石齿跳珠溅,万丈岩腰漱玉鸣。

                                            树影繁音惊鹤梦,松涛余韵杂鼍更。

                                            我来崖下瞻风景,疑是檐前铁马声。


最玲珑的一座园林———“蟁睫园
  蟁睫园字,是眼睑上下边缘的细毛。蟁睫,即微不足道也。
  蟁睫园,顾名思义,是一玲珑小巧之处所。它位于新浦区云台乡丹霞村的东山下,靠近古霞寺,是清朝中期灌云县中正望族吴氏所建的一座别墅,所以又有人把它叫做吴园
  蟁睫园内山峰托云,涧水环抱,瀑布顺山而下,其响轰鸣若雷,当地群众呼曰贴山沟
  当年园中花竹泉石齐全,亭台楼阁安排错落有致,有云在庵春雨楼言其庐等建筑,皆玲珑细巧,充满姑苏风韵。当年方湄在《春日游吴园》诗中云:

                                      载酒聊乘兴,名园访辟疆。

                                      马随春草色,风送野花香。

                                      山鸟迎幽客,村尨吠夕阳。(尨,长毛狗)

                                      老梅堪作伴,真可醉为乡。
  如今斯园已无踪影,然山水依然,游人至此,仍可遥想当年亭阁风流、花木野趣。
  云台山,本身就是一座大园林,再加上人工修饰,自是锦上添花。看《云台山志》和《云台新志》,得知除此四座园林外,还有诸韩山庄善积观西园苏氏园”“诸麻山庄等园林建筑。由于只有一些诗歌描述它们,无法获知它们具体址在何方、建于何时、何人所建、规模如何。虽有遗憾,但半山园即林园渔湾山庄蟁睫园这四座园林,已经足以代表古代云台山地区的园林艺术水准。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