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吴情树
吴情树 新浪个人认证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0
  • 博客访问:3,620
  • 关注人气:188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华侨大学法学院院长许少波教授在新生开学典礼上的致辞

(2013-09-10 22:57:26)

2013级新生开学典礼上的致辞

 

                                      许少波

 

尊敬的老师、亲爱的同学们:

 

上午好!今天我们在这里简略而又隆重地举行法学院2013级新同学的开学典礼。请允许我代表华侨大学法学院53名教职员工和1300多名老同学向新入学的204名新生表示最衷心的祝贺和最热烈的欢迎,向哺育和培育你们的父母、中学老师、小学老师乃至幼儿园老师表示最崇高的敬意和感谢!

 

下面我主要表达三层意思:

 

首先,欢迎你们选择了华侨大学。

当人们提起华侨大学时,一般都会认为华侨大学是私立大学。在此,我必须郑重说明,华侨大学与北大、清华等一样,属于国家创办的公立大学。华侨大学直属于国务院侨务办公室,是国家重点建设的综合性大学。华侨大学“因侨而立,以侨而兴”。“面向海外、面向港澳台”是华大的办学方针,“内外有别、因材施教”是华大的教学特色,“一元主导、多元交融”是华大的校园文化。从这个意义上说,华侨大学的,也是国际的、世界的。华侨大学这个名字本身就意味着世界一流,高山仰止。同学们,我们应该为我们选择华大,成为华大人而感到自豪和骄傲!

 

其次,欢迎你们选择了华侨大学法学院。

 

法学院是教师、学生、大楼、图书等结成的共同体。在这个共同体里,教师和学生一道承载着激扬知识、反哺学术、播撒文明的重任。

 

华大法学院拥有最优秀的教师。全院专业教师有43名,其中具有高级职称的教师有24名,占教师总数的55.8%;有博士学位和在读的博士研究生33名,占教师总数的76.7%,且所有教师为1960年代以后出生的中青年教师。因此,学科知识前沿、有潜力、有爱心、有朝气、有活力、有热情是我们这个教师团队最大的特点。作为教师,我们的口号是:一切为了学生!我们的目的是:为了学生而存在!我相信,我们的老师和同学很快就会成为伙伴、朋友、知心人。

 

华大法学院也拥有最优秀的学生。我们法学专业的学生的就业率在全国一般是倒数第二或第三,但我们毕业生就业后的薪酬却是正数第二或第三,这说明什么呢?我的解读是:第一,我们的学生优秀,智商高,情商更高;第二,我们法学专业就业的门槛更高,如司法资格考试、公务员考试等;第三,我们法学院的学生适应社会的能力强,我们已经培养出了如陈展垣、林广场等杰出的学生。我相信,我们2013级的同学一定会做得更好、更加卓越!

 

第三,欢迎你们选择了法学专业。

 

古词曲曾有:“问人世间情为何物,直叫人生死相许”之语,借用此语句,我也想问:人世间法学为何物,直叫你们做人生第一次选择的豪赌?在这里,我姑且代为做答:

 

法学是规范之学,它用条件、行为和后果编织起来的话语逻辑,为权利陈词,为义务装扮。在法学的词典里,任何法律行为的实施都必须是有条件的,任何已经实施的法律行为都必然会产生一定的法律后果。由此,我们研习法学的人必须培育自己的规则意识、逻辑意识、责任担当意识,这是我们这个时代所需要的。

 

法学是程序技术之学,它用自由、平等、公开、透明且此起彼伏、相互继起、环环相扣的程序粉碎纠纷、抹平矛盾。程序是限权和民主的代言人,他要求我们树立全局意识、过程意识,通过程序实现权利,通过程序获取共识,通过过程吸收不满。

 

法学是方法论之学,它总是秉持一腔热血,催动逆向思维,以生活变迁、域外经验、逻辑理性为枪炮,向现实秩序和法律文本发动无情攻击,直至时空转换、星转斗移。当然,法学也偶有郎情妾意,巧用司法之手,在法律文本与现实生活之间穿梭往返、顾盼生情、查缺补漏、铺路通道、嫁接秩序。这给我们提出的警示是,既要批判、怀疑,用批判和怀疑发现问题、质疑问题和创新思维,同时又要学会理解、学会承认、学会包容、学会共同进步。这也是我们这个社会所必需的。

 

法学是公平正义之学,法学殿堂供奉的是财产、是生命、是自由,构筑法学殿堂的是对财产的呵护、对生命的关爱、对自由的保障,法学殿堂的底座是人类关怀、自然关怀、社会关怀,是人类、自然和社会对正义的呼唤。法学的殿堂也因此而神圣和庄严。这要求我们认真对待法律,用人性、真情、无疆之大爱去维护法律之本、法学之道。

 

同学们,请你们为规范的法学、技术的法学、方法的法学、正义的法学而砥砺人生、追逐理想吧!

 

最后,衷心地祝愿同学们学习进步,身体健康,生活愉快!

 

谢谢大家!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