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大学三年感悟与收获【原载于校内】

(2011-11-30 21:56:23)
标签:

学习总结

杂谈

分类: 个人文章
 想不到我的这篇日志竟然这么火爆,访问量让我有点吃惊,在此之前没有哪篇日志能够超过这个访问量,想必是里面的很多内容触动了很多同学的内心,在此做了一些编辑,将我自己感受比较深的地方的文字标记成了红色,和大家共勉!在此也深深感谢大学三年来一直支持我、关心我的老师们、导员们和亲爱的同学们!真的谢谢你们,让我成为今天的我!

关于大学成绩与奖学金

在大学里面每每提到成绩的重要性,我总会想起这句话:“在大学里,成绩不是万能的,但是没有成绩是万万不能的。”或许这句话是听多了,现在自然耳熟能详,可是很遗憾,我花了三年时间才真真明白这句话的含义。

大一年级,深受中学思想的影响(中学的我一直是成绩上的佼佼者,一直是大家都羡慕的好学生,至少在我自己严重是这样):成绩是目前唯一能够证明自己的途径(而事实上在当时的情况下,也确实如此,除了“拼命读书”,我别无它长)。于是我拼命的学习,只是单纯的希望自己能够得到众人的认可,能够证明自己我可以。第一学期我第十一名,大一总排名我第六名,然而似乎自己还不是那么满意,因为中学阶段我很少不是前三名。于是在大二的时候,我改进了学习方法,还是和大一一样,是个十足的书呆子,大二总排名我第三名,拿到了国家奖学金(拿到第三名我不意外,可是拿到国家奖学金可是个十足意外,因为我当时完全不清楚奖学金的分配,也从来没想到自己能够拿到国家奖学金)。

可国奖收之囊中后,一切又归于迷茫,大学,考试是我唯一的专长,除此之外,我别无他长。我从来不会花太多的时间去追寻自己的兴趣爱好,尽管我也有兴趣爱好;我从来不会花太多的时间去读自己想读的文学书,尽管我文学素养很低,尽管我很喜欢读文学书;我从来都不会花太多的时间去锻炼自己的身体,尽管我喜欢体育活动,尽管我也深深知道健康身体的重要性;我从来不会花太多的时间去好好学习英语,尽管我的英语很烂,尽管我也很想学好英语;我从来不会花太多的时间去做自己想做的事,尽管我也有很多自己想做的事。。。。。。

原来我一直都只在践行“成绩是万能的”这个伪真理。走出迷茫,需要历尽迷茫,前两年的选择,我从来没有后悔过,也一直不会后悔,人生本来就是一个过程,只有经历过才会懂得,如果现在大学可以重来一次,我想我仍然会如此选择。

大三,我逐渐拂去萦绕我心头的成绩和奖学金的阴霾,成绩只是表面上的东西,追逐学习的能力才是我们应该关注的东西,真正学习上的强者从来不担心自己的成绩,因为他们无需担心,试卷都装在他们的脑袋里;成绩绝不是可以拿来炫耀的东西,也绝对不是应该攀比的东西,对于同一场考试而言,不同学生的成绩根本就没有直接可比性,免去那些无谓的高傲或悲伤,无需关心别人的成绩,关心好自己的成绩就好,为自己每一次取得的进步而高兴,真正的强者从来都只会关注比现在的自己变得更强;奖学金是可遇而不可求的东西,奖学金从来都青睐有能力的学习者,绝不能单纯的为了奖学金而读书,因为在我的心里它不值得成为我学习的动力。

关于专业

我不知道我当时为什么第一志愿会选择机械工程专业,现在也不想解释我当时为什么要转到飞行器制造工程专业,或许将来也不会解释我为什么会去机器人所读研究生,我只知道这都是我自己内心的选择,是我自己而不是别人替我做出的选择,既然选择了我就不会后悔。而事实上我也从来没有后悔选择机械工程专业,也从来没后悔转到31班,将来更不会后悔去机器人所上研究生。

专业其实真的无冷热,关键还是在于自己能否用心去学,能否认真去学。如果你不喜欢你刚开始选择的专业,那么你应该毫不犹豫的换专业,如果换专业有很苛刻的要求,那么你应该千方百计想办法、努力学习去达到那些要求,至少在北航,换专业不是那么的困难。

如果你费尽艰辛也无法选择自己的专业,那就好好学习你的专业,这时候不喜欢这个专业不能再成为你不好好学习的借口。二十世纪英国作为大的首相丘吉尔说过:“It is no use doing what you like; you have got to like what you do.”(做你喜欢的事情是没有用的,你必须喜欢上你正在做的事情),毕竟本科阶段不是决定你一生的时期,你可以研究生换专业,你也可以博士生换专业,只要你愿意,相信没有什么事情能够成为你前行的阻力!

