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九龄故里——张屋(风度村)

标签:
盘点韶关古迹 |
霞山东南方,韶赣高速公路周田出口西侧,G323国道西侧2千米处石马龙的张屋村。张九龄后裔初建于唐代,纯张姓村,现住户160多,人口约700多人。位于浈江与灵溪冲积平原的东南端,北、西傍曲折的浈江,隔江秀雅的丹霞山群峰为镇山,东、南为自东北往西南流的灵溪故道护卫,隔河东朝南北柔和排列的平圃山(张子胄墓庐所在地)。全村夹持在两江(浈江和灵溪)之间,呈月牙形沿东北-西南延伸。东面聚集着南风,南隅为浈江与灵溪交汇点的鲶鱼转(新石器时代遗址,省级文物保护单位)成为南风天
然的缓冲站,将过猛的南风处理妥当后,顺着村西北门缓缓导入村中,再由村中折尺形街道减缓风速,形成巧妙的穿堂风,分解到各家各户。东南面(右面为白虎位,有土墩,属风水大忌)筑“龙头庙”,一则为了镇压白虎,化解冲刹;再则可作文风标杆,召集文运;三则可化解过猛的东南风,利于生活所需;四则可作村民祈福打醮场所(多打平安醮),是化解天然不利因素的巧妙策略。六个祠堂(现存较好者二座)成为村生气的链接点,使村内始终保持生机勃勃的状态。“凹”形的大门聚集生气,与由旧灵溪改变成的月牙形聚宝盆相互乎应,共同营造和美的小气候。横跨东南方的桥梁拦截水外流(水为财),起到聚财蓄福功能。
最古老的宗祠是位居村中央的“金鉴流芳”祖祠,多级高头墙,主体为硬山顶建筑,坐西北向东南,与村大门朝向平行。门楼呈“凹”形,利于接纳东南风。凤脊马头墙硬山顶门楼,高7.5米,宽5米,额为清乾隆年间(1765年)的“金鉴流芳”匾(源于九龄于开元二十四年(756年)八月五日千秋节(玄宗生日)所作的《进千秋节金镜录表》;九龄罢相前献《千秋金镜录》,以镜自照见形容,以人自照见凶吉,借前世兴衰之源为鉴,对皇帝失政作了有力劝诫。以此为祖训,说明张氏高度重视对后辈人品的培养),底为雕龙横梁;两侧斜撑镂卷草、鳌头;雀替镂仙草、龙头;门簪精雕八卦图形,内侧雕仙花,通体散发浓烈的风水气味。内厅三进两天井,前、后二只直径1.5米的八角形藻井,二只方形天门阿公,红砂岩雕神仙、飘带的棱形柱础,圆木撑柱,棱、圆结合,阴阳搭配。中厅功名堂,后为祭拜堂,均为清代建筑。神龛中央挂文献公像。正门有曲折通道与村池连接,减缓风速进入村中央。全村仍保持生机盎然的状态。
点评:该村是坐西北方家宅,属乾宅。巽部位(东南方)表示太阳升起后温暖、爽快的上午;有阳气的晚春和百花盛开、枝茂叶密的初夏,空气最清新、最佳季节,象征发展、隆昌,是最理想的宅位。能巧用天然的风水方位,如南方的鲶鱼转缓解风的冲力,并顺势导入村中;化凶为吉,将白虎位的土墩用“龙头庙”镇之,起到镇刹纳福的“双赢”功效;用桥拦截灵溪故道的水成“聚宝盆”。建稍凸的门楼南墙,门前的照壁均可起到辅助功能,有门或入口导风,可谓吉村。美中不足的是门坪过小,发展空间受到局限;镇山过于遥远,依靠的力量不够稳重。若村东北角再筑一门楼,造成完美的蟹形,成蟹饮水相,恐怕风水格局更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