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灵的突围

标签:
休闲 |
http://s13/mw690/89e3fe42gdb94a85a5d2c&690
文/蔡飞跃
个子高的人不乏有思想的人。我与杨新榕先生因文学而相识,初会的情景至今记忆深刻:晤谈始于文学,止于文学,知道他在文学道路上跋涉有年,主创网络文学,时常有散文见诸报刊。在文学被边缘化的目下,居然有人找我谈文学,且有感悟,有见解,有观点,我不由对这位挺拔的写作者肃然起敬。
不经意间,他说他的网名“烟波放钓”,我一下子有了亲近感。我是博主的热心读者,他的博文不寡淡,有随笔,有读书心得,也有参加中国文化义工的感受,隔三岔五就上新文章。当人与网名对上号,话题更广了。
就这样,新榕先生加入丰泽作家群,见面更经常了,这位“体制”外的人,长年在生意场上打拼,却有一副古道热肠,热心参加协会的活动。外地作家到泉州采风,他驾车导游,帮区作协做些接待工作。有了“组织”后,他更加用心走在纯文学创作道路上,这条路比网络文学创作更泥泞,更狭窄,付出的心血更多,经受的痛苦更多,这无异于一次艰难的突围。功夫不负有心人,他的文集终于交出版社出版。
散文集《拾一枚紫叶的情怀》分成四辑,第一辑名“荷塘闲话”,展示了作者对四季景物的悟道;第二辑为“岁月的风”,抒写眼观天象的哲思;第三辑“山海留迹”属于旅游骋怀;第四辑“浮世一得”,基本都是生活的感喟。六十余篇倾力之作,涉及面广,显示作者目前的创作态势。
为丰泽区文友的文集写评论,这是我服务丰泽区作协的一项任务,也是职责所在。近年来,前后为郑剑文、任剑锋、姚雅丽、苏瑞仁、钱志鹏等文友写过序言或者书评。如今,身为区作协常务理事的新榕先生的散文集即将付梓,嘱我写读后感,我当然乐意当他的第一读者。
高个子的不乏细心的人。新榕先生对旁人熟视无睹的天候体察入微,即使一个时令,一个场景也能萌生不同角度的感怀。他以春天为切入点,一口气写下《春天里,钓鱼去》、《听春》、《春窗夜茶》、《独坐在初春的暖阳中》等散文,看似随意而写,却很传神。他的角度选择和创作手法,对我有所启发。
南人北相的新榕先生文笔流畅,初读时我有点不相信他能写得这么细腻。在《听春》中,他描摹“春天的声音,最先是从细雨那里悄悄地发声的。”作者喜欢春声,这不仅仅它生动了欣欣向荣的景象,更因为有一种清澈的明净和一种让人感动的湿润,沉淀了一冬的心情,在一片活气的季节里得以澄清,所有生命得以再延续。他用充满感情的文字砌筑的华构,是那么的美观,尤其结尾:“春天是个放声的季节,在这样的季节里,只要用心去倾听,那雨落的足音、花开的和声、种子破壳的挣扎……都在为生命的蓬勃而放声呐喊”这样的点睛之笔,在“荷塘闲话”这一辑中比比皆是,读后有助于思考。
可以说,在生动着作者灵魂的以春天为题的作品中,《独坐在初春的暖阳中》让我捧读再三。作者不断向我传递他对春的料峭、和熙、一年之计的迫切、纷繁中的从容的思悟。在他的字里行间,我闻到了随风而来的花香,也仿佛看到,蝴蝶在花草丛中相互追逐暖阳在春天里引爆花蕾的能量。
春日种梦,秋天收获,新榕对心仪的秋天感触偌多,《品秋》、《以一种落叶的姿势》、《走进秋天》、《漫说秋天》、《金秋赏菊》、《秋雨翠竹茗韵浓》、《浅酌秋韵》、《拾一枚紫叶的情怀》是他细心发现的表达。这些散文独立成章,构思绝不雷同。
作者在《品秋》中,毫不掩饰对秋天的豁朗明亮、成熟稳重、悠远空旷的依恋。读罢此文豁然开朗:品秋,只需一颗简单的心……在《拾一枚紫叶的情怀》中,作者动情表述:“秋天来了,她一招手,便撒出漫山遍野的金灿灿,让大地笼罩在成熟与喜悦中”。作者欣喜之余,在一枚表象看似呆板、躺在枯黄落叶之上的紫叶,发现潜隐一种浪漫的情怀。这篇散文立意新颖,篇名被作者用作本书的书名。