关于课程学习

一直很后悔自己逃了很多不应该逃的课,尽管我在这些课程考试上也得到了高分,可是我却没有掌握这些知识的精髓,要这些成绩有何用(或许可以保研,或许可以拿奖学金,可是我应该能够做得更好的,我可以在好好学习的基础上仍然取得我想要的成绩);后悔自己没有好好学那些自己选的、自己喜欢的选修课,尽管我最后顺利通过了那些课程,可是通过又有什么用,我又学到了什么东西呢;后悔自己没有好好做那些老师布置的作业,尽管马马虎虎也能够交作业,可是这样交的作业又有什么意义呢?无非是为了期末能够得个高分罢了。

课还是要去上的,或许你有千万种理由:老师讲课讲得不好,还不如自己学。可是老师毕竟是老师,他讲课讲了这么多年,阅历总比你丰富,专业知识总比你知道得多,上课听的不应该只是书本上的知识,而是老师对这门课程的理解与感悟、见闻与看法,有时候听的甚至是老师的人生观。总之没有特别的原因,是不应该逃课的,在大学逃课是常见的现象,偶尔正当的逃课也是可以的,可是现实却是我们或许也可以给我们自己的逃课编造上一大堆所谓的借口与理由,可是惨痛的现实一再告诉我们:懒惰不是你应该成为逃课的理由,堕落不应该成为你逃课的借口。自学也可以,除非你有特别强的自制力,否则自学只会成为无尽的借口与堕落的理由,我没有这么强的自制力,所以我是应该每节课都去上课的,而我却没有做到。

选修课一定要选自己喜欢的课程,选自己感兴趣的课程,就算那门课程很难,只要是自己感兴趣的,就应该勇敢地去选。必修课不是由你自己选择的,但是选修课却不一样,你可以尽情的选择自己喜欢的课程,培养与发挥自己特长,提高自己的能力。选修课不应该只看成一种包袱,选满学分就足够了。我很庆幸自己选课一直都是选择自己喜欢的课程,从来没有哪门课程选课的目的只是为了凑足学分,可是很遗憾的是对于很多选修课程,我却并没有好好地学,在日常生活中,总是给自己找各种借口,结果只是敷衍了事,顺利通过考试拿到学分,这样的一来,和随便选一门课程又有何区别呢?这是我应该深刻检讨自己的地方。

作业是一个合格的大学生无论如何都应该独立完成的东西,没经过自己大脑思考过的东西都只是一团废纸,没有任何意义。学习基础课程的时候,我总是倾向于寻找课程的答案,有了答案,什么样的题目总是能够解答出来,因为不会做了,还有答案,可是惰性却使我从此脱离不开答案的影子,想也不想就去看答案,没时间写作业了,抄抄答案;没有答案的课程我却倾向于看看同学的作业,就好像只有有了样板,我才能找到灵感,我才能完成我自己的作业。直到大三有一天,我突然意识到:我已经成为别人思想的附庸,完全没有自己的想法,独立思考的能力丧失的一塌糊涂。这也让我强烈的意识到,人是应该有自己思想的,应该养成自己独立思考的能力与习惯,应该养成自己的思维模式,而这不正是大学学习的目的么,而现在我却越来越感觉到这个目的的淡化与消失。

如果大学可以重来一次,我一定会去上我能够上的每一节课,不给自己逃课的借口;如果大学可以重来一次,我一定会认真选每一节我喜欢的选修课并用心学好它们,培养好自己的兴趣;如果大学可以重来一次,我一定会独立思考地完成好自己的每一次作业,我的作业里有的只是我的思想(哪怕思想上有很多错误也好)。

关于时间管理

大学生活时间完全由你自己管理,大学生活完全由你自己缔造,精彩也好,缤纷也好,颓废也好,暗淡也好,总之这一切都取决于你自己。我深知自己大学生活来之不易,那是自己高中三年的拼搏与汗水换取而来,我带着父母的殷切希望来到北航,来到北航追逐自己的梦想,因此大学光阴我绝对不能荒废,我想尽千万种方法安排自己的时间,为的只是能够更好的管理自己的时间,让自己的大学生活过的充实而有意义,让自己在这四年里寻到自己想要的东西。

