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人杰地灵的户昌山村

(2015-07-06 22:15:07)
标签:

盘点韶关古迹

                           

             人杰地灵的户昌山村

          人杰地灵的户昌山村

            人杰地灵的户昌山村

            人杰地灵的户昌山村

                            人杰地灵的户昌山村

  
人杰地灵的户昌山村

人杰地灵的户昌山村

                    人杰地灵的户昌山村

人杰地灵的户昌山村

人杰地灵的户昌山村

                       人杰地灵的户昌山村

                    人杰地灵的户昌山村

                                                       人杰地灵的户昌山村

              人杰地灵的户昌山村

           人杰地灵的户昌山村

人杰地灵的户昌山村



人杰地灵的户昌山村

人杰地灵的户昌山村

人杰地灵的户昌山村

人杰地灵的户昌山村

人杰地灵的户昌山村

人杰地灵的户昌山村

人杰地灵的户昌山村
     从乐昌市西北行50千米至庆云镇,再往西北深入一处秀雅绝伦的区域,迎面席卷浓重而清幽的古朴气息,在被钟灵饱满的群峦重重包裹的精美袖珍盆地腹部,坦荡铺垫着一座恬静的村庄,这就是闻名湘粤的广东省古村落、广东省历史文化名村、广东省卫生村、韶关书香村——户昌山村。

人杰地灵的户昌山村

人杰地灵的户昌山村

人杰地灵的户昌山村

人杰地灵的户昌山村

人杰地灵的户昌山村

人杰地灵的户昌山村

人杰地灵的户昌山村

人杰地灵的户昌山村

人杰地灵的户昌山村

                    人杰地灵的户昌山村

据黄圃《李氏族谱》载,因村后山形如“户”字,村前两口塘间有横石,如“昌”字,故名户昌山。始祖大万公(据《昌山李氏大万派下超儒公名下世录》载:“始祖大万,又名通一,恩进士,生于宋宁宗嘉定十一年……伯伦,贡生,生于宋理宗端平三年。”)父谦公在宋元间率家由江西道经郴阳爱黄岭无盖山(湘郴州秀才乡)避隐,以种茶叶为生,葬于无盖山腰。大万公独子伯伦义不为宦,由湘迁至乐昌黄圃茅屋里(李家村新屋场)暂居。某日,大万公牧牛割草扎毕,不见牛踪,沿迹寻至户昌山才见牛。观此地山环水抱,叠嶂青峦,大悦曰:“此山地可以建村创业,长吾子孙也。”大万公与妻子商议,先在老屋田搭架暂居,打窑烧砖瓦。某日,有位风水名师借宿,大万公杀鸡款待,让客人睡高床,自己歇地板。见主人热情有加,名师临行向主人指点今村址,从此富贵昌盛,村名长富,号户昌,称“户昌山村”。名副其实的古村繁衍近八百年,子孙万余人,遍布粤、湘、赣、川、闽等地。现村居八十多户,四百多人。纵观村貌,总体有以下特色:

