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哪些人不能吃栗子?表面过亮的糖炒栗子不能吃】

(2012-11-01 14:53:44)
标签:

栗子

维生素b

直链淀粉

健康饮食

食疗养生

 
    我国的栗子主要有两种:一为板栗,华北较多栽培,果实大、扁圆形、种皮易剥、肉质细密、味甜、黏质、品质佳,适宜炒食,品种有红油皮、虎爪、紫油栗、大明、猪腰等。二为锥栗,南方栽培较多,果形较大,形状似锥,肉质紧密,偏粳性,适宜菜用,品种有九家种、容县青栗等。它们在营养价值方面区别不大,但是在口感上会略有差别,消费者在购买栗子时,根据自己喜好选择即可。

【哪些人不能吃栗子?表面过亮的糖炒栗子不能吃】


   
栗子的营养价值:维生素B 含量是大米的3倍

    坚果分为油性坚果和淀粉类坚果,葵花籽、核桃都属于油性坚果,而栗子属于淀粉类坚果,根据《中国食物成分表》可知,干栗碳水化合物含量高达78.4%,与小麦粉、稻米相当;鲜栗淀粉含量也在42.2%左右,接近甘薯的2倍。

    其蛋白含量比面粉、大米略低,脂肪含量与面粉、大米相当。另外板栗维生素B 含量在大米和面粉之间,维生素B 含量比大米和面粉都高,而且几乎是大米的3倍。栗子矿物质含量也较丰富。

    特殊人群不能随便吃
栗子

    高血压病人:网上有《多食栗子防治高血压病冠心病》的文章,理由是栗子中含有丰富不饱和脂肪酸和维生素、矿物质。其实,栗子中脂肪含量不足2%,如果比不饱和脂肪酸,它比不过那些油性坚果,例如核桃。关于维生素和矿物质,其它食物也含有维生素和矿物质,而且栗子维生素和矿物质含量在所有食物中并不是最突出的。要说预防高血压,低盐膳食比其它因素更重要,要说预防冠心病,平衡膳食更为重要。栗子多吃,会增加能量摄入,如果吃得多,反而不利于慢病预防。

    糖尿病人:糖尿病人饮食原则是少食多餐,淀粉消化后会转变成葡萄糖,因此对富含碳水化合物的食物更不能随意吃。所以,糖尿病人吃栗子要适量。

    消化功能不佳的人:食物中的淀粉分为直链淀粉和支链淀粉,食物做熟的过程是淀粉糊化的过程,因为自身结构的原因,糊化后的直链淀粉没有支链淀粉易消化。而我国栗子直链淀粉含量在27%左右,比小麦(25%)、马铃薯(20%)高,没有面粉、马铃薯易消化。因此消化功能不好的老年人和孩子,最好少吃。另外,板栗放凉后淀粉老化,不容易与淀粉酶作用,更不易消化吸收,因此,栗子要趁热吃。

    普通人群:对于普通人,建议栗子作为餐间零食来吃,因为如果饭后再额外吃的话,会带来很多能量,而作为餐间零食,则可以及时补充需要的能量。

    蒸煮炒
栗子怎样吃更健康

    健康饮食的大原则是食物多样,什么都吃,什么都少吃,这个原则对主食同样适用。板栗淀粉含量高,可将其作为主食的一部分来吃,因此栗子自古便有“木本粮食”之称。可直接蒸、煮、入粥,将板栗磨成面掺入小麦面粉中做馒头也可以。

    高油高盐膳食不利健康,因此建议采用蒸、煮的清淡烹调方式。

    蒸或煮的栗子往往难以剥皮,建议煮之前用刀在壳上划一两个缝,蒸或煮熟以后倒入冷水冷却片刻,这样煮出来的栗子剥皮很容易。

    建议蒸、煮,也不是说炒绝对不行,但市场上卖的炒栗子一般是糖炒栗子,会添加很多糖和油,它们都会额外带来能量。另外,为了让栗子表面更光亮,增加栗子卖相,有些商贩会在炒栗子时加入非法添加物工业石蜡。

    因此,选购栗子时要注意:

    ①看一看:刚炒出来外观光亮,凉后泛白可能是添加石蜡。
    ②摸一摸:不添加石蜡的栗子会粘手,添加石蜡的栗子会比较滑。
    ③尝一尝:尽量不要选择太甜的栗子。(转自科学新生活周刊 记者 梁玲 特邀专家 谷传玲)

    康管家是中西医健康管理领域的创新品牌,是上海中西医结合学会养生学与康复医学专业委员会专业合作机构。康管家以当代健康管理理念为指导,先进的健康管理技术为手段,会员为主体,开展专业化、个性化健康管理服务,成为健康行业值得信赖的健康资源提供者和管理者。

    康管家秉承管家式贴心服务理念,遵循中医养生学、康复医学理论,在饮食、运动、心理、生活习惯等诸多领域,通过各种卓有成效的方法和手段帮助人们拥有健 康, 并开展健康体检、中医养生、亚健康调理、心理减压等特色项目为主打的高端健康管理中心,为个人、家庭、社会团体提供健康解决方案以及优质健康产品和服务。

【服务理念】您身边的健康管家;
【服务特色】中西医结合健康管理
【公司愿景】开展卓有成效的管家式
健康管理服务,帮助人们获取健康、智慧、快乐。
【培训班专家】于2010年6月在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龙华医院成立,是一家专业的养生学和康复医学的学术机构。成员来自于上海中医药大学和各大医院的专家教授和业务骨干,在养生学与康复医学方面具有独特的优势,它的成立是中西医结合养生学与康复医学发展的一个新的里程碑。

  咨询热线:400-821-3731     133-0176-8836
  在线Q  Q:1903956460
  在线MSN:kangguanjia@live.com
  在线旺旺:szlelewen
  官方网站:
www.kangguanjia.com  
    地    址:上海市徐汇区番禺路1203号凯旋大厦501室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