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泉州杨新榕
泉州杨新榕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0
  • 博客访问:2,860
  • 关注人气:95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烟波随笔】浅谈文章的借鉴、临摹和抄袭

(2012-12-08 20:15:57)
标签:

抄袭

文学创作

临摹

网站

烟波放钓

杂谈

分类: 烟波随笔

                            文/烟波放钓

 

    这两年来由于先后在几个文学网站担任文字编辑一职,因为文章的编辑需要认真阅读和搜索对照来认定是否作者原创,这样一来发现了不少“作者”的“作品”常常是由他人之处改头换面而来,有的人“技术”高超些,只让你感觉似曾相识,对照下去也只是雷同,无法断定为抄袭;而有些“作者”的作品一经对比就发现,显然犯的错误就低级得很,除了变动三两句外几乎就是原封不动的照搬原文。

    现在有句话盛行得很:“天下文章一大抄”!你抄他的,他抄我的,我又抄你的,如此周而复始使得那些个文章仿佛双胞胎一样,看上去几乎差不多,没有一点特色和个性。作为一个文学爱好者,在这里我想通过我的一点浅见认识,来谈谈关于文章抄袭、临摹与借鉴的关系。
    临摹和抄袭是有其本质上的差别的!所谓抄袭,是指原封不动照搬他人的成果。而临摹,是按照原作进行模仿。对于一个爱好写作的初学者来讲,想一下子写出一篇具有一定思想深度的精彩文章来恐怕是有不少难度的。因此,他得先阅读参照别人的作品,模仿他人的写作技巧,在别人文章的思想基础上结合自己的认识,然后依样画葫芦的将文章写出来,这就是初学者的临摹。这样的临摹是正常的,也是每一个初学者的必经之路,就像我们学写字时的“描红簿”一样,先在别人的字体上模仿得滚瓜烂熟,然后就能够比较快的脱手,从而引入正轨。对于这,原清华大学中文系教授,中国科学院语言研究所研究员,著名语言学家、语文教育家,吕叔湘先生就这样说过:“学习语言的一般过程是模仿——变化——创造。”通过这论断,我们可以得出,临摩是初学者最直接有效的快捷方法。
    相比较临摹而言,文章的借鉴就高级多了。借鉴,顾名思义就是借用他人的精华之处,在通过自己的消化与自己的认识融为一体,从而转化为自己新的,更高一层次的认识。临摹是模仿其行,虽然写出来的不一样,但没有创新,没有突破,依然停留在原来的认识基础上;所以,临摹摹的是形。而借鉴,虽然也是从别人的作品中化出来,但已经经过自身的融合、吸收、反思,而进一步改造重组,最后以全新的面目出来。打个比方说吧,李小龙的截拳道是在咏春拳的基础上进行传承创新的。如果说,临摹是写作的初级阶段的话,那么借鉴就已经是写作的中级阶段。在这里有必要这样一说,文化知识是共享的,它的基本原理是共有的,谁都可以用。当然,写作中如果原封不动的借用别人作品的哪段、或者哪句是必须注明其原作者和出处的;否则,就是抄袭了。
     通过这样的对比,我们就可以发现,抄袭与临摹、借鉴是有着本质上的不同的,它的不同之处在于动机上的差异。不论临摹,还是借鉴,其动机都是为了学习,它的过程一样是艰难的学习过程,它需要自己学习、消化、吸收、然后经历转换、更新、创造,从而最终形成新的认知。而抄袭的目的就是希图直接从他人处窃取果实,不劳心、不费力的占据为己用,这种行为形同偷窃,为他人所唾弃所不齿。
     当然,不论是临摹,还是借鉴,其学习的这段过程是相当长的一个阶段,它需要初学者忍得住寂寞,耐得住孤独,有人曾用古诗来这样形容:“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层楼,望尽天涯路”这指得是初时的孤独。为了学成,不仅仅得耐得住孤苦,还得:“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的努力,通过这样的刻苦,最终才有望:“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由此可见,这些学习手段只是写作的第一步,也是其最初的形式。如果不能进行突破和创新,这一些形式将从垫脚石转换成绊脚石。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