人杰地灵的户昌山村

                          人杰地灵的户昌山村

人杰地灵的户昌山村

                                                         人杰地灵的户昌山村

                 人杰地灵的户昌山村

                    人杰地灵的户昌山村

人杰地灵的户昌山村

人杰地灵的户昌山村

                  人杰地灵的户昌山村

                 人杰地灵的户昌山村

                  人杰地灵的户昌山村

                      人杰地灵的户昌山村

                 人杰地灵的户昌山村

                    人杰地灵的户昌山村

人杰地灵的户昌山村

                 人杰地灵的户昌山村

                   人杰地灵的户昌山村

                   人杰地灵的户昌山村

人杰地灵的户昌山村

                 人杰地灵的户昌山村

一、村址天成精妙,山川默契,风水巧合,景致怡人。南有茂林葱郁的北竹山-睡狮望月-北竹坳,西有饱满蓊荫的高灵仙庙-杨梅岐-葫芦坳-白虎岭-余家蝙,东有勃勃生机的竹园坪-牛眠坪-凤凰岭-江山岭-麻田里-红珠坪-九峰,北遥接顶天立地的曹家山-五里冲-蔚岭-南华山-平头岭-螺蛳岭-云祖峰-平头山-香炉寨-白虎寨等,构成五支圆满巍峨,景色苍翠的主脉,称“五脉归巢”(又称五马归槽,即睡狮望月、大象玉立、伏虎赏潭、骏马回朝和玉兔守月宫),概为“户昌山村八景”(如睡狮望月、松潭浴日、梅溪樵唱、江山揽胜、南华晓钟。村东锐屹穿霄,上建古庙。古诗:‘卜宅近前峰’;唐孟浩然诗:‘户外一峰艿’>、蔚岭积雪、炉峰烟蔼、龙颈瀑布)。南靠五峰迭翠,东西双雁余脉成拥抱之势,峻岭横屏,周围岗峦叠嶂,树茂林深,翠柏青松,古榆红枫,皂荚粟树等,名树贵木繁多(有六人合抱的香樟)。涧水流清,众泉四汇,从东南往北为冲里、上湾、中湾、下湾,方塘、三角塘,环注成玉带水(八字水或防洪圳),灌入村前上塘、下塘。秀水曲绕,成精美绝伦,养尊处优,四季鲜明的“聚宝盆”,为村安身立命根本。

                     人杰地灵的户昌山村

人杰地灵的户昌山村

                     人杰地灵的户昌山村

                      人杰地灵的户昌山村

                     人杰地灵的户昌山村

人杰地灵的户昌山村

人杰地灵的户昌山村

                     人杰地灵的户昌山村

人杰地灵的户昌山村

人杰地灵的户昌山村

                  人杰地灵的户昌山村

人杰地灵的户昌山村

                   人杰地灵的户昌山村

                     人杰地灵的户昌山村

                      人杰地灵的户昌山村

                     人杰地灵的户昌山村

人杰地灵的户昌山村

人杰地灵的户昌山村

人杰地灵的户昌山村

人杰地灵的户昌山村

二、村局寓于自然而又优于自然,建筑群落善用自然格局,大处着眼,小处细算,化害为益,避虚就实,灵活构造,高低错落,动静互补,从南至北为住宅区-池塘-耕作区(田),呈“Ω”型布置。据《李氏族谱》载,约在十世后,村初具规模,明嘉靖-清康熙年间(约1522-1662年,即十二世祖松公起),人口鼎盛。历经数代先辈不懈努力,已成集生活-生产-休闲-祭祀-教育等一体,功能较齐全,动作较成熟的生态区。村以生命之源的水储聚地——池塘为核心布置生存空间,东南面有小溪巷路侧设通水沟,水沿隧洞高低弯曲成溪,时刻为池塘(石灰石筑沿)注入源于茂林树根的清泉。在保证村民清洁用水,滋润耕地的同时,有效调节了周围的小气候。以石灰石板横铺的3大直道为纵轴,20余条石灰石板横铺曲巷为横轴,为划分屋宇的重要单元。民居依麓布置,顺坡搭建,相互辅织,井然有序,一气呵成,形如棋局:正南面四杠为重心,东、西各配三杠民居为翼,辅于东南隅少量民居。高低有序,相互嵌套;曲直礼让,彼此衔合。“丁”字门、中门、前后厅,中间有通道,左右侧门通外,小门置雨棚,岔巷关键点设楼阁控制几户安全,将屋宇连通成一个形离而神不离的缜密住宅体系。