我曾今对自己做过实验,一周时间对自己的时间没有任何的安排与计划,想做什么就做什么,由着自己的性子做事,可结果却让我无比的恐惧:在没有时间计划与安排的情况下,原来我只是一个只会成天想着如何玩、如何吃、如何睡觉的混蛋,十足的混蛋。而我也渐渐发现,其实好玩是人的天性,人自打娘胎里出来就成天只知道睡觉、吃、玩,直到我们上学,有了作业的约束,有了学校的束缚,我们才渐渐变得懂事起来,原来人活着是要工作的,适者生存是大自然亘古不变的真理。

人需要一些事情来约束自己,需要管理好自己的时间。我在听取2011年学校的金质奖章报告会上总结出来的一个规律是:一个人有多优秀,一个人的时间管理方法就有多先进。一天都是二十四小时,没有谁比你的时间多,你也不比任何人的时间少,同样的时间,有人用来提高自己,有人用来荒废自己,你把时间荒废了,久而久之,时间就把你给荒废了。

更多的时候,人要学会自己管理自己,人要自己学会约束自己。人是有欲望的,人也是容易堕落的,用复旦大学陈果老师的话来说就是:“人是有贱性的”,人总是如此轻易地放纵自己,以至于我们往往陷得太深,无法自拔。人的堕落不需要理由,有的只是无尽的借口,要想让自己不堕落,最好的方式就是不要给自己堕落的理由,因此无论你做什么事、无论你追求什么目标,人总是要自己管好自己,规划好自己的时间,这样你的事情才能够如期完成、你的梦想才有实现的保障。

学习与生活小原则

感悟大三,首先从自己给自己指定的学习生活小原则开始,经历过前两年对大学生活的摸索,结合自己的实际情况,给自己制订了一些小规则:

1、形成一个星期惯例,每个星期写一篇周记,总结自己一个星期来的成长及收获,同时计划自己下一周相关事情。

2、记录下自己读过的每一本人文书籍。

3、适当翘自己不喜欢的课,听自己喜欢的课。

4、笨鸟先飞,任何事情尽早准备,留足时间给突发事件。

5、每天整理好自己的床铺、书籍;衣物勤洗,保持良好的卫生习惯。

6、每周读报,收藏自己感兴趣的内容。

7、在书法上做的比周围所有人出色,写好楷书、行书、草书以及英语。

8、学会放弃,淘汰掉没有成效的任务,使自己最大限度收益。

9、上课不打盹,如果要打盹,就不要去上课,每天保证好睡眠时间,保持精力旺盛。

10、每门课程取得自己能够取得的最棒的成绩,关心单科分数,忽略平均分数,平均分数没有任何意义。

11、穿戴整齐去上课,每天保持好心情。

12、装点好自己的床铺。

13、课外多练笔,及时将自己大脑中的想法记录下来。

14、每天一个人单独去食堂两次,早餐一次,中午饭或者晚饭一次。

15、不在宿舍学习,宿舍不是个学习的地方,去图书馆学习,去新主楼学习。

16、不和同学扎堆学习,独自一个人学习更加专心,不懂之处多向老师或者同学请教。

17、每天都要读书,作业要每天做,出色完成自己的所有作业。

18、上课坐前排,认真听讲,做好课程笔记。

19、生活上注意营养搭配,管好自己的饮食,注意健康饮食。

20、注意省钱,能不花的钱就不花。

21、听自己感兴趣的讲座,了解知识新动向。

22、老师布置的小论文一定要认真写,提前写。

23、不和任何人攀比分数,对于任何一场考试或者测试者来说,不同学生的分数是没有任何直接可比性的,免去那些毫无理由的悲伤或者高傲,不要理会其他人的分数,关心自己的成绩和进步。

24、学会听取别人意见,尊重别人发表意见的权利。

25、不熬夜学习,计划好自己的事情,做好计划胜过熬夜学习。

26、多关注自己所处的机械学院。

27、给自己设定好每件事情的最后期限,绝对的最后期限。

28、最大限度的利用好自己的假期。大学意义上而言是没有假期的,大学里面的假期其实更应该是一个暂时远离规定学业、全心全意追寻自己理想实现自己愿望的时期,尽早规划自己的假期,不要虚度。

