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高考生打吊瓶“不靠谱”

(2012-05-11 18:07:40)
标签:

高考生打吊瓶

平衡膳食

高考生怎么吃

健康

 

    高考生打吊瓶“不靠谱”

 

http://s1/middle/8a0b1727tbfbfea5e9520&690

         随着高考的临近,家长希望自己的孩子考出好成绩,对于考生来讲,无论是体力和脑力都承载着的重大的考验,家长们也是跟着急上火,谁都有望子成龙的愿望,但是一定要讲究方法。近日,网上流传高考打吊瓶的事件引起广大民众的关注。学校老师声称,学生打的是补充能量的氨基酸,可以提高学习能力------简直是胡闹!

 

 首先我们要知道氨基酸是什么,它就是蛋白质的分解产物,一瓶500ml的氨基酸换算成蛋白质大概50g,也就是说考生打进一瓶氨基酸就等于吃了50g蛋白,如果一日正常进食,鸡蛋、牛奶、豆制品、肉类正常摄入,再打上这瓶氨基酸,那么他的蛋白质摄入一定是超标的,正常的轻体力成年男女一天需要的蛋白质不过65g-75g,一个人如果合理的饮食一天蛋白质的摄入是完全可以满足我们人体需要的。没必要静脉注射氨基酸。

氨基酸注射液是一种处方药物,主要针对营养严重不良的患者,对维持危重病人的营养、抢救患者生命有重要作用。必须通过检查后,确定可以用药,才可以开药。

 

  身体健康的正常人,随意注射氨基酸,可能造成蛋白质摄入过多,会加重肝脏、肾脏负担,此外,静脉注射本身有风险的,静脉注射将药液直接输入静脉,很多患者会出现发冷、寒战、发热,甚至伴有恶心、呕吐等不适症状,如果出现了不良症状,影响了学习和考试,那真是件非常遗憾的事情。

 

 在我们日常生活当中优质蛋白质含量丰富的食物有很多,例如瘦肉、鱼类、虾类、蛋类、豆制品,做可贵的是豆制品当中的腐竹,每百克腐竹含蛋白质40多克,做一道“香芹花生胡萝卜拌腐竹”即补充了优质蛋白质,又补充了维生素和矿物质,营养全面又清淡去火,何苦要去打吊瓶?更何况氨基酸过量对身体没有任何好处,高考生补充足够的维生素CB族维生素倒是有必要的,父母的心情都可以理解,但是不能盲目的去选择对应措施啊,心态很重要,平常心最好。

 

 考生应该该吃点啥?

 不要希望什么几天内就能提高智力的保健品世界上不存在这样的保健品。正常合理的膳食就可以了,最重要的是一定要保证食物的卫生和新鲜,避免食物中毒。

 

1、早餐很重要,为了补充优质蛋白和让血糖的平稳,一个上午不会饥饿,保持大脑清醒,建议早餐必须吃个鸡蛋和一点粗粮和豆类,八宝粥是一个不错的选择,加上奶类、新鲜的蔬菜水果,再吃上一小把坚果,那么这顿早餐可以算的上优质了。

2、午餐不要过于油腻,血液都集中在消化系统,容易犯困,影响下午的学习和考试,可以吃点鱼肉,豆制品、新鲜的水果、加上主食,就可以了,吃的太多容易疲惫,考试的时候如果一不小心犯困了,可以喝杯黑咖啡提神。再补充维生素点B族(仅限考试期间)。在复习期间一定不要喝咖啡,以免透支体力,到考试的时候反而发挥的不好。

 

3、晚餐以清淡为主,充足的蔬菜水果来补充所需要的维生素,主食搭配杂豆类,再喝杯酸奶,如果能在九点睡觉是最好的了,也不要有什么加餐。以免影响睡眠质量,晚上避免喝咖啡浓茶,影响了休息,第二天复习考试的能力都会下降。

 

注意事项:

1、千万不要觉得要考试了,需要很多很多的营养,盲目的给考生大量的补充高蛋白、高脂肪的饮食,能量都集中到消化系统来消化食物,而影响了大脑的功能效果,影响思维能力。

     2、更不要觉得海产品是很营养的食物,就摆满餐桌,有很多高考的学生因为海鲜吃多了容易导致腹泻和过敏。

     3、在日常生活当中不常吃的食物尽量不要再考前给考生吃,以免发生不良后果。

     4、不宜吃的过饱,7、8分饱即可,即保证了能量的需要有不会感觉疲惫,大部分人吃的很饱都会有想睡觉的感觉,影响大脑的反应能力。

     5、避免油腻,饮食要清淡,膳食要平衡。

 

 保持良好心情

在这个期间,考生的精神一直处在精神紧张的状态,父母该做的不是叫考生如何如何用功的复习,父母真正应该做的是每天让考生有个放松的机会,哪怕十分钟也好,无论你选择什么样的方式,能范松心情最好,尤其是在考试前一周,如果不好好休息、放松心情,考试的时候反而达不到预期的效果。

   在这里希望所有的考生都能在考试当天发挥自己最佳状态,以最优异的成绩取得毕业。

营养师:姜影【原创】

电话:18611426937

qq:357329941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