人杰地灵的户昌山村

人杰地灵的户昌山村

人杰地灵的户昌山村

                 人杰地灵的户昌山村

                       人杰地灵的户昌山村

                      人杰地灵的户昌山村

                       人杰地灵的户昌山村

                    人杰地灵的户昌山村

人杰地灵的户昌山村

人杰地灵的户昌山村

盘踞村核心,前面有几杠居宅(以东北角窗楣书“松风水月”为主体)与池塘相隔的李氏宗祠,为纪念开基祖大万公,十二世祖南溪公建于明嘉靖三十二年(约1553年)。祠为青砖砌二面坡硬山顶,原门坐南朝北,马头墙,牛轭形横梁雕官宦图案。后改坐东朝西侧门楼,石灰石门枕石,悬“李氏宗祠”匾。下厅天井壁刻“腾蛟起凤”字。左上有李白醉酒写诗图,右上为唐玄宗夜游月宫图。前曾悬“恩进士”匾,上书“清嘉庆十五年庚午科进士李英立匾”。中门悬“西平世家”匾(李晟公封上柱国西平郡王,故称西平世家),配楹联:“西汉将军府;南唐宰相家”。上厅配楹联:“紫气昔遥来灵钟龙颈秀毓虎峰想函谷风薇向异彼星光霞灿;青云多直上宿禀金精书传玉帐看平泉花石即在此桂馥兰馨。”(杨瑞赠)配楹联:“户族多贤良家珍国粹;昌山毓俊秀纬武经文。”李氏荣耀略见一斑。厅额绘“金猫捕鼠”“年年有余”“太公钓鱼”图,寓意深远。神龛悬“问礼堂”匾(李家堂号,语出孔子问礼于老冉典故)。贴《中华李氏族徽、族旗》《中华李氏血缘源流世系图》。宗祠是村精神中枢,李氏族宗族、宗教、民风、民俗文化聚集点。1806年、1933年和2000年重修后,焕然一新。

人杰地灵的户昌山村

                   人杰地灵的户昌山村

                       人杰地灵的户昌山村

                    人杰地灵的户昌山村

                   人杰地灵的户昌山村

人杰地灵的户昌山村

人杰地灵的户昌山村

                     人杰地灵的户昌山村

                    人杰地灵的户昌山村

                       人杰地灵的户昌山村

 “人文蔚起,科甲联登”的村,东曾有由超于公建的云丛书院(柳叶书院),出过邑附生、例贡生、刺史官、郡庠生、大学士等;华峰书院以八角楼为主,拆于民国。村西北隅的龙门第书院追溯唐代李膺为官,易纳人如登龙门,建于清乾隆末年,同治九年庚午(1870年)改建书院。青砖筑二幢二面坡硬山顶门楼,寿纹沟滴,蕾纹封檐板,坐西朝东,楣书“龙门第”匾,主题鲜明。乐昌市不可移动文物。坐南朝北,由青砖筑二幢二面坡硬山顶,人字瓦垄脊,凤尾垂脊,灰瓦建筑以及东南角一幢二面坡硬山顶二层建筑组成。墀头泥塑吉祥图案,将学子的追求标榜在最显赫位置。内上下厅及右厢共有四间课室,八间宿舍,一间厨房,置三层神龛,构八角亭御风,以通日月。在下手山塘面上的观音阁书院,毁于民国初。曾出过附生(明代在廪膳、增广生定额外取的府州县学生员,因附于廪膳、增广生之后,故称附学生员,简称附生)45人,庠生(明清时府、州、县学生员别称,即秀才)12人,增广生(即增生。《明史.选举志一》载:“一等前列者,视廪膳生有缺,依次充补,其次补增广生”)12人,廪膳生11人,附贡生2人,岁贡生3人,恩贡生(《明史.选举志一》载:“恩贡者,国家有庆典或登极诏书,以当贡者充之”)1人,举人1人,例贡生4人,太学生53人,从九品41人,卫千总2人,外委2人,军工把总1人。村前曾竖29对桅杆石(多毁于“文革”期间,2000年修停车场,作池塘堤、垫路石等),现存9对,侧镶一块刻“嘉庆十九年吉旦建其立”石碑。可惜!