29、建立好自己的档案柜,整理好自己的电脑以及纸质文件。

30、整理好自己的电子邮箱。

31、寻找自己的隐秘学习场所,经常换换自己的学习地点,选择人气旺盛光线充足的地方学习,充分利用好周围的学习环境。

32、没有事事刻意追求完美,在力所能及的范围内最好就行。

33、追寻自己的理想比任何自己在大学里面的成功更加重要。

34、寻找自己身边非凡的成功者,了解他们的事迹,并向他们学习。自己身边榜样的力量是巨大的。

35、尽可能不喝酒。

36、合理安排自己的闲暇时间,给自己寻找释放压力的活动与地方,给自己积极策划新鲜和冒险的活动。

37、摒弃缓慢开始快速结束的思维模式,用快速开始、缓慢结束的方式来完成所有事情。

38、创建学习计划,在没有对学习的内容方式以及时间进行规划之前,就不要开始学习,不管计划的细节如何,只要他们清晰明确实用就可。

39、寻找志同道合的朋友,把朋友摆在相当重要的位置。

40、设定高远的目标,要心存鸿鹄之志,好男儿志在四方。

41、每天读书,做好读书笔记,读书范围不限,多读书,提升自己。

42、培养自己独立思考的能力,自己独立想明白的东西比什么都不想看过十遍更有用,注意阅读逻辑类书籍,加强批判性思维的学习,不做别人思想的奴隶。

43、管理好自己的作息时间,按时作息,养成好习惯,终身受用。

44、奖学金是可遇而不可求的,不要为了奖学金去规划自己的学习和生活,永远都要爱追寻自己的梦想和兴趣作为自己奋斗的动力。

45、荣誉不是炫耀的资本,一流的人从来不把荣誉看的很重,一流的人更加关注的是比现在的自己变得更强,自己永远是自己最好的竞争对手。

46、比自己优秀的人不是用来嫉妒的,而是用来学习的,向比自己更加优秀的人学习,这样自己才能够变得优秀起来,要记住你所处的永远是一个小圈子,在一个小圈子里嫉妒只会让自己成为井底之蛙。

47、规划好自己的时间才能给自己赢得更多的时间。

48、敢于追寻自己的梦想,做自己想做的事,不要害怕前途未知,要用选相信,车到山前必有路,事情总会有解决的办法。

没有正确的生活,就没有真正卓越的人生,而人的行为总是一再重复,卓越不是单一的举动,而是一种习惯。陈导一直很推崇一句话:“优秀是一种习惯!【这是陈导电子邮箱的签名】”,对此深表同感。

思考大学的意义

我在大一大二的时候,也曾思索大学的意义究竟何在,但没有哪次能够像现在这样思索的这样深。

我时常在想读大学究竟是为了读什么?思考自己的理想究竟是什么?思考自己将来的出路在哪里。大一大二的我很单纯,每天就是读书,我所要的是成绩,是那高额的奖学金,是那荣誉上所笼罩的光环,是别人羡慕的目光,是从成绩当中得到的安慰;中学的价值观一直在指引着我,读书,读累了,歇息会,接着读,每天就是无尽的读书。。。

忘不了主M401教室里我和晓东两个人奋战的身影;忘不了每天从图书馆前翻围栏去新主楼继续看书的场景;忘不了我们一起把高数习题集里、理论力学课后的每一道习题都做过的日子。脑海里挥之不去的是那高等数学习题集里的道道难题,是那理论力学书上行行的微分方程。。。。。。

我曾因此而获得一叠叠荣誉证书,我也曾无比的自豪,然而当我拿到国家奖学金后,一切似乎又沉静了下来,我并没有想象中的那种兴奋,我开始怀疑自己一直以来苦苦追寻的目标,我开始思索这究竟是不是我想要的东西,我开始深思自己放弃那么多自己想做的事情所苦苦追寻的东西是否真的值得。这没有人能够告诉我,或许也没有必然正确的与必然错误的选择。

人总是这样,自己得不到的东西总是最好的,自己得到的东西往往又不加珍惜。

初入大学,我也曾为自己的专业抱怨,为自己的前途焦虑,苦想不如行动,一纸短短的申请,于是我换了专业,至今刚好一年整,在这期间,我也曾迷惑与彷徨,选择是对还是错,没有人能够告诉我答案,答案要靠自己去寻找。

而今看来,这或许是我在大学里为了追寻大学的意义做出的第一个重要的决定,也很庆幸自己的这个决定,在刚刚过去的一年里,我做了诸多自己想做的、自己感兴趣的而以前又没有时间也不敢花时间做的事情,我接触了很多优秀的人,我想明白了很多事情。

人总是这样,在重大决定面前总是很犹豫,而当决定做出之后,又会很迷茫。因为人没法知道自己的前面究竟有什么样的风景,人只有回过头看看以前走过的路,才能够将那些已经发生过的事情衔接起来,而且衔接的是那么的完美。

