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国公岩溶洞地貌的精神世界

(2018-07-19 09:43:32)
标签:

盘点韶关古迹

国公岩溶洞地貌的精神世界

韶文化研究院  黄玉美

一、国公岩周边环境概况

国公岩地处东西走向的大东山山脉南麓,乳源县东北5千米附城镇的石龟岭东南面。洞口有三,其中,南洞(海拔180米)约位于北纬25度,东经113度。坐西北朝东南,由西北角-东北角(二条)和东南角三条主洞以及三条配套的地下河构成,总度长达10千米的国公岩,方圆近10平方千米。曲折幽深,支洞纵横,层次丰富:观音坐莲、龟背石、双鼓石和马蹄迹石等千姿百态地貌,神形兼备,琳琅满目;“石鼓”击之有声,余音回荡,引人入胜;滴水成形,堆积成态,气象万千;传说神奇,韵味悠远。地下河直流入北江,沿岸地貌风格独特;洞南蓄水达120立方米的国公岩水库,水质鲜美,绿韵沉稳,是乳源胜景之一。 

    二、国公岩溶洞地貌综述

“天机织出龙蟠锦,石鼎呵成古篆文”的国公岩,面貌丰富而杰出,年代古老深厚,蕴含丰富的地史、地貌、生态等信息,是当地珍稀旅游资源。

(一)       洞穴地貌概述

分布空间

典型地貌

备注

 

 

 

上层洞穴地貌

 

洞顶

地貌

石穹顶、石钟乳、石榴、石齿、石笔、石火焰、石星、石针、石刺、石华盖、石雪莲、石旋涡、石蕾、石乌贼、石水草、石海带、石脑浆、石裙、石铃等(如图四)。

 

洞壁

地貌

石果、石葡萄、石奶酪、石绳、石链、石帘、石幔、石瀑、石树、石椅、石藕、石蘑菇、石鬃毛、石绶带、石瓶、石檐、石鳞、石椰花、石笋、石筋、石肠、石麦穗、元宝墙等(如图五)。

 

石球、双鼓石、石墩、石塔、石柱、石椅、石笋、石铆、石桩、石垛、石阙、石轭、石花、石锥、石蜂窝、石芽、石舟、石床、石饼、石馍、石凳、石珊瑚、石松、石案、石坑、石井、石仙人柱、石蘑菇云、石花朵墙、石丘陵、钙化池、石梅花纹等(如图六)。

 

 

 

地下河地貌(如图七)

 

沿岸地貌

石漏斗、石漏斗堆积蕾、石花瓣、石峡、石阙、石针、石缝、石槽、石毯、石垄、石筋、石帘、石幕、石幔、石馍、石坑、石墩、石穴、石叶、石坡、石华盖、石耳、石龛、石瀑、石崖、石幔、石隘等。

 

穹顶地貌

石乳、石针、石刺、石犀角、石铲、石蕊、石幡、石脑、等。

 

河床地貌

石岛、石柱林、石湾、石滩、石岬角、峡谷等。

 

其他地貌

蝙蝠粪便堆积地貌、风化层沉积地貌等。

 

(二)洞穴地貌成因

1、丰富的地质因素是种类繁多的溶洞地貌的物质基础。乳源地质由4个地质代,9个地质纪构成;含元古代震旦纪、古生代寒武纪、泥盆纪、石炭纪、二叠纪,中生代三叠纪,侏罗纪,白垩纪,新生代第四纪地层;先后经受过蓟县运动、兴凯运动、加里东运动、天山运动、海西运动、印支运动、燕山运动以及喜马拉雅运动的影响,无论在岩层的成份,还是空间组合层面等均有明显的悠久性、复杂性和层次性,为丰富的岩溶地貌奠定了地