 毗邻龙门第南面,由青砖筑前后二幢二面坡硬山顶,人字灰瓦垄脊,凤尾垂脊建筑组成的李承仁民居(乐昌市不可移动文物),墀头泥塑图案。中间有门入内,封檐板木雕等图案,努力营造祥瑞气息。内青石筑基,铺面,古朴净洁。李承仁民居南侧为大屋里(乐昌市不可移动文物),为一组保护完好的青砖筑前后二幢二面坡硬山顶,人字灰瓦垄脊,凤尾垂脊建筑。墀头泥塑图案,檐绘字画。西南隅民宅墀头泥塑图案、檐线、横梁、垫梁板、木飘棚、斜撑等。正南与东面的民居多数为青砖砌二面坡硬山顶建筑,少量泥砖砌民宅。

分别安置于东南面的僖公妣墓、东面的南溪公墓、建中公墓、五峰公墓,北面的子成公墓、光华公墓,西面积珊公墓(石灰石砌牌坊式坟面,雕莲花图案,气派)的墓地。西北面有镇龙庙、牌坊。

全村建筑,因地而建,因坡而筑,朝向不据,追求实效,不图虚名,以好为宜。

                                                         人杰地灵的户昌山村

                            人杰地灵的户昌山村

                     人杰地灵的户昌山村

                                            人杰地灵的户昌山村

                     人杰地灵的户昌山村

                                                     人杰地灵的户昌山村

                      人杰地灵的户昌山村

                     人杰地灵的户昌山村

                     人杰地灵的户昌山村

                       人杰地灵的户昌山村

三、村落含综合的文化价值 

(一)风水学价值:据清咸丰二年二十一世孙邑禀其镇著《户昌山村居图说》载:“吾族来自三湘贪玩兹五岭江山,名长富,号户昌,缅此水聚山环,代代生贤士。羡彼‘双龙盘颈’,虎踞‘白虎寨’,世产文人,膏得其丰肥……佳山佳水环村之美景,全收云峰起祖‘云祖峰’,螺岭堆鬟‘螺蛳岭’、狮吐秀以成形‘睡狮望月’、凤来仪而作障‘凤凰岭’、试看松树潭中日光倒映‘松潭浴日’、旋听杨梅溪上樵唱归来‘梅溪樵唱’、白竹山隅‘白竹山’、结构而楼名‘八角楼’……湾则路转双桥‘双板桥’,间寻一线源头井,澄活水‘井头上’,坐镇合村下手,阁奉观音‘下手山观音阁’,卜吉环于牛眠坪,堆几许‘牛眠坪’,观龙颈于瀑布,千寻‘龙颈瀑布’,是成天地发其精华,山川钟其灵秀者也。”脉络雄勃,紫气浩荡,青龙拥护,白虎殿后,观音保佑,凤仪东来,雄狮北仰,松竹点缀,洁溪唱涧,祥云灌顶,综合成一方美好的户昌山村风水佳境。村左居高(青龙),右临下(白虎),前平坦(朱雀),后稍仰(玄武)。房多坐西向东(庚甲方);西侧房坐北朝南,东侧房坐南朝北,也有坐西南朝东北(坤垠方)、坐西北朝东南(乾巽方),朝向不限,四方适宜,处处佳地。

人杰地灵的户昌山村

人杰地灵的户昌山村

人杰地灵的户昌山村

人杰地灵的户昌山村

                     人杰地灵的户昌山村

人杰地灵的户昌山村

                       人杰地灵的户昌山村

人杰地灵的户昌山村

(二)建筑学价值:房屋以巷道为准绳,依道路曲直改朝变向,形态万千,整齐划一。门朝道路,墙体贴路建筑。房屋错落有致,谦让有礼,互为靠山,相依为命。这种现象村西南隅极明显,是巧妙利用空间,造就和谐居所的生动体现。为了将就“之”字形阶梯,两侧民宅建成圆滑三角形或曲尺形(镶花岗石角),在充分利用空间的同时,也显示村民错落的神美观。石灰石砌阶梯依坡度灵活变化形象:二处交汇成倒“人”字形或“个”字形,拐弯处成弧形,上下相连成抛物线形;二面坡屋顶也依势变化,远观如一群展翅蝙蝠停在空中,尾翼遥接,前后呼应,成行列阵,精妙如飞。几乎所有的民宅均是青砖砌二面坡硬山顶,既缩短雨水在屋顶的滞留时间,减轻屋顶的压力,又省材,利于光线普照。山墙笔挺,轮廓鲜明,出檐短浅,檐线重叠,清美秀丽,垂脊高抬,瓦垄弧滑,凝重结实。屋顶与垂脊构成陡梯形,既可挡住来自侧面对屋顶的威胁,也可减轻雨水对山墙的侵蚀。前厅宽阔,厢房窄,公共和私人空间分配合理。后厅则主位,坐向神龛,给人以郑重庄严之感。