冯如杯的经历已经变成一段美好的回忆,从查阅文献资料到阅读文献资料到最终的动手写项目论文;从网上买东西的讨价还价到前往元器件市场寻找零部件到最终的现场试验;从最初的毫无头绪到项目方案的反复讨论修正到最终方案的定稿;从最初的报名到学院的审核到最终的学校审核;从开学时的逃课做项目到比赛临近时的挑灯夜战到最终的现场比赛。有过失败的懊恼,也有过成功的喜悦;有过迷茫的求索,也有过柳暗花明的惊喜;逃过课,熬过夜;有疯狂赶项目进度的时候,也有匆忙补写课程作业的时候;有意见不统一的时候,也有争论的面红耳赤的时候,走过的每一步都是对大学意义的探索与追寻。

大学,没有人能告诉你你要做什么,只有你自己的内心知道你想要做什么。

因为不甘于大学的平常,想要出去看看外面的世界,一个突然的决定将我送往了台湾,在考期里不厌其烦的填写各种文件,不厌其烦的找人签字与盖章,只是为了能够出去看看,看看外面的人或事,看看外面的风景,看看外面的世界。追寻自己的内心总是没错的,我将一直如此。

偶然在一本书上看到毕淑敏在一次演讲结束后对一个大学生关于人生意义提问的回答让我很受启发:

学生:毕女士,您认为人生的意义是什么呢?

毕淑敏:意义不是天生就有的,意义是要你自己去赋予的!

让我感慨的不仅仅是回答的精妙,更让我想到了自己一直在追寻的大学的意义,大学又何尝不是一样,意义不是天生就有的,意义是要你自己去赋予的。

记得老俞说过,大学生在学习上要做好三件事:专业方面,成为中国前100强;人文方面,读500本书;学好英语。这句话让我见证了什么叫做山外有山,人外有人,成为一个合格的大学生不是件容易的事,要想成为一个优秀的大学生更不容易。而李开复博士也同样说过一句话:“当你戴上那顶博士帽的时候,你应当成为你研究领域里世界第一的专家”,如果说俞老师说的境界是优秀,那么李开复博士所说的境界就应该是卓越了吧。

和什么样的人在一起,你就会有什么样的人生

大学里面人才繁杂,生活作风与习惯各不相同,你身边的朋友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你的人生观世界观,左右着你对某些事物的看法,你的行为于无形之中潜移默化。

和什么样的人在一起,你就会有什么样的人生。

这句话不是我说的,只是看到了后很受感触,观察我自己的生活,何尝又不是这样呢?

和勤奋的人在一起,你将不会懒惰;和上进的人在一起,你将不会堕落;和学习好的人在一起,他们会教会你很多学习的方法;和科研能力强的人在一起,你会学会很多实际的技能;和有修养的人在一起,你会变得有涵养。。。。。。

积极的人像太阳,照到哪里哪里亮,人们常说:“态度决定一切,有什么态度,就有什么样的未来;性格决定命运,有什么样的性格就有什么样的人生。”而你周围的朋友对你的态度、性格的影响是关键性的。

生活中最不幸的事情莫过于是:由于你身边缺乏积极进取的人,缺少远见卓识的人,使你的人生变得平平庸庸,黯然失色。或许原本你很优秀,或许原本你很上进,可是当你周围消极的人多了,他们会使你丧失前进的动力,变得沮丧与萧条,变得如此平庸。

有句话说得好:你是谁并不重要,重要的是你和谁在一起!古有“孟母三迁”,足以说明和谁在一起的确很重要。近朱者赤,近墨者黑。雄鹰在鸡窝里长大,就会失去飞翔的本领,怎能搏击长空,翱翔蓝天?野狼在羊群里长大,也会“爱上羊”而丧失狼性,又怎能叱咤风云,驰骋大地?!