质根基。境内石灰岩分布面积最广,占全县总面积的55%;其次是砂岩,占全县总面积的20%以上,花岗岩、砾岩、砂页岩、紫砂页岩再次之。不同的岩性丰富了溶岩地貌的层次性。泥盆纪不整合覆盖在较老地层上,侯公渡大东山至南水水库等地属沉积岩区,地层中含汞、锑、锡、砷、铜、铅、锌、钨、铁、铍、铋等金属以及矿物,重晶石、硅石、水泥灰岩、高岭土等非金属,无疑使岩溶地貌显得更扑朔迷离;其次,石炭纪等岩层有零星分布,拓宽了侵蚀空间。由于岩石成份丰富,对溶蚀地貌的分布范围及外观产生深刻影响。该地处大东山断裂带,由数条大致平行的压扭性断裂组成,……总体走向约北东45度。大东山岩体是一个中深度大岩基体,侵入在地质构造单元的桂湘粤坳陷区内,呈北西西向、长条形摆置,面积2250平方千米,岩性有燕山第一期中粒粗粒斑状黑色云母花岗岩和燕山第三期细粒中粒斑状黑色云母花岗岩。沿断裂带发育有挤压硅化破碎带,局部有辉锑矿化物。该断层被一组东西向断裂穿切。较发育的裂隙为地表水下渗提供了广阔的通道,拓宽侵蚀面,丰富了岩溶洞穴地貌类型。裂隙的宽窄直接影响溶蚀地貌类型及其延伸方向:裂隙宽大处,洞顶溶蚀成饱满的石穹顶、雪莲和石华盖等硕大的溶蚀地貌;洞壁形成壮观的石幔和石帘等宽大的流瀑状地貌;裂隙窄处则形成细小的钟石乳、石针和石笔等瘦小地貌;裂隙呈圆锥形,洞顶豁然开朗,当流水充足且缓慢持续作用于纯度较高的岩块时,大量溶蚀物堆积成石墩状、石案台、石蕾、石脑浆和石饼状等巨幅地貌;当流水滴到纯度较差的岩块,软硬不同的岩层,对流蚀造成不同程度的阻力,从而使堆积物的大小和形状均产生明显差异:开始侵蚀程度较小,堆积规模物小而慢;随着侵蚀洞口的加大,堆积速度增大,堆积物增加,面积增大,且不规范,使堆积物上下相联成花朵状地貌,花朵状地貌相互拼拢成花朵墙。由于岩层含石灰质成份因洞穴不同部位,不同深度而纯度不同,为差异性溶蚀奠定了物质基础。石灰质纯度较高的部位,洞顶密布钟乳石,洞壁为发达的石幔,洞面屹立丰满的石笋;质地纯度低的部位,溶蚀出的地貌往往暗淡无光;质地纯度高时,则溶蚀、堆积成圆润的石球、石饼、石桩和石垛等锥体地貌。

2、“西北高,东南低;九山半水半分田”的地势地形利于流水的侵蚀。乳源地处南岭山脉南麓,惯穿弧形山系,地势自西向东倾斜。东西横亘的大东山利于源自太平洋东南风深入腹地,扩大流水的侵润区域。西北部、西部和中部峰峦环峙,多中、低山(占全县总面积的58.19%)九山半水半分田,溶蚀地貌显著。国公岩因洞口地处峡谷南侧,坐北朝南,两侧巨大的山坡作天然屏障,形成天然管道,为潮湿气流和东南风的深入提供通道,加大了对岩洞的侵蚀力度。

