仙人岩

标签:
韶关道教史录 |
岩坐北向东,背枕雄浑壮丽的背夫山,面仰奇峰并拢的朝坑窝,东傍丰满的青岭,西邻厚实的杉树窝,东西合拢成似合非合的优美狮口,有道小溪自东北-西南绕流岩前,距岩东南20米处仍存一泓水井,形如瓮城,鲜绿充盈,流新溢锦,气息旺盛,清风爽朗。据庙祝邓培清介绍,早在唐末黄巢起义时,古子坑财主请的一位野名叫红鸡公的长工,有天上山割草,被从岩中传来的悦耳鸡(疑为观音化身)啼声引到观音岩后,顿感精神爽朗,是修心养性的好场所,于是筑庵修炼,奉祀观音娘娘,时人称“仙人岩”,延用至今。一说当地流传,梅花山奇水异,古子坑仙人岩尤甚,朝庭恐出高人与之抗衡,遂筑寺镇之。
从古子坑村距岩300米起,有石灰石条铺近一米宽的路迂回曲折,直抵岩前,沿途仍立《福缘善庆》《万福攸同》《求不许人洗手》(东侧有口仙井,水质鲜冽可口)《清故余老安人赖婆之坟墓》,一座“光绪廿八年季夏月中浣旦立”的石灰石质“敬字炉”(配联:“敬藏先圣道,惜收后贤书。”)构成独特的文物带。
现有邓老板开简易公路直达岩前,为开发的前期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