如果你想象雄鹰一样翱翔天空,那你就要和雄鹰一起飞翔,而不要与燕为伍;如果你想象野狼一样驰骋大地,那就要和野狼群一起奔跑,而不能与鹿羊同行;正所谓“画眉麻雀不同嗓,金鸡乌鸦不同窝。”这也许是潜移默化和耳濡目染的作用。如果你想聪明,那你就要和聪明的人在一起,你才会更加睿智;如果你想优秀,那你就要和优秀的人在一起,你才会出类拔萃。

读好书和交高人,乃人生两大幸事。一个人的身份高低,是由他周围的朋友决定的,朋友越多,意味着你的价值越高,对你的事业帮助越大。朋友是你一生不可或缺的宝贵财富,因为朋友的激励和相助,你才会战无不胜,一往无前。人生奥妙之处就在于与人相处,携手同行。

经常有同学这样问我:“既然你上研究生不继续留在飞行器制造工程专业,当初为何又要转过去呢?”以前对于这个问题,我总是笑着回答:“闲着没事,到处逛逛!”我想现在我可以对这个问题做一个比较详细的回答:“去了飞行器制造工程专业后,我认识了更多的优秀的同学,和他们在一起学习、上课,我学到了他们身上很多的优点,开阔了视野,提升了能力。”这或许不是我的初衷,至于初衷到底是什么,或许我现在也答不上来。

人总是这样,一旦给自己做出了个选择,总会找千万种理由来支撑自己的这个抉择,哪怕这个选择不是那么的合理。

我们应该善于发现与寻找我们身边非凡的成功者(你觉得什么是成功,就去寻找什么样的成功者),向那些优秀的学长们学习,和他们一起吃饭,听听他们的经历,了解他们是怎么样取得这样辉煌的成就,向他们请教自己的困惑。身边榜样的力量是巨大的。当你与非凡的成功者畅谈之后,相信有两件事情会相继发生:第一,你会深受鼓舞;第二,当他详细地了解他们的努力过程后,你就开始留意自己生活中的兴趣爱好最后怎样才可能产生类似的成就。与非凡的成功者共处,不仅是让志向更为远大的最有效方式之一,也是让你的生活充满兴奋和激情的好方法。

最大的遗憾:没有学好英语和计算机

记得李开复先生曾今在给中国大学生的那几封信里面提到过:“21世纪是国际化时代,是计算机时代,因此对英语的掌握和对计算机的应用能力是本世纪最最重要的两种能力。”我对李开复先生的这句话表示深深地赞同,可是对英语与计算机能力的欠缺也成了我这三年最大的遗憾,不是我不明白这个道理,而是当我真真明白这个道理的时候,发现三年大学俨然已如白驹过隙。

当我在百度里搜索中文资料,发现没什么资料有用的时候;当我在google里搜索英文资料,发现连网页的标题都读不懂的时候;当我拿着那些英文论文,发现读一段查遍所有单词还是不明白段落意思的时候,我的心里总是隐隐作痛,难道英语始终要成为我前行的阻力吗?不,我绝不会让这样的事情发生!!

当我调试课程那些简单作业程序千遍万遍都不成功的时候;当我对着那些简单但是看不懂得计算机程序发呆的时候;当我程序作业总是抄袭同学的时候;当我想要电脑软件实现我的目的却怎么都做不到的时候,我心里总不是个滋味。难道计算机始终要成为我前行的阻力吗?不,我绝不会让这样的事情发生!!

窝在国内不是我的意愿,走向世界才是我的梦想。而我对走向世界这两门工具的掌握确实如此的欠缺,如果大学可以重来一次,我一定会好好学习这两门工具。

明白的晚,总比不明白的好。从现在起,要奋发学习,终有一天,我一定要自由地阅读英文论文,自由地撰写英文论文,自由地与外国人交谈,自由地运用计算机程序实现先进的机器人控制,自由地计算机程序。。。。。。

 

历经三年大学生活,渐渐感悟,大学生,不仅仅是一个代名词,更蕴含深深的意义。大学培养的不仅仅是我们的专业技能,而是我们解决问题的能力,思考问题的方法,我们的人生观、价值观;大学殿堂不是我们吃喝玩乐的地方,不是我们相互攀比、相互排斥的地方,而是我们寻找人生意义、追逐人生梦想的地方。

 

纸醉金迷的世界,要坚守心灵的净土,不曾迷失方向;灯红酒绿的红尘,要时刻践行高洁的操守,以免坠入世俗的纷争;斑驳陆离的现实,需处处保持清醒的头脑,否则处处碰壁,满身是伤。但是人生该放胆时须放胆,一声大笑能几回,斗酒相逢须醉倒,感谢大学这一遭,虽然仓促,但我走的稳稳当当;这一行,虽艰辛,但我迈的豪情万丈;这一路纵然迷茫,但我一路走过,无怨无悔。感谢大学生活的点点滴滴,教会我执着与坚强,让我在追逐梦想的殿堂里永生。【这是好友送给我的一段话,写在此处结尾,也是为了警醒自己保持清醒的头脑】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