3、季节性河流造就独特的溶洞地貌。作为以降水补给为主,水流湍急,含酸性的典型季节性河流(南水河支流等),是国公岩地下河地貌的冲蚀主力。因河流环境的湿度比旱洞大,地貌湿润明显比他处大,地貌表面普遍饱满,潮润,富含光泽。但因所处河位置不同,地貌存在明显差异:因地面低洼处不断有溶蚀物从四面高处缓慢下滑,加深了对石灰岩的溶蚀程度,流体相互靠拢,相互揉合,相互溶蚀出的空洞——石漏斗脱颖而出;洞壁溶蚀物因处于相对闭塞环境,溶蚀过程受干扰因素较小,溶蚀成品较完美,往往以上大下小的精美石花瓣和石蕾等造型出现;因地下河处于相对封闭状态,缺乏空气流通口,空气流通不十分畅顺,受外界因素干扰较少,溶蚀地貌的助力极有限,地形原貌保存较完好。沿岸地貌争奇斗艳,主要有:流水从水平岩体侵蚀,纵-横结合,两侧陡立,中间为蛇形河床流蚀的石峡等曲形地貌;当含石灰质流水沿漏斗下渗,悬空凝结成花瓣等片状地貌;当顶部含石灰质流水下滴,不断堆积,双双垒叠成石阙(双柱并峙)等柱体地貌;含杂质的岩层受流水侵蚀成回纹形的石脑、石蕊(含卵石)和石华盖等圆环状地貌;当水滴从洞顶下渗,形成孤悬的石针和石刺等长条形地貌;溶蚀速度缓慢则形成石犀角等迟钝角体地貌;当成片水从洞顶下渗溶蚀成石缝和石铲(含铁质成份较高的岩石)等片状地貌;当成片水在地面积淀,溶蚀出石槽、石垄、石坑和石墩等坑体地貌;当成片水在洞壁持之以恒地挖掏,溶蚀出石龛和石穴等穹体地貌;当成串水沿洞壁下渗成粗壮的石筋等幔形地貌;当成串水沿洞壁下渗,通过含铁质成分较重的岩体时,溶蚀成石犀角和石岬角等沿岸地貌;当成串水珠沿洞壁下渗形成石帘、石幕、石幔(含铁质成份较高的,风化后成猩红色)、石馍(石灰质纯度较高)、铁饼(含铁质较高的岩层)、石叶、石坡、石耳、石瀑和石崖等面状地貌等。由于洞内属季节性地下河,河水侵蚀有明显的间歇性,河床地貌也因时空不同表现出不同的形象:石岛(耸立于河床的巨石)、袖珍石柱林(一组发育不良好的石柱)、石湾(被流水冲蚀的深幽岩缝)和石滩(堆积的卵石群)等间歇性地貌。

4、“岭南原有四时天,无奈馀炎似日边”的气候因素丰富了溶洞地貌的内容。“岭南原有四时天,无奈馀炎似日边。”乳源地处中亚热带气候,因受密如巢穴的山间盆地影响,形成众多的山间区域性小气候。年均温15.9-19.9之间,光照强,霜雪少;云多雾重,大气透明度差,日照时数(全县年均日照时数1610小时)和获得太阳辐射低,属省低值区。热冷期差达15左右。冬无严寒,夏无酷暑,气候温和。……冬半年温差大,夏半年温差小,日较差变幅较大。通常年份日温差8左右;3-4月份为5-610-11月份为11-12,年最高温达39.1-39.4。县降雨量1706.8毫米,最大降雨量2495毫米,最小降雨量1025毫米;蒸发量1069.2毫米,降水量远大于蒸发量;干燥度平均小于1,常年相对湿度78%,属湿润区,极利于流水对岩洞的溶蚀。雨季始日在324日,终日在74日,平均雨天长达103天,无霜期平均达308天。在气温和降水年际变化大的山区气候背景下,歇间性下雨使流水侵蚀有明显的季节性,岩溶地貌差异性鲜明:当降水年份多时,侵蚀程度较好,堆积速度较快,堆积层较宽厚:洞顶常形成石华盖、石雪莲、石旋涡和石脑浆等面状侵蚀地貌;洞壁则易形成石帘、石幔、石瀑、石面条、石鬃毛和绶带等面积稍大,线条流畅的地貌;地面则堆积成石床和石案等较宽坦的地貌,甚至形成石坑等凿蚀地貌或壮观的钙华池;当降水年份少时,侵蚀程度较微弱,堆积速度较缓慢,有充足的堆积时间精雕细凿,堆积物显得相对细腻而精美:洞顶形成石钟乳和石榴等纹理精致的地貌:洞壁则悬挂石帘和石幔等流畅地貌;洞面堆积成饱满的石墩等丘状地貌;当降水年份适中时,因流水逗留时间从容,对岩体侵蚀较适中,洞顶形成石星和石针等粒状或条状溶蚀地貌:洞壁悬挂石筋、石肠和石麦穗等流线形地貌;洞面堆积成犀利的石钉等规模较的柱体地貌。由于形成于各地质年代的地层交错分布:年代久远的,表面棱角迟钝,面貌颓唐,覆尘深厚,暗淡无光,如石丘陵等;年代较晚的,棱角鲜明,体态丰满,光泽四溢,如石饼等,使岩溶地貌错综复杂,无法找到单纯的侵蚀地貌,增加了地貌的可观性。

