婺源之秋魔幻意象
2011年11月22-25日,我和摄影师晓辉结伴来到了婺源。婺源的秋天很美,满山遍野的红绿黄,层林尽染,在其映衬下的徽派民居更加别具风情。
婺源秋天的游人并不多,但是摄影人却趋之若鹜。
我以前曾在油菜花开放的季节去过婺源,婺源油菜花的美已被无数的摄影人拍过。而秋天的婺源魅力之处是红叶与民居,如何用多重曝光的手法拍好徽派民居,体现徽派民居的建筑美,是我们此行的目的。然而,直到启程前,我的心里是一点底儿也没有。
幸运的是和晓辉老师同行,晓辉老师这次是以徽派民居为创作主题,在她的指导与带领下,我边学边尝试边体会,在拍摄的五百多张照片中,终于拍摄出了几张有一点点效果的照片。
在婺源的第二天,我们来到了石城。石城最著名的是围绕村落边那些高大的红叶树,可是,今年由于气候偏暖,叶子红的不透彻,颜色也不鲜艳,而是铁锈红,令很多摄影爱好者失望。然而即使这样,当我们在清晨六点来到石城村落的制高点时,还是被眼前的情景小小的震撼了一下:只见男女老少携带着“长枪短炮”,纷纷抢占着有利地形,三脚架林立,人人翘首以待,都在等着太阳升起、炊烟袅袅的那个瞬间。我和晓辉老师也赶紧找好了拍摄位置。
用多重曝光拍摄,其中重要的一点是巧妙利用周围的元素,比如纹路质感的岩石、色彩艳丽的树木等,用视觉元素营造出现实中难以呈现的景色。
下面这张就是在婺源石城村落拍的,让岩石的色彩及纹路与民居相互辉映,是不是有点版画的效果呢?!

就在当天的下午,我们来到了婺源负有盛名的彩虹桥景区。正值中午,阳光比较强烈,游人特少,彩虹桥下的游船都停着无人光顾,在这种情况下,拍摄彩虹桥已经没有太大的意义了。我和晓辉老师就顺着河边往村落的方向游走,穿过村落,来到了水边,发现这里是村民洗衣洗菜的地方,当我们转身回望彩虹桥时,哇塞!水中的倒影那叫一个美,晓辉老师的眼中顿时放出了光彩,这水边的民居、旁边的红叶树、水中的魔幻般倒影不正是多重曝光最好的素材吗!马上,晓辉老师就进入了创作状态,我也左右寻摸着赶紧拍照。
晓辉老师基本都是用4-5次曝光拍摄,她说这样色彩才能更加丰富和魔幻,然而,那是需要很深的功力。目前我还达不到,在晓辉老师的指导下我尝试着用三次曝光拍摄,经过反复摸索终于拍出了几张。
下面的这几张都是三次曝光拍摄的。个人感觉很有意象绘画的效果哈!


秋水微蓝,树叶黄红,大地依然青绿,彼此间的色彩融洽和谐,白墙黑瓦的徽派民居就在这宁静、和谐的水乡里,显得格外醒目。
经过几次多重曝光拍摄的实践,我越来越体会到多重曝光创造出的魔幻效果实际上就是“意象摄影”。
关于多重曝光,最初的认识就是通过晓辉老师的作品,后来又听了几次晓辉老师的课,再加上几次拍摄实践,使我对多重曝光有了一点新的认识。
多重曝光创作出来的影像,更加接近绘画艺术,它突破了摄影纪实、记录的限制,具有了绘画和意象的功能。多重曝光运用的是视觉语言,对拍摄对象局部选取,并利用周边环境元素,恰到好处地运用色彩、光线、变色、变形、重组、虚化、对比、夸张等表现手法,改变原有拍摄对象,以形成现实中并不存在的新的视觉形象。
更确切地说,成功的多重曝光作品表达的是拍摄者的内心世界—拍摄者的思想、情绪、情感等。
多重曝光除了必备的技术技巧以外,拍摄者的灵感在拍摄过程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因为作品最终展现的物象不是客观存在的,而是现实实物的精神升华。所以,多重曝光的优秀作品,在创作过程中,首当其中的角色就是创作灵感,其次才是技术技巧。
(我拍摄的照片,无论在拍摄中还是后期在反差、色彩平衡、色彩饱和度的调整上,都得到了晓辉老师的具体指导,在此向晓辉老师致以深深的感谢!)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