人杰地灵的户昌山村

人杰地灵的户昌山村

人杰地灵的户昌山村

人杰地灵的户昌山村

人杰地灵的户昌山村

人杰地灵的户昌山村

人杰地灵的户昌山村

人杰地灵的户昌山村

人杰地灵的户昌山村

人杰地灵的户昌山村

(三)艺术价值:户昌山村民居在极力追求实效的同时,也不忘抓住任何表现艺术,在门楼、横梁、屋檐、檐线、垂脊正面、挑手、窗楣、门簪、门枕石、飘棚等任何显赫位置,用雕、塑、绘、刻、写等手法,通过祥禽瑞兽,达官贵人,美好诗词,琼花吉鸟等形象,毫无保留地表达自己朴素的生存理念。如:李氏宗祠横梁中央雕四位衣着华丽的文官和二位骑马武将图案,两端龙头,暗示李氏家族为文武双齐的官宦世家。石灰石雕花蕾仙草门枕石,雕大红花门簪,楣中央彩绘二只变体蝙蝠,侧配仙草琼花,努力向宗祠灌输吉祥的信息。下厅天井壁刻“腾蛟起凤”字,檐彩绘双龙、双凤、双鸡、鲜花图案,寓意村旺人盛。龙门第书院墀头泥塑鲜花,龙头凤尾,彩绘书柬、宝剑、绶带、如意、笔嘴,凤尾等吉祥图案,将学子的追求标榜在最显赫位置。外饰四圆孔形窗,内竹叶形窗花。木质鲤鱼斜撑,中央饰鲤鱼跳龙门、两端龙头图案,表达学子梦寐以求的心愿。李承仁民居墀头泥塑一对蝙蝠、天官赐福、腊梅图案。南侧封檐板木雕牌坊,凤尾,叶脉、花瓶、瓜瓞等图案,反复营造祥瑞气息。南面横梁正面中央雕“天官赐福”,两端分别配裙纹图案、腊梅、红花、龙头等图案;底雕花草图案;穿山甲形斜撑。大屋里人字灰瓦垄脊,凤尾垂脊建筑。墀头泥塑展翅蝙蝠、书柬、一人提法器抽树精,踏小人图案;或一只展翅蝙蝠、四官出巡图案;檐绘牛头、花柬;垂脊正面泥塑观音、一只展翅蝙蝠、垂钓、梅竹图案;檐绘字画。西南角民宅墀头泥塑蝙蝠、鲜花、龙凤图案;泥朔插花花瓶,花柬檐线;檐线泥塑花瓶,书柬、葫芦、武官、水仙、神兽等图案;垂脊正面泥塑一只展翅蝙蝠、插花花瓶图案。横梁中央雕双凤朝阳,两端龙头图案;或群龙戏海图案,垫梁板雕麒麟,卷草斜撑;木飘棚饰莲花挑手;横梁中央雕八仙过海,蛟龙翻江,两端龙头图案,斜撑雕梅雀图案。垂脊正央泥塑“仙人指路”、鲜花图案。东南隅横梁中央雕蜂窝,两端龙头图案;门簪雕大红花图案;门簪雕寿字图案;灰瓦饰五星形刹;窗方格纹,雕蝙蝠、红花、桃叶、雀图案。天井雕“盘龙”“耕牛”“莲蓬”;窗雕有“梅兰”“松鹊“蝙蝠”“竹林”等。如“松风水月”(含“松潭浴日景色新<松潭浴日>、风清明月观仙境〈白虎仙〉、水聚群仙隐若现〈门口塘〉、月下花明忆唐明〈唐明皇夜游月宫〉”意)。宗祠天井的“腾蛟起风”。不一而足。总之,村民使尽浑身解数,把住宅装饰成一具精美的艺术品,充分体现古村朴素的艺术造诣。

