卢永生散文:书店,遇见你
(2022-04-25 11:56:18)
标签:
365 |
卢永生散文:书店,遇见你
我和她,终于认识了。她叫静。我们都在县一中读书。
书店里,我手执一本书,悄悄地暖着自己的守侯。真的不知道从何时起,喜欢看书的我,喜欢在这静夜中回味那淡淡的书香。
我常常默默地找那颗属于静,也属于我的星。那颗星会在我看向它的时候轻轻地拨动我的心弦,于是我知道了那颗眨眼的星星是静——是静。我们又相聚在夜色中,哪怕只是这样默默地、远远地守望着,漫过心海的也只有粼粼的甜蜜。
不记得从什么时候起,喜欢上了文字,也不记得从什么时候起,喜欢上了通过文字去记录一些事,表达一些不愿流露的心情。也许一开始喜欢文字只是为了获得文字给我的满足感,到后来,它渐渐的开始成了我的另一个世界,它对于我的含义再不是为了彰显才华,又或者伪装文艺,更多的是让我在那里找到另一个自我,找到了无处安放的`灵魂。
蔚蓝的天空倒映着洁白的白云,教学楼宛如洁白的花绽放在蓝天白云下。一阵虚无缥缈的风徐徐吹来,撩起我两鬓的一缕发。暮然回首,瞥见,一抹红在舞动,刺红了眼。
回到这个曾经让我发疯,让我癫的学校,一股陌名的凉意扑面而来。炎日骄傲地挂在当空,慷慨地将点点光辉洒像世界。倒映着一片明亮,却唯独角落在一旁抽泣。走在似真似幻的古道楼梯,用手轻轻攀上扶手,丝丝凉意沁入手心,猖狂得刺激神经中枢。我快步上了二楼,熟悉的气味满腔涌来,熟悉的景色映入了眼帘,熟悉的感觉吞噬了我的大脑。却没有一处熟悉的身影在熟悉的角落做熟悉的动作。我迈起沉重的脚慢慢走到那个熟悉的角落,灰色的地板上只有一摊浅浅的液体。
遇见你,真好。真好,遇见你。
在一座县城,遇到一家心仪的书店,偶遇一个怦然心动的人,有时候相遇就是那样机缘巧合恰到好处,就像很多人说的,人生总有不期而遇的温暖和生生不息的希望。这样的不期而遇,是带着既定的一种缘分的,无需刻意安排,随心而随意,最后是恰巧撞入眼底的欢喜。
有些时光,就适合在这样的下午独自享受,遇见一家书店遇见一种爱情。这样的爱情,总让我心甘情愿花上半日时光来蹉跎,而又不觉得是在辜负。
在这样的书店我和静坐上一下午,看书,发呆,直到天渐黑时,才依依不舍的离开,我知道,我是个过客,但是于心而言,我也希望有朝一日可以做个归人,在家中和静长长久久的坐下去。今生所有的相遇都是久别重逢,我不知道前世的我们是如何走散的,我只知道今生有幸,一个偶然的机会,一个不经意的眼眸,让我在茫茫人海,在人潮涌动的路口,再一次遇见了久别重逢的你,一眼千年,从此,孤独的旅程,因遇见而平添了一份安暖,寂寂寒夜,因遇见而更多了一份知足。
有天,静突然问:“喜欢我,有两年了吧?”两年?是太长还是太短?两年,长么?一点也不长。喜欢静,两年太短,比这还要长。那个微醉的黄昏,在书店,与静不期而遇,一见钟情,便爱上了。爱得痴迷,爱得洪荒。静是素衣女子,或许只一件家常白衬衣,搭一条宽松蓝裙子——暗底里是惊艳,表面看上去,一脸的知常与市井。它知道稍纵既敛,那样的克制与放纵——克制是放纵的克制,放纵是克制的放纵。亦有飒爽之姿,亦有缠绵之态,点染之余,只觉得生活是这样小桥流水、绿雪诗意。
后来,静去了南方上学,从此,我们天各一方。现在,我走了全国无数书店,好象总有静的影子。。。
(卢永生,1980年7月房县一中文科毕业,处女诗《我们这人》发表于1987年第3期《东风.>>杂志,从小爱写作,路走得坎坷,但梦还在,2001年华中科技大学新闻糸毕业,1985年7月进修于中央人民广播电台新闻糸,1997年9月入北京广播学院深造。代表作《抗婚的少女,你在哪里?》在全国引起轰动,并获五本中央级证书,报告文学《为了洁净》,小说《桥头》,诗《打工者的周末》一批作品共80万字发表,发表于中国青年报,金时代杂志,
《九头鸟》杂志2009年第5期,发表了我的作品《秋雨》,代表作《抗婚的少女,你在哪里?>在湖北日报农村版讨论长达三个月,几十年历任中央,省,市优秀通讯员,2001年新闻中级职称。从1980年11月历任电台记者,编辑,并主持午间半小时改革之路栏目,2010年10月,湖北省广播电视总局,湖北省广播电视总台颁发30年以上电视工作者荣誉证书,1985年9月任县作协会员,1990年至1991年任局团委书记,1995年任电台编辑部主任,1996年任县新闻中心副主任,2005至2007房县广电报编辑,2007年至2013年3月主编电视<</span>点击>节目,2013年3月主编电台<</span>新闻>节目,2014年6月,任电视台旅游频道副总,《诗祖故里游》编导,湖北房县融媒体中心《广播电视台》《湖北房县城关镇武当路61号》卢永生邮码:442100
QQ961149193)。
前一篇:卢永生散文:五月的美丽
后一篇:卢永生散文:卖樱桃!走近的吆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