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面语和口语的比较---从日本人来看的汉语特色

标签:
汉语中文书面语日本古代汉语 |
如上图,香港小轮内的标志用书面语表达。
商业邮件及一般标识上使用的汉语和口头上使用的很不一样。当人们跟朋友和家里人发短信等时,短信内容通常使用口语形式。但是,若人们在商业邮件和标识上使用口语,则显得很不正式。
如下,口语例子在左边,书面语例子在右边。
把:将
会:将会/将
马上:即将/立即
的时候:时
已经: 已 使用如[已收到]。此词亦是[了]的书面语。
因为、、所以:因、、、故
没有:无 不适于否定动词,并适用于单词如[无糖]。
还没有:未
不要:勿/毋 在香港一般会使用[勿]此字,但在大陆没有香港那么频繁使用。另,具有更文学性的单词是[毋]使用如[毋忘9.18]。
是:为 写完整句时不使用[为],而使用[是]。例如,[密码为XXX]。
就是:即/则/便是
和: 及/以及 在表达相同物体的不同性质时,使用[及];例如,[电脑的键盘及其显示器]
跟:同/与
它的:其
在:于 此词表示场所及时间。例如,药品包装及其说明书上表示[密封放置于阴凉处]。这完全是书面语,一般情况下,人们不会如此讲话。
这/这里:此/此处
像:如
为什么:为何 何故 [何故]是罕见的,但[为何]是个常用词。
哪里:何处 此词只限于文学性的场合。因此,甚至在书面的场合都会使用[哪里]此写法。
什么时候:何时/几时
怎么:何。 例如,[何解]
怎么样/怎样:如何
如果: 若/ 如
到: 至 表示日期
可以:可
帮助:助
应该:应/该
也:亦 一般在香港会看到此词。在大陆它是罕见的写法。
比较:较
说:曰/说道/道 曰字只限于文学性场合。
今天:今日 [昨日]和[明日]都是同样的。
超过:逾
是不是/是、、吗:是否 /能不能 能否/ 可不可以/可以、、吗 可否
如上举的例子只是一部分。
我非常喜欢汉语的这些特点。当我使用书面语时,就感觉自己很聪明。
此外,从仍使用汉字的日本人来看,研究当代汉语很有趣。日本人在学校学习古代汉文。所以实际上,与理解当代中文口语相比,日本人更理解书面中文。
有些书面语只限于特别环境。例如,本人,此说法一般于履历等才出现。于有些情况,不可使用此词,而只能表达[我]。
我还发现,在香港使用的中文和大陆的有差异。例如,在香港很少看到[请不要],并一般写[请勿]。我觉得,这是因为香港人从很久之前就一直使用现行写法。但在大陆,则已发生了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