 人杰地灵的户昌山村



人杰地灵的户昌山村

人杰地灵的户昌山村

(四)德育价值:古村历来高度重视村民的道德教育,除了“四大书院”为主要教育机构外,也关注其他形式德育功能的挖掘。如建于村前乐郴古道的李陈氏节孝坊就是极生动的德育教具。李陈氏是儒童李祚性之妻,陈学亮之女(《李氏族谱》),16岁出嫁,19岁夫故,带一个侄儿苦守未嫁,60岁时,地方将其事迹上奏朝廷。据《乐昌县志》载:“李祚性妻陈氏十九夫故”,表章奏朝廷为其建坊,皇上命地方官给银三十两建此牌坊,建于清道光九年,四柱三间五楼牌坊式结构,面阔三间8.7米,通高10.7米。明间和次间上方两侧有透雕石板,青石葫芦刹顶。正中(背后)阴刻“圣旨”,旁斜方格透雕石板镶砌。左间横额阴刻行楷“行义”,落款“乐昌县节妇李祚性妻陈氏立”。右间横额上刻阴行楷“苦节”,落款:“赐进士出身署韶州知府□为”。背面左、右间,横额上分别阴刻“兼全”“孝义”,分别落款:“乐昌县节妇李祚性妻陈氏立”“署理乐昌教諭刘为”。据村民介绍,牌坊横跨古道(水头江乐宜古道,乐昌市不可移动文物,是要过往男人从其胯下钻过,以示对男人的鄙视),建造精巧,雕艺精湛庄重素雅,具有地方特色,1987年被古松压塌。惜哉,无论是牌坊,还是与之毗邻的牌坊亭(均为乐昌市不可移动文物),均近乎废墟

伫立于村东北面,山门口路旁西侧,建于清代道光辛卯年(1831年)的敬惜字纸塔(乐昌市不可移动文物),为龙门第书院的附属建设物。塔坐西北朝东南,全石灰石砌筑,六角形,轿顶式顶,葫芦刹,出檐迟钝;通高1·6米,直径1·5米,面积1·8平方米;中央开“П”口用于焚纸(每逢三、八,将学生写字的纸扔入其中焚化),额刻“敬惜字纸”字。塔通体雕斜纹,形容峻美,气韵超凡,整体基本完好

另,镇龙庙、观音阁和高灵仙也是助人从善的重要场所。

         人杰地灵的户昌山村

         人杰地灵的户昌山村

           人杰地灵的户昌山村

               人杰地灵的户昌山村

      人杰地灵的户昌山村

人杰地灵的户昌山村

人杰地灵的户昌山村

        人杰地灵的户昌山村

        人杰地灵的户昌山村

       人杰地灵的户昌山村

人杰地灵的户昌山村

人杰地灵的户昌山村

人杰地灵的户昌山村

        人杰地灵的户昌山村

人杰地灵的户昌山村

        人杰地灵的户昌山村

人杰地灵的户昌山村

人杰地灵的户昌山村

人杰地灵的户昌山村

        人杰地灵的户昌山村

人杰地灵的户昌山村

人杰地灵的户昌山村

人杰地灵的户昌山村

    户昌山村,一座风水竞秀,得天独厚的村,一座古韵盈满的村,一座建筑风格独特的村,一座德育功能强大的村,一座文化底蕴深博的村,一座令人陶醉的家园!

人杰地灵的户昌山村

人杰地灵的户昌山村

                                  人杰地灵的户昌山村

人杰地灵的户昌山村

人杰地灵的户昌山村

人杰地灵的户昌山村

 

               二〇一五年七月六日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