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卢永生散文:打捞时光深处的故乡

(2022-03-30 11:56:07)
标签:

365

  卢永生散文:    打捞时光深处的故乡
湖北房县融媒体中心《广播电视台》《湖北房县城关镇武当路61号》卢永生




最后的一抹夕阳洒满山野的陌上,小径两旁苍茏的野花野草显得更加盎然生机,云卷云舒,山峦叠嶂,远处的村庄,这一切的一切都在余晖的拥抱下,构成了一幅美轮美奂的画卷,这一草一木、一山一水,无不让人着迷。
你到过四月的山野里吗?我的家乡房县位于鄂西北南部、神农架北麓,界于大巴山和武当山之间,野生资源十分丰富,仅可食用山野菜就多达130余种,年蕴藏量达2万余吨,素有 “天然绿色宝库”之称。

  四月,正是挖野菜的好季节。其实,野菜并不一定要挖,只是人们说习惯了而已。如果你此时进山,看到的是满目翠绿,听到的是燕雀呢喃,呼吸到的是新鲜空气,闻到的是野菜清香。这个季节,一到双休日,会有很多来自十堰城区的游客,或乘坐大巴车,或开着私家车,三五成群来到这里挖野菜。

  上世纪五六十年代,家乡的人们生活是清苦的。在春夏之交、青黄不接的季节里,家家户户的饭桌上都有 “野韭菜”,我们都叫它 “土韭菜”,是一种药食同源的植物。每年这个时候都是吃“野韭菜”的旺季,每天清早,村里的妇女就会进山挖 “野韭菜”带回家,然后做成腌菜。如果遇到闹饥荒,村民每天都会四处挖野菜, “野韭菜”就是其中一种。

  我读高中时,每逢星期天或节假日,就约上几个同学,挎上竹篮,到山上挖野菜。记得有一天,住我家对门的18岁的杏,是我的女同学,对我说: “我们一起到山里挖野菜吧。”

  于是,隔天一大早,山桔就跟着我来到离家不远的凤凰山里。在四周斑驳的色彩和光影中,鲜嫩的山野菜显得格外耀眼。看着那一丛丛碧绿的野菜,我仿佛感到春天正带着芬芳的气息、炫目的华彩,破开厚厚的土层。

  杏认识的野菜种类比我多,她一边挖野菜一边教我辨认: “这是野山葱,你看,它的叶子比较宽,用它来炒鸡蛋,味道美极了。”在那个物质匮乏的年代,我的生命呈现出惊人的羸弱。这种孤独超脱的生存环境,无意中开发了我独特的感觉和体验喧嚣尘世当中的白日梦,成为我唯一的精神寄托和幸福源泉。我躲得开一切身外之物,就是躲不开身内之物。于是,当山桔把爱的甘露洒向我干涸的心田时,唤醒了我沉睡已久的生命欲求。我和杏一起看了小说 《第二次握手》,她身上寄托了我19岁的全部的爱和幻想。有一段时间,受杏影响,我对山野的兴趣大增。

  每当漫山遍野鲜花盛开的时候,山林中到处都弥散着野花的香味,我和山桔总是一起到山里挖野菜,如洋槐花、榆钱子、紫藤花等,回家洗净蒸着吃。那时特,我特别讨厌吃蒸的野菜。如今每次回到家乡,这些东西都成了童年的味道,蘸着蒜泥,大口吃着,很香。给我印象最深的是苔藓类野菜 “地衣”。地衣学名叫松石蕊、石耳、地钱菜等。它可炖可炒,可做汤,也可凉拌着吃,营养丰富、味道鲜美。地衣内含多种氨基酸、矿物质,钙含量之高是蔬菜中少见的。如果用辣椒炒食,再加上个鸡蛋,那味道就美透了!这种幸福的感觉,每每回味起来依然那样温馨、甜蜜,让我想起杏,想起野韭菜又叫土韭菜。每年夏天,家乡的山坡上、荒地里、田间地头到处长着马齿苋,一蔸蔸、一片片,开着黄色的小花,茎红叶绿,在夏日阳光照射下,水灵灵地惹人爱。我和山桔打猪草时,总会顺手掐一些马齿苋。回家后,从篮子里挑出又肥又嫩的马齿苋洗净,热油下锅,在锅里打个滚,再放点盐,一道清淡的农家小菜就出锅了。我爱吃马齿苋,尤其是凉拌马齿苋,不仅省时省力,而且口感极佳。用马齿苋包的饺子,味道也不错!