5、植被覆盖率偏低,减少了侵蚀阻力。1989年,乳源县境有林面积180.4万亩,森林覆盖率56.6%;县属有林面积142万亩,活立木蓄积量344万立方米。东部的杨溪、桂头、一六、附城、乳城、侯公渡有林面积25.6万亩,占县属地18%;活立木蓄积量20.6万立方米,占县属地5%。用材林以松树为主,经济林以果树为主。植被覆盖率稀少,有利于流水沿岩石裂缝侵入洞穴,扩大溶蚀面积,加深了溶蚀程度。

6、其他因素。如距洞口远近不同,岩体的溶蚀程度也有明显的差异:最近洞口的岩体,除了受流水溶蚀作用外,还受雨水冲刷,云、雾的洗涤,甚至是风吹、阳光、风化等自然因素,以及人为因素的影响,岩体破损最严重,附着表面的灰尘更深厚,显得更苍老;愈深入洞穴,侵蚀岩层的因素愈单纯,岩层的完好度愈好,表面越鲜亮。                               

三、国公岩溶洞地貌的保护与开发

(一)国公岩溶洞地貌的保护

“乳源石窦画阴阴,为惜春归著意寻。宿雨初收岩雾显,寒霏不断洞天深”的国公岩是上苍赐于乳源的无价之宝,应受到悉心保护。

1、制定有关保护溶洞的制度,从法律层面保护这天然景点。

2、不得在岩附近开办有损溶岩地貌的工厂。如位于岩西北隅的采石场,因其爆炸的震动,使岩内部分石柱出现倒塌或断                

裂现象,严重损坏现有岩溶地貌形象,对新地貌的形成也会产生负面影响。

(二)国公岩溶洞地貌的开发

1、对“石窦云封天际近,江波烟雾瑞光笼”国公岩的开发:短期内可作为云门寺和云门山的等配套景点进行有序开发;长期则可与其北侧的云门歼灭战遗址、咕咚石、水浸窝、石虎祠、牵牛巷、老虎房间以及南面的国公岩水库捆绑开发,形成乳源新旅游圈。               

2、恢复传统的祭祀活动;如通过邬、李、侯三国公隐居的传说,恢复三公祠,并于每年农历六月举办抬神祈愿庙会。或根据利国民为民献身的传说,进行相应的道德教育。相传古代是邬、李、侯三国公隐居处,三公死后立祠庙,每年农历六月,村民前往祠庙抬神,祈愿。而当地村民流传另一种美丽传说:从前有位富豪子弟利国民,其父利富有为远近闻名的豪绅,仗势欺人,许多人被迫背井离乡。国民考取秀才,某天,国民听说家乡出现罕见旱情,就返乡办学任教。白天上课,晚上走家串户了解旱情。他带领乡民在那利村北的奇峰开渠引水。经过数十天努力,将奇峰泉水引出灌田,救活禾苗;并在奇峰下建山塘。此举感动了天帝,遂派数十名神工在奇峰下凿出大洞,从洞中引泉。国民见状,独自到岩观察水情,因劳累过度,不幸吐血而死。乡民为纪念他为民造福的功绩,取岩洞名为“国公岩”。

3、开展国公岩溶地貌的野外调查,为深层次,可持续开发作铺垫。

 

主要参考书目:

1、《乳源县志》(广东人民出版社)

2、《乳源故事传说》(中共乳源瑶族自治县委宣传部)

                                                  二〇一八年七月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