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雄红层恐龙化石

标签:
盘点韶关古迹 |
南雄红层恐龙化石


径10㎞的小行星撞击墨西哥尤卡坦海岸,南雄盆地的恐龙蛋和足迹等,形成于碰撞后重造辗转较近地层。“江静潮初落,林昏瘴不开”的大庾岭南麓,居五岭之首,江广之冲,地质学称

“南雄盆地”。从1928年起中科院的冯景兰、宋翔声、陈国达教授和德.李希霍芬、日.野田势次郎、饭家升等多次考察,并将其地貌命名为“南雄红层”。美.明尼苏达大学古生物终生教授斯隆成赞:“南雄是世界上研究恐龙最好的地方。”北东-南

西向延伸的狭长盆地红色岩层出露,西起曲江区新庄-始兴县鸡笼圩,东至南雄市东北,与赣信丰盆地接壤,纵长约100㎞,南北宽约20㎞,面积1800km2,堆积近3㎞厚的晚白垩纪和第三纪地层。在粤逾6000 km2,100多个盆地中占1/3,总厚度1300-2900m,比全国均厚3倍多,是世界古生物界罕见宝地,珍藏丰富的古脊椎动物、无脊椎动物、植物和微体化石。目前恐龙骨骼和恐龙蛋主要出土地点有南雄市水南新城区、黎口、乌迳、大塘、湖口等50多处。“罗佛寨组”、“上湖组”、“浓山组”、“大塘组”、“南雄组”为世界正式采用地质名词。最有代表性的是鹅颈岭界线,可分南晚白垩纪地层,北第三纪地层。1979年在南雄河南岭采集1窝29枚长形恐龙蛋化石,是世界已知保存最好者,以中生代众类恐龙化石最丰。一枚孵化尚未出壳的恐龙胚胎化石,是迄今世界古生物化石珍品。“南雄组”出露在南部,遍布整个盆地,在主田、黄坑、乌迳、大塘等地出露最典型。南雄红层出土恐龙蛋等至少14类群, 17种以上的哺乳动物化石,含大量胚胎恐龙蛋化石,世界罕见。全球已发现800多种恐龙中,南雄市占8种以上。如世界古生物权威杨钟健教授说:“南雄龙代表了大多数的恐龙类,从这点上说南雄恐龙动物群是十分有代表意义的。”“南雄乌迳龙”(肉食类)和水南新城区蜥臀类龙最有代表性,前者化石的完好率65%以上,复原后约2.5m,高约1.5m,重约120㎏。1960年7月广东探测队在乌迳、黄塘等多次发现包括恐龙类等古生物化石60多属,110多种,恐龙趾骨等化石最富。水南出土的巨蜥臀脚类恐龙1条肋骨残最长1.7m,宽0.15m,复原长约3m,整龙复长约30m,重约80吨,为该区出土最着,比目前全国最大最长的合川马门溪龙大得多,超过北美梁龙(26.7m)、雷龙。大水口发现的肉食恐龙牙齿,残长0.09m,比“南雄乌迳龙”大200倍,最小者仅长33.5㎝。1984年中国科学院和德国古生物考察队在大塘杨梅坑发现蜥臀类恐龙脚印,一般大小在0.42×0.52m

间,推测重约20吨,对研究其习性、体重等生理特征有重要科研价值。1985年在水南新城区发现一窝恐龙蛋中含恐龙胚胎,1/6的化石有此现象。完好率超过80%的小恐龙化石和成窝恐龙蛋化石50多处,约占世界已知类群的1/3。1套以湖口河坳头-罗佛寨村命名的古新世罗佛寨群(出露100-500m,中国首个古新世地层单元)、始新世丹霞组分布在北缘。富含动植物化石,是除北美西部外研究恐龙绝灭问题的第2个最佳点,亚洲最佳点。代表盆地中近古新世沉积物,厚超过900m,是“我国著名的脊椎动物化石产地”,可分上湖组、浓山组和古城组。“南

雄阶齿兽”最丰,胎生,体重约25㎏,长约1.5m,高约0.7m。1具目前世界最完整的阶齿兽骨架,35种贫齿兽类化石等。“大塘平顶鳄”是扬子鳄的祖先;“南方蒙古龟、浈水湖口龟”;介形化石55种,轮藻化石27种。是研究恐龙灭绝和哺乳动物诞生最佳地质基地。三影塔下“恐龙古族聚南雄,文物珍遣蕴至丰。龙卵尚留惊世界,山城文化正熊熊”的南雄恐龙化石博物馆,展出霸王龙、短棘龙、小鸭嘴龙及成窝恐龙蛋化石等,再

现了七千年前白垩纪的恐龙世界。南雄红层古生物化石动物群化石的重要发现,说明我国化石层位多。品种极其丰富,结束了我国新生代地层中古新世阶段科研长期处于空白的状态,并使我国成为目前世界上拥有最完整古新世地层剖面的国家。创建中的“广东省南雄恐龙化石群省级自然保护区”,总面积达12.52 km2。对进一步研究我国恐龙历史无疑有着重要的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