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我国江南农村进入“双抢”农忙季节(转载)

(2011-09-22 22:59:18)
标签:

杂谈

每年的七月份,正是夏天里最热的时候。而在南方的农村,这个时候也正好进入了双抢时节。

南方大部分的水稻是一年两熟,第一季水稻在初春时开始播种,稍晚就开始插秧.第一季水稻成熟时节正是七月天.双抢,是我家乡的对这个特殊农忙时节的称谓。双抢指的是抢收和抢栽。这个抢字形容得十分贴切,因为水稻成熟过了时节不收,谷子会落下无无法收获。同样,田地里的秧苖到了时节不栽,长成了禾苖再栽就晚了。所以,这个时候就要抢时间,把第一季谷子收割,第二季秧苖栽下。第二季水稻成熟在10月份,所以,双抢是整个农忙时节最忙最辛苦的时候.

如今,又到了双抢时节,前两天问了一下家里,回信的是弟弟,说了一下正在忙碌的情况,并且强调自己“累坏了”。我回不去,只能辛苦他了。细细想来,我最后一次参加家里的农忙是大二的暑假,距今已经五年了。但双抢的感觉仍历历在目。农忙的劳累的辛酸,不经历过的人很难想象。所有人都会背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可是没有真正汗滴禾下土过,也难切身理解粒粒皆辛苦的含义.

南方的夏天真是热呀,夸张的时候可以一个月持续高温三十八九度。晚上热得整晚睡不着,动辄一身汗,蚊子肆虐。白天野外大阳直晒,没有一丝风,整个大地烤得快要冒烟了。就是这样的天气下,双抢开始了。http://1861.img.pp.sohu.com.cn/images/blog/2008/7/24/22/25/11bfb71970eg215.jpg

一片一片的稻田里,都是劳作的人们。放眼望去,田地里一片金黄,都是成熟的稻子。收割的过程我们叫割禾,收割的工具是镰刀。中国这种从几千年前就使用的最原始的收割工具,在现在的农村里依然年复一年使用着。立在稻田里,这个时候稻田里是近干燥的,收割的过程一直要弯着腰,以6-8株为一排,割下后放好在一边,然后向前移动脚步,依次收割。而这时候的太阳丝毫不会收起它的温暖,把最强的光和热献给正在劳作的人们。空气里没有一丝风,汗早已把身上浸了一遍又一遍。稻穗剌在身上,脸上,又疼又痒。就是这种又累又热又痒又渴的环境,农民们用几千年前就使用的最原始收割方式,辛勤收割着属于自己的这份收获。

http://1833.img.pp.sohu.com.cn/images/blog/2008/7/24/22/18/11bfb6b36e9g213.jpg

收割完后的谷子,一般是在田地里晒上个一天半天的,然后用机器把稻杆上的稻子打下来,在我们那边称之为打禾。晒的目的是为了让谷子干一些,使之更好从稻杆上脱落。同时,失去水份的稻杆也更轻,打禾的时候可以轻松些。打禾用的机器也是最原始的打禾机,主要构造是一个大滚轮上安着一些铁环,然后通过齿轮铁轴连接到木架上,用脚力踩动木架,带动大滚轮转动,然后把带着谷子的稻杆抱起,手抓紧杆根部,稻穗放在大滚轮上,通过谷子和大滚轮上铁环的磨擦,达到了谷子和稻杆的分离。谷子被打落到打禾机的木仓内,稻杆则扔在一边,接着打下一堆。

http://1871.img.pp.sohu.com.cn/images/blog/2008/7/24/22/22/11bfb6e5c72g213.jpg

在打禾机的尾端,会有一个固定的人收拾打到木仓里的谷子,我家一般是我爸爸。把一起打下来的梗叶除去大部分,然后把这和着梗叶的谷子装进袋子里。经过一半天或一天的劳作,通常会有数十袋装满谷子的袋子立在田地里。到了收工的时候,用人力把这一个个袋子扛起来,沿着田埂,扛到能够停大板车的路上,再拉回家。这样就完成了整个收割过程。谷子弄回家要赶紧晒,因为这时的谷子里水份较多,不晒堆放在一起要发酵霉变。这时又要出去劳作,对天气的希望是矛盾的,为了谷子,可谓是“心忧谷湿愿天炎”。然而这要看老天爷的意思,偏偏六月天都是娃娃脸,一分钟前太阳灿烂,一分钟后乌云突然袭来,接着暴雨一鼓脑从天而降,人们都飞腾起来抢收晒在外面的谷子。等把谷子都抢进来,人们都被折腾得够呛,太阳又温暖地出来了。这种天气太多了,农民们也只能对着苍天苦笑,把刚收进来的谷子再晒出去。

