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距书院西北50米处,有条石灰石铺近1米宽小道呈弓形通往门楼。坐北朝南的门楼,前朝榄形聚宝盆(池塘),坪仍挺立5对石灰石质功名石(有几对横竖旁躺),表明村人取得的功名颇多。门楼青砖砌二面坡硬山顶,马头墙,灰瓦垄刹中央镶石质太极阴阳鱼标志,以化解远山冲煞。牙纹封檐板,垂脊正东面自上而下泥塑狮头-花束卷草-天官;西面自上而下泥塑螭吻-凤凰卷草-天官,把全族的安宁都寄托在这些祥禽瑞兽身上。门楼东侧有一幢石灰石砌基础,镶角,青砖砌,兼夯土二面坡悬山顶,灰瓦垄民宅,西侧筑围墙,将门楼衬托得更壮观。 




门楼内有石灰石铺近4米宽道路,呈“╮”通往宗祠(始祖最先筑草庐定居点),最后沿西北方向攀升阶梯远去,成为村的横轴。以宗祠为中心,青砖砌二面坡硬山顶,灰瓦垄民宅分布在道南、北两侧。道北的宗祠石灰石门槛、门枕石(雕云纹),雕花门簪,八角藻井。鸿门梁挑手雕聚宝盆、云纹、卷草纹、鲜花;驼峰雕聚宝盆、向日葵。内二井三进,石灰石棱形础(雕卷草纹)撑柱。木雕神龛,配联:“武家旧箕裘数亩田园深雨露;库庭新德泽几业兰菊自春秋。”悬“祖德流芳”匾,昭示先辈出身寒微,创业艰难,以德治家。
罗列于宗祠附近,除西侧家祠外,其余均石灰石筑檐阶,石灰石镶角,石灰石筑1米宽巷道纵横沟通的私宅。象鼻挑手颇有新意。最东一幢檐饰尤为杰出。彩绘梅花、菊花,配:“陶令门前菊,馀花可赠君”诗句、道士、隐士、仙姑、术士、梧桐、花瓶、松柏、仙客、寿星、财神、“爽借清风明借月,动观流水静观山”诗名、谋士、闲客、牡丹、叱咤闹海、悟空降妖、莲池赴宴、书“日曾问平事,餐鱼问渠勾,昏长能答一,红莲邑寡澹,一蓬祉烟香。庚子畏赠赵。”虎、鹅、仙境等图案,附于屏风、扇面、云朵等背景造型,三处牌坊式窗楣均饰字画,题材新颖,构思巧妙,几乎将周围的美景都囊括到檐下,与仙风侠士一同尽情享受。


此外,巷道交叉处以泰山石敢当化解心中疑虑(共三处,额刻太极阴阳鱼图案)。
主要村俗有:清明前一天,全村杜姓联络周边同族,每家派一位代表祭祖,聚餐,热闹非凡。另,附近村民不定期到仙人岩庙(与韩泷祠齐名)朝拜,祈福。
风清气爽,景象绚丽,安闲淡雅,古色鲜明的村,是一方理想的休闲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