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课四磨课记(情景剧脚本)
(2018-05-21 15:23:01)| 分类: 教研心得 | 
千淘万漉虽辛苦 吹尽黄沙始到金(3)原创
n 
n 
 
 
龙琳:我们五语组将会为大家讲述我们在这个过程中的心路历程故事,希望通过我们的分享,通过我们全体五年级语文组的共同努力,为三小的教育实践,留下我们探索的痕迹。
 
说实话,我的工作很忙。除了要做大家一线常规要完成的任务,还兼带两个工作室,以及尽可能还要完成各级各个部门的各项任务。由于身兼数职、事情N多,负荷超重,压力倍大、而且长期透支后,颈椎严重,身体也不好、说实话,一开始并不想接这个艰巨的任务。可是,最终还是迎难而上,选择了担当。
 
我们选择的课文是五单元的《童年的小花狗》。课文选定后,如何选择小而实的研究主题呢?
本单元的课文《我的老师》、《傻二哥》、以及《童年的小花狗》三篇课文都是关于写人叙事的。根据课文特点以及单元训练重点,我们最终确定了五语组的小课题研究——抓住印象最深的情景和人物,学习写人叙事的方法。
第一次试教,在彭庆华老师班。听完我的试教后,大家纷纷给出了很多宝贵建议。我们还就主要就内容的划分做了讨论:第二课时上哪些内容为宜?4——7自然段放在第一课时合适,还是放第二课时合适呢?
彭庆华——课文的4——6自然段放弃了太可惜,我认为可以纳入本节课中。
胡秀娟——我也觉得第二课时中保留这几个自然段比较好,因为这几个自然段都是描写文中的我因为太喜欢这只小花狗而干了蠢事。作者抓住心理活动和动作等细节来写,特别生动传神。
管宗珍——你们都说得很有道理,可是内容太多,我担心时间不够用。怎么解决这一矛盾呢?
龙琳——前面的4——7部分,是个整体,内容的难度并不算大,学生理解相对较容易,不会花很多时间,是不是可以放在第一课时呢?
杨翠萍——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目前既然有两种不同的方案,而且都各自有理。要不,我们都来试教一下,进行合理取舍,看一看,到底怎么做才是最合适的。
参与我们研讨活动的黄慧娇主任给出了建议:“管老师,学校的教学模式,要体现小组合作。这个,一定得有!”
第一次试教,我还准备的不够充分。在匆忙中上阵,我知道一定还有这样那样的不足。我一一记录下了,大家的建议,留待课下好好揣摩,进一步完善。我还将我的想法和来我校指导的专家李希才老师进行了沟通:“我想通过这节课的教学,不仅解决小课题研究的问题,更是通过这节课呈现大语文观,读中学写,学以致用。通过学习,学会写人叙事的方法。我希望通过这节课,上的简约而不简单……”
李老师充分肯定了我的想法,并给出了一些具体的指导意见:“要以单元为教学,不能孤立单篇课文”专家的话更加坚定了我们的探索。他还专门指出了课堂上容易忽视的一个细节:“关注学生的发言,由段到句再到词,体会到什么?一定要展现完整的思维过程才行。”这番话犹如醍醐灌顶,让我们受益匪浅。
接着,我又在晏桂平老师班上试教磨课。
本来,我以为我的课已经设计得够好了,我汲取了以往的很多不足,例如针对前后不连贯现象,我注意了每一个过渡,上牵下连,甚至预设了多种答案,以备不时之需。可是在实际上课中,一些看起来很美好的备课,却经不起实践的检验。我发现,效果并不是预期的那样好。而且课竟然没能上完,问题究竟出在哪里呢?
晏桂平老师快人快语:“老师的话太多,给学生的机会就少了,课堂上应该让学生多说,老师少说!” 一语惊醒梦中人,原来如此!
我忍痛割爱,一删再删,把我要说的每一句话尽量精炼再精炼。
经过了实践的检验,根据我们的实际,最终决定4——7自然段还是放在第一课时学习更加合适,作为第二课时的复习检测内容,引出下文。
我们还充分考虑到黄主任的建议,大家商定后,结合小课题研究——抓住印象最深的情景和人物,学习写人叙事的方法。也是本节课的难点,采用小组合作、用思维导图的形式来突破难点。
后来还把我们不断完善后的教学设计在其他班级继续试教。
为了提高实效,私底下,我反复斟酌,把备课高改了一遍又一遍,精益求精,不断完善。
 
这次活动,让我收获了团队的友谊。在五语组这个温馨的团队中,每次面对大型集体活动,在组长杨翠萍大姐的带领下,大家心都往一处使,劲都往一处用。
表演
镜头一:
为了确保能上好这节课。我拉着杨翠萍组长,一遍又一遍听我说课,发现哪里有问题,就赶紧记录下来,再推敲,达成共识。
镜头二:
除了找杨翠萍组长外,我还见缝插针抓住办公室忙碌的胡秀娟老师,也请她忙里偷闲听我说课,看看哪些地方需要完善。
镜头三:
就这样,几易其稿,我把相对比较成熟的课,又在龙琳老师班上试教。由于我记错了时间,我们班有一节科学老师让我的带的课,竟然给忘记了,龙老师得知实况后,赶紧主动请缨,到我班代课,让我安心试教。
镜头四:
彭庆华老师则帮我记录下我每个环节需要的时间,确保每个环节的时间划分科学、合理。
……
这次活动,不仅收获了友谊,更提升了专业能力。在磨课的过程中,除了实现我对教育的思考,更是把我平时一些意识到的或者没有意识到的不足,通过磨课一点点完善,一点点进步,一点点成长。
我们还有机地把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促进灵动课堂。当我在应黄鹤英才汪飞工作室的汪特邀请,去汉南支教时,灵活自如在汉南运用希沃软件的时候,特别有成就感。没有参加一课四活动之前,我压根都没机会接触希沃软件,没有学会时,以为很难,当我亲自实践,在徐志刚主任的帮助下,发现其实特别简单! 
组长杨翠萍:一课四是学校常规的活动,在这个过程中,我们组虽为一群老教师,但是——
全体组员:我们依然把自己当成年轻老师那样,虚心求教。在平凡的活动中,见证着我们老教师的风范!
总结——
组长杨翠萍:通过一课四的磨课活动,我们收获的,不仅仅是与对知识的对接、与专家的对接、与课程的对接。更是——
全体组员:与同伴的对接、心灵的对接、新的理念的对接,是我们语文课程由“教课文”向“教语文”的华丽转身!
 

 加载中…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