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农民工乡思乡愁散文烟波放钓 |
分类: 烟波赏析 |
阳光柔剑老师的诗歌读过不少,他的诗歌中总有一股淡淡的忧伤,一种充满对现实生活中某些缺失的忧思,“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把这种忧虑之心密密的寄托于诗歌的字里行间,读之怎么能不让人为之心颤啊!
《离思》
文/阳光柔剑
【题记:一位打工的男人,离开家乡和亲人,来到遥远的建筑工地。在离别、思念、期盼中,度过了三百多个日日夜夜,等待他的是惊喜,是愁伤?还不可得知------这样的打工仔,又何止一个?离思的乡愁,拥有一个中国!】
壹
起宿离别的不舍,
填满了厚厚的日历。
晨星暮炊的行程,
装下了思念的如期。
贰
背上沉甸甸的行囊,
塞满了亲人的嘱语。
不敢凝视那串串的热泪,
掰开手,扭转头,踏步向西。
叄
列车隆隆,电话音低,
报个平安:开始了远行的别离。
空旷寂静的原野,飘着亲人的影子,
呼啸的北风,荡漾着她的旋律。
肆
初春的大地,白雪皑皑,
工地高悬,人影如蚁。
歇息时刻,打开手机相册,
爸妈、爱人、小家伙,亲人给力。
伍
晚上,没有山珍海味,只有
盒饭。一瓶家乡的老酒。
见证人:月亮姐姐闪进工棚,
为八旬老母生日磕头、作揖。
陸
春夏秋冬,三百多个夜晚,
仿佛听到家人酣甜的呼吸。
灯下,长满老茧的手,记下
一天天用汗水浇灌的工绩。
柒
临近工期,心里更乱、更惧,
母亲病、爱人苦、孩儿无新衣。
期望人间公平,收得所力,
为老尽孝,为妻尽力,让孩儿不再受屈。
捌
……
但在这一首《离思》中诗人却换了一种调子来宣扬,他不再突出农民工的苦楚,而是透过其背后来表现他们对生活的乐观精神和对亲人的惜别深情。诗歌的情调昂扬,使人读了胸怀开朗,积极乐观向上,不象一般思念别离之作写得那样惆怅。在品读这首真情流溢的诗歌时,我就一直在想,这些鲜活文字的背后会是一颗怎样的心呢?在短短的七个小节里,读来却那样引人感慨,令人魂肠愁结、不能释怀,仿佛置身于这些农民工之中,从他们的生活中去感受生活在最低层的他们,在心中却有着高高在上的人性的光芒!他们用自己的爱在坚守着一份执着,用执着去点燃家人明天的希望,在这种希望的向往中令工作不再低贱、心底不再悲苦,在这种希望中怀揣着乐观豁达的心态,如蜗牛般顶着生活这个厚重的硬壳,一步一步地攀爬,攀爬……
读阳光柔剑老师的这一首《离思》的时候,我的心便被这诗歌里散发出来的情感所牵引,不由自主地跟随作者经历了一场心与心的碰撞,“起宿离别的不舍,填满了厚厚的日历。晨星暮炊的行程,装下了思念的如期……”此诗读来忧而不伤,诗人在这里不是渲染悲情,而是通过自己的充满爱的心与笔端,将自己从农民工那种背井离乡思乡念亲的情绪抒发出来。在诗歌里,诗人没有过多去写他们的苦,而是淡淡的一言带过,“灯下,长满老茧的手,记下……”,尽管如此,在这短短十字中却引人无限联想,在这双“长满老茧的手”里我们读出了多少坚辛,而在这“长满老茧的手”里包裹着的则是怎样的一种真挚之情。
诗歌的主题突出一个“离”字!开篇时,笔者没有进行情感背景铺垫,就直奔主题:“起宿离别的不舍”,“ 背上沉甸甸的行囊,塞满了亲人的嘱语……”这样直截了当地将诗歌主题突出。所以,在诗歌里通篇以“离”为基调,用一种亦叙亦抒的方式在诗歌中娓娓道来,诗人通过自己对农民工生活的解读,所以情澎湃于心,对农民工生活的表述委婉而深邃、哀而不凄,诗语绵绵,读之回味无穷。这样的写法并不突兀,它有一个好处就是没有多余的累赘,直接将人融进笔者所设的氛围中。诗歌中自然伤感的陈述,把我们导入了一个的离情别绪的情景之中,“不敢凝视那串串的热泪,掰开手,扭转头,踏步向西……”,并将自己的这些情感由笔尖来宣泄,从而在文字中绽放:“春夏秋冬,三百多个夜晚,仿佛听到家人酣甜的呼吸。灯下,长满老茧的手,记下,一天天用汗水浇灌的工绩……”从这样充满真情洋溢的诗句里面,我们不难看出诗人是一个怎样的性情之人:“为老尽孝,为妻尽力,让孩儿不再受屈。”他对农民工这样的解读,抒发出的已经不仅仅是一个农民工的心声,也是每一个肩负着家庭重任之人的道白:“母亲病、爱人苦、孩儿无新衣。期望人间公平,收得所力,为老尽孝,为妻尽力,让孩儿不再受屈……”
一曲“离歌”,浓了乡愁,浓了心底的那缕长长的牵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