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侨大学法学院简介
(2014-01-04 17:44:22)华侨大学法学院简介
华侨大学法学院(以下简称法学院)正式成立于2003年9月,其前身是1985年经国务院侨务办公室批准创立的华侨大学法律系,首任系主任为前任华侨大学校长、法学院终身教授庄善裕,现任法学院院长是华侨大学特聘教授许少波,书记:曾佳扬,副院长:戴仲川、张国安、白晓东。
法学院设置于洪祖杭大楼,在洪祖杭大楼拥有专用房68间,其中大、小模拟法庭各1个,多媒体教室15个,案例制作室、物证室、技术分析室、刑侦室、计算机室等各1个,教师工作室20多间,并有一个相对独立的法学图书馆。除学校图书馆藏书170万册、中外现刊近4000种、中文数据库资源28个,包括HeinOnline和Westlaw等大型外文法律资源的外文专业数据库资源27个外,法学院图书馆还有藏书22607册,其中外文原版书籍3227册,历年法学专业期刊合订本4471本,中文报刊合订本2769本,并且是国内唯一拥有美国加利福尼亚州法院的历年判例全集,美国联邦最高法院的历年判例全集的法学专业图书馆。此外,华侨大学作为闽南高校图书馆的加盟单位,还可同时共享闽南地区主要高校的文献资源供学生借阅。
法学院现有专职教师43人,教授、副教授29人,约占教师总数的67.4%;具有博士学以及正在攻读博士学位的教师35人,约占教师总数的80%;具有海外学术背景的教师8人,约占师资总数的16%;“双师型”(律师、仲裁员)教师37人、“双语型”教师10人,分别占师资总数的75.5%和20.4%。
近年来,法学院先后聘请周国均、沈国明、王立民、马俊驹、郑胜利、崔勤之、刘作翔、童之伟、李希慧、米健、肖永平、刘根菊、孙育玮、于善旭、刘俊海、王政勋、王先林、陈世荣、杨寅、林亚刚、许发民、许崇德、何勤华、胡鸿高、沈仲平、王世洲、李林等教授担任法学院的兼职教授。同时,为了更好地开展研究生教育,提高研究生的教育质量,学院推行了法律硕士双导师制度,先后聘请了福建省高级人民法院副院长周瑞春先生、福建省人民检察院副检察长李明蓉、泉州市中级人民法院前任院长黄勇民、泉州市人民检察院前检察长李建等省内实务界知名专家担任法学院的兼职教授。
2007年开始,华侨大学和中国社会科学院法学研究所进行战略合作,共建法学院,先后于2007年和2010年派王敏远、张绍彦担任法学院院长。
法学院目前拥有法学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下设诉讼法学、经济法学、民商法学、国际经济法学、刑法学和理论法学6个法学二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一个法律硕士专业学位授权点。其中,经济法学硕士学位授予权于1993年取得,这是我国华南地区获得的第一个经济法学硕士点。在教学机构上,法学院设有理论法学、经济法学、刑法学、民商法学、国际法学和诉讼法学6个教研室,在研究机构上,设有中美法研究所、知识产权研究中心和侨务法研究所3个研究机构。2013年9月,法学院与日本横滨大学法学院共同成立东亚法律文化研究中心,中心主要围绕法律文化学术交流、翻译相关法律文化名著、教师互访、本科生交流和研究生应试推荐等方面展开密切文化教育合作。法学院现已初步形成以诉讼法学、经济法学、民商法学、国际法学、刑法学和法学理论研究为重点,以侨务法、体育法、知识产权法研究为特色的学术研究团队。
法学院不仅是华侨华人卓越法律人才培养的摇篮,也是福建省重要的法律人才培养基地。法学院法学学科于 2012年10月28日被福建省教育厅、福建省财政厅确定为福建省省级重点学科。2013年7月19日,法学院被福建省教育厅、福建省财政厅评为福建省法学研究生教育创新基地。2012年12月24日,法学院被福建省教育厅评为福建省省级法学教育实践基地。目前,法学院在校学生总数1519人,其中校本部本科生881人、法学研究生123人,法律硕士研究生(含在职)361人,澳门专科、本科生、研究生154人。其中,法学专业本科生培养规模位居福建省之首。
经过近30年的建设和发展,法学院已经成为师资力量雄厚,二级学科齐全,办学特色鲜明,享誉港澳台和东南亚的国际知名法学院。
(撰稿人:吴情树,审稿人:许少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