我从上小学开始,就被爸妈抓去田里劳作。每年的双抢,对我来言是痛苦的,所以我总是想方设法的偷懒。割禾的时候,才割几排,就站起来休息,这时候的休息方式是站起来,不用弯着腰就行。或者不时到水壶边去喝水,打禾的时候也慢慢吞吞的,捕捉着身边的一丝丝流动的空气。那时候的感觉真可谓是捱时间,盼着时间早点过,早点回去吃饭休息,尽管再出来的感觉同样是痛苦的。而每次双抢结束,对我简直是一场战争的胜利。当然,随着年龄渐渐长大,我也渐渐成长为主要劳力,对待双抢也从最初孩提时的被动到自己的主动。

把谷子都收回去了,收割结束,田地里面都是剩下的稻梗。稻梗可以用来做柴火或放在猪圈里冬天给猪保温用。但是一般早稻梗是不要的,稻梗都不经烧,在火里一化就没了,一般用来引火用。家里养猪的农户用得上的话也有晚稻梗可以用,所以早稻梗经太阳晒干后就在田里直接烧了。这就是我们小孩最喜欢干的事了,小孩子对水和火好像有着天生的好奇。点火工作由我来看,把稻草点着,太阳晒着,火又烤得慌,反倒不觉得热了,更多的却是兴奋。这个场面是壮观的,广阔的田地里浓烟四起,古代军队宿营造饭时也没有如此壮观。

收割工作结束后,马上进行的是栽种晚稻工作。第一件事是放水,刚刚收割的田地里马上要放满水。因为大家都是差不多在同一个时间完成收割,所以放水是个大问题,水源有限,大家都抢着放。水渠虽然修到各个田边,四通八达,但是放水得一家一家来。放完了一家,把田埂上的缺口堵上,水渠上的堵口除去,水才能放到下流一另一家。大多数时候都大家商量着放,但也有出纠纷的时候。为了放水,通常得守夜,得整夜盯着,防止晚上有人把缺口打开。守在水渠边,寂静的夜晚,受着蚊子的叮咬,听着蛙声,听着小虫低吟,望着天上的明月,想着一个个古老的故事。“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

在田里的水放够之后,下一步就是耕地。这是在电视里都见过许多次的画面:“一个老农架着水牛,嘴里喊着‘嘚,嘚’,左右着水耕牛的方向。”耕地一般分为三个步骤,先铲,把放满水的水田的土都铲翻过来。然后是耙,把泥都耙得疏松平坦,最后是滚,把泥土都滚得更疏松和均匀,这样的泥土才能够插秧。三个不同的过程用的是三种相应的农具,把原本干燥的土地放水重新翻成水田,因为稻子是长在水田里。现在依然能够看到用牛耕地,不过效率低慢,比较多的是用农用车,带上柴油机的那种,这是我唯一感觉到比古代的劳作更先进的地方。我家还算是比较早买农用车的家庭,记得我高中的时候有一次要求父亲把车让我开试试,一开始还挺得意,结果在转弯的时候慌了神,不知道是车子太笨重还是我劲太小又或是经验不足,车子直接奔水渠而去。这是条深水沟,进去必翻,而且车子还在前进,翻后在身上压一下后果不堪设想。幸亏我反应机敏动作迅速,猛一个关刹,车子生生在距水渠半米处停了下来,惊出父亲一身冷汗,后来说什么也不让我来开了。这就样我结束了第一次也是最后一次驾农用车的经历。至今思来依然惊心动魄,回味无穷。