翻阅“岁月的风”这一辑,我不由感慨系之,新榕善于在许多写作者容易忽视的意象里找灵感,他从普通天文现象挖掘、加工的《读风》、《风中的灯》、《窗外的雨》等作品,大都可圈可点。风是最具动态最具变化的现象,作者自有一份情愫:“读风,其实就是读人,风的很多特征是跟人一样的,风有轻重缓急,人有喜乐悲愁”。(《读风》)他的另一篇散文《岁月的风》更有趣味性,作者从家雀落笔,最后引申为“岁月的风让我们成熟了,它将我们的每一片落叶收拢了起来,深深地埋在根须底部,让它发酵,然后慢慢地滋养着我们的人生。”经过提炼的作品,思想更深邃意境更雄阔。
仁者乐山,智者乐水,新榕却对探访山水乐而不疲。他的地理散文有写西湖的秀、南平溪源峡谷的奇,清源山的雨趣;有写江南的烟雨、北溪的桃花……大都具有可读性。“泉州西湖虽然比不上杭州西湖的风光旖旎,但园内奇石点缀花草应衬,古色古香的亭台楼阁掩映在浓荫丛中,林间曲径引人探幽”。(《泉州西湖秋夜游》)随着作者的指引,读者们都想坐上游艇,迎着阵阵轻风,绕过湖中飞鸟栖歇的孤岛,伴着轻柔优雅的音乐漫游泉州西湖。
游弋山水是文人的嗜好。北溪有山有水,位于永春县岵山镇,这里一年四季草木葱茏,清澈的水流潺潺不息,险峻的山峰中,岩石奇峭形态各异,春日的桃花远近闻名。新榕慕名而去,心得多多,他在《北溪山水惹人醉》推介道:“远远望去,那层层叠叠的一片桃花的海洋,红白相间,翠绿争艳,一树树,一簇簇,红的似火,粉的如霞,白的赛白欺霜,风一鼓荡,花絮纷纷扬扬,这样一种如梦如幻的梦境将游人揽入香怀,如斯之境,情绪再也无法淡定从容,血液仿佛被煮沸一般激昂起来……”读着映景逼真的文字,我陶醉了,果真扔掉身边的琐事,投入这方山水躲避一天的尘声!
心灵有时应该得到消遣,这样才能更好地回到思想与其本身。这是古罗马寓言作家费德鲁斯的原话。清源山是泉州名山,如今已是国家5A级旅游景区,适宜心灵的放飞。描绘这座山的文学作品已经汗牛充栋,新榕巧取另一个角度,笔墨用在雨趣上。“走在雨中的清源山,有一种逍遥于世外的超然。这儿,大自然在我眼前展开一幅永远清新的图画,青的是松,绿的是榕,红的是应季的枫……”(《清源山雨趣》)行文至此,作者意犹未尽,着力把情感倾注笔端:“雨中的山林,透着一种安闲明澈,走在这样的幽径中,红尘中多少是非多少烦恼,多少感伤落寞的心情,如今也被轻风薄雨消淡冲散了。”这是一篇以景抒情、情景交融的在场笔记,富有独特的艺术感染力。
古云一叶知秋,我以为新榕一叶知潜隐的浪漫情怀,他归入“浮世一得”的随笔大多能启迪人,读《换一种生活方式》,我收获了一份惊喜。尘世间,生活可以激昂热烈,也可以和风细雨;可以浓妆艳抹,也可以素面朝天,全凭自己的能力,欢喜就好,开心就好,豁朗就好,健康就好,我欣赏作者所表达的生活态度——酽品浅酌都是饮,浓妆淡抹总相宜。
列宾说过这么一句话:“灵感,那是由于顽强的劳动而获的奖赏。”新榕仔细捕捉生活亮点,在《简单,是一种境界》写道:“真正识得简单的人是智者,他们深邃安详,懂得从繁重的压力下抽身而退,由激越归于平和,从辉煌隐于淡定,所以他们的生活简单、健康、快乐而幸福着。”读到这里,我不禁闭目冥思,生活在纷繁尘世,也许如同作者所言:“简单,真是一种见仁见智的境界”。
新榕是网络文学的爱好者和实践者,理所当然调动文字记录所见所思。收入第四辑的《当网络遭遇情感》、《暗香,在网络里流动》、《浅说网络文学的抄袭》,便是他拂拭生活表面的浮尘,真切书写网络潜在细节的感言。透过他的文字,我们可以领悟到他视角独特的思考,以及对另一个新行当的关怀。
写作重心从网络文学转向纯文学,于新榕而言,这是一次心灵的突围,更是明智之举。应当说,他的散文创作已然渐入佳境,但个别文章尚有进一步修枝剪叶的空间。我相信,杨新榕先生今后如能保持放钓烟波的耐心和捡拾紫叶的敏锐,一定能够创作出更多超越自己的好作品。
是为序。
(作者系中国作家协会会员,中国散文诗研究会理事,福建省作家协会全委会委员,泉州市作家协会副主席,泉州市作协散文创作委员会主任,丰泽区文联副主席,丰泽区作家协会主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