  杏在我家玩时,会帮我将竹笋对半撕开、掐成小段,先用开水焯一下,后用凉水冲一下,然后将干辣椒和竹笋放进热油锅里一起爆炒,一盘脆、嫩、辣的味美菜肴就端上了饭桌,吃一口,食欲大开,让人有多吃几碗米饭的欲望。如今,农村很少有人再去扳竹笋,村里除了老人或留守儿童外,青壮年大多到城里打工了。倒是城里人,吃腻了大棚蔬菜,时常三五成群到山里寻觅野菜。
每到夏日蔬菜丰收旺季,吃不完的辣椒、茄子、豆角,志嫂总会麻利的带着两个娃,箩筐满满从山土抬回来,分拣、清洗、切细,晒谷坪摊开多次晾晒,然后摆出十来个大小坛子,准备好干枯稻草,还有细竹条,把坛子个个填满装好,这是每个夏天的一道风景,家门前有条小溪,溪流上游石板上,杏常在溪边洗衣,家常里长在捣衣棍中来回传递,杏衣棍子捣得最慢,说话也小声细气,杏家眷多衣服多,利利索索大桶大桶往溪里倒,飘到远处了,下游打水仗赤条条嘻戏的小伢子们,就像打凫的土鸭叽叽咋咋划过来把衣服捞到,屁颠颠攒得几句好话。杏习惯在溪水中游,拿着脚盆放到大皂角树下,先放些皂角水,泡上半个时辰,把龙伢子丢进去反复踩踏,冲几趟水,被单布料码得干干净净,清清澈澈,伢子们女人们爽朗幸福的笑声久久在溪水里荡漾。
  
野性,在无边无垠的大自然中潇洒地展示着一种新的生命形式。我看过手抄本的 爱情书,书中讲述痴情男女为了美好爱情,宁愿抛弃一切甚至生命。这些凄美的爱情故事,带有封建主义的残酷性。杏后来去了一个新地方,嫁给一个有权有势的同学。就这样,年少时一起快乐游戏的同学,如今都变成了激烈竞争的对手。

  四月山野菜又飘香,我的情思又回到过去……

作者卢永生职业传媒人43年,实名卢永生,昵称擦肩而过和冷雨永生。原创诗<你的囗红太渴>(外一首)入《中国诗歌年选2019》初选篇目在全国公示.读过书主编广播电视节目办过报纸,当过网络写手;新浪博客写手、博客中国专栏作家。励志语:走自己的路,让人去说。1980年7月房县一中文科毕业,处女诗《我们这人》发表于1987年第3期《东风.>>杂志,从小爱写作,路走得坎坷,但梦还在,2001年华中科技大学新闻糸毕业,1985年7月进修于中央人民广播电台新闻糸,1997年9月入北京广播学院深造。代表作《抗婚的少女,你在哪里?》在全国引起轰动,并获五本中央级证书,报告文学《为了洁净》,小说《桥头》,诗《打工者的周末》一批作品共80万字发表,发表于中国青年报,金时代杂志, 《九头鸟》杂志2009年第5期,发表了我的作品《秋雨》,代表作《抗婚的少女,你在哪里?>在湖北日报农村版讨论长达三个月,几十年历任中央,省,市优秀通讯员,2001年新闻中级职称。从1980年11月历任电台记者,编辑,并主持午间半小时改革之路栏目,2010年10月,湖北省广播电视总局,湖北省广播电视总台颁发30年以上电视工作者荣誉证书,1985年9月任县作协会员,1990年至1991年任局团委书记,1995年任电台编辑部主任,1996年任县新闻中心副主任,2005至2007房县广电报编辑,2007年至2013年3月主编电视<<>点击>节目,2013年3月主编电台<<新闻>节目,2014年6月,任电视台旅游频道副总,《诗祖故里游》编导,湖北房县融媒体中心《广播电视台》《湖北房县城关镇武当路61号》卢永生邮码:442100 QQ961149193)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