http://1871.img.pp.sohu.com.cn/images/blog/2008/7/24/23/0/11bfb76393fg215.jpg

水田耕好后,接着就是插秧了,我们那边叫栽禾。没栽下去之前的禾苖叫秧,所以先有拔秧,后有栽禾。在我印象中双抢工作可分为割禾,打禾,耕田,拔秧,栽禾五处过程。但耕田基本是是父亲的工作,所以与我相关的就是这四个过程。秧之前预留在一片水田里,是从种子长过来的,长得密密的。这时要做的工作是把秧拔起,然后一株株栽到弄好的水田里去,株与株之间留下空间,让禾苖有充裕的空间生长,才能够得到丰收。总体感觉栽禾过程比割禾要轻松些,可能是因为在水田里(喜欢玩水),同时不会有稻杆弄在身上痒吧。但是栽禾整个过程腰要弯得更低,把禾苖往水田里面插,所以腰很累,比之前割禾过程更累更酸。栽禾和割禾过程正好相反,也是以六株为一排,从前住后栽。太阳把水田里的水晒得烫脚,咬牙下田,适应一会也就好了,水田里的蚂蟥也不闲着,到处寻找食物。小时候有一回去栽禾,觉得脚有点痛,一抬脚四五只蚂蟥在脚上呆着,吓得我跳上岸,那一年再也不敢下水了,后来,看到脚上有蚂蟥,用手扯下来弄死,再后来,就扯下来直接扔一边接着干活。蚂蟥太多了,根本杀不完,和它较劲还影响干活了。

http://1861.img.pp.sohu.com.cn/images/blog/2008/7/24/22/23/11bfb6f31b8g215.jpg

干完了,看着水田一排排绿绿的禾苖在微风里飘动,很有一种喜悦的感觉。这,承载着农民们沉甸甸的希望。数十天之内,整个田地里大变了个样。从最初在微风下一浪浪随风飘动的金黄色稻子,到收割后的稻梗,又到放完水的水田,最后到种上了绿绿的禾苖,色彩变化鲜明,这个双抢终于过去了,农民们可以松一口气,然而他们并闲不下来,农民,永远都有忙不完的活。

http://1841.img.pp.sohu.com.cn/images/blog/2008/7/24/22/23/11bfb6f9c9cg215.jpg

每次双抢结束后,我有腰总是要痛上好些天才能慢慢回复。手上腿上也得晒下一层皮,然后这层皮慢慢脱去,长出新皮来。这是我这样常年不干活,偶尔干一回的人才会有的状况,粗糙黝黑的农民们并不会这样。双抢时的工作时间一般是早上四点多出门,趁着太阳没出来赶紧多干点,然后早上八九点回去吃个饭,赶紧又接着去干,到近12点回来吃饭,休息。通常会睡一觉,到下午三点再出门,一直干到晚上八九点。有选择地避开最炎热的时候,但是日工作时间依然很长,所以,每回双抢结束后,总有一种长舒一口气的感觉,终于忙完了。

也许我家那边的田还算好的,道上可以过板车。我见过住在山里的农民,田地在山底下,并且是东一块西一块的梯田,丘陵地带的普遍状况。 山道狭小,不能行板车。所有的谷子只能靠双肩往上扛。七八十斤的袋子沉沉压在肩上,往返一趟就要一个小时,所以他们打一早上的禾,通常要花一天的时间扛上山。我也见过年迈的老人同样在田地里劳作,我的外公,我的爷爷都是一样,有这样切身的感触,中国的农民真是太苦了。

种地要看天气,天公作美,风调雨顺,才能够得到丰收。如果天公不作美,就不是人力所能为了。记得小时候有一次发大水,正是这双抢时节,水都把稻子淹没了,农民们看着也欲哭无泪。等水褪下去,稻子收上来,都是空壳子,亩产才一两百斤。还有一年是虫害,稻子得病了,大片大片倒伏。在自然界面前,人类太渺小了,更何况是无欲求的农民。他们只会叹了口气,这,都是命啦。

勤劳纯朴的中国农民一生无多所求,这一辈子安定,无灾就是最大的期盼了。农民们有多辛苦?晚上的月亮知道,水里有蚂蟥知道,清醒的露珠知道。种地好像是农民们的本职工作,今年的收获过去了,盼明年,年复一年。看着日渐长大的孩子们,农民们眼中充满柔情和希望,这,才是他们最深处的希望。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