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狐魂野魅
狐魂野魅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0
  • 博客访问:10,765
  • 关注人气:133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高尔夫名师名言   作者:浪和沙滩

(2014-02-24 12:07:56)
标签:

杂谈

(1)—— 力量源于放松

过去我一直在写一些自己对打球的感悟和体会,需要想得非常清楚才能写,因此很费时间和精力,往往需要几易其稿才能成文。近来实在没有时间了,只能利用周末把别人的好东西拿来,再加上一些自己的体会,算是保持自己不断学习的作业吧。这里摘抄的东西大部分来自Golf Digest(《高尔夫大师》杂志)。

“无论是距离型球员还是技术型球员,都有一个共同点:轻松而富有运动感的定位。放松的肌肉更快更流畅,而紧张的肌肉只会放慢运动速度。……定位时进行挥杆预摆,能够消除手臂及肩膀的紧张。” ——吉姆·麦克林(全美50佳教练第四)

确实,在挥杆过程中,定位和上杆的时候应该尽量使肩膀和手臂放松,握杆也不要太紧。可以通过定位前小幅摆动球杆等动作来帮助放松,消除紧张感。

如果是身体的运动主导挥杆的话,下杆和击球的时候,肩膀和手臂都在比较被动地运动,这些部位很放松的时候运动速度会明显提高。即便那些肩膀、手臂、手腕需要发力的人,应该也是在下杆的初期让这些部位放松地去运动,直到快击球的时候才用爆发力的方式来攻击。

总之,提高击球距离需要的是更快的杆头速度,不是蛮力。想发力把球打远的时候,如果不知道如何运用身体各部分的力量,只能适得其反。

还有,关于果岭周边的劈起球和切击球,梁文冲说:“我认为首先还是保证触球的扎实性。要想保证扎实的触球,有两点至关重要,其一,合理的触球角度,杆头向下触球;其二,保证杆头速度,让杆头加速通过触球区。” 高手自然是直击关键点。

(2)—— 距离比精确性更重要
老虎伍兹的前教练汉克·海尼说:“距离和精确性孰重孰轻,这也许是目前最受争议的话题之一,不仅是业余球员,职业球员也不例外。随着现代高尔夫的发展趋势,球场的距离越来越长,没有距离就没有任何优势而言。针对初学者而言,首先要学会如何打远,找到发力的感觉,有了距离之后再考虑精确性,这是我的观点。”

这个问题其实很辩证,很难回答。从学球早期就挥杆很柔和、力求稳健的人,此后还能够学会把球打远吗?在我见到的人中间这样的例子确实很少。而开始打球的时候就比较发力的人中间,有一部分到后来能够把球打得又远又直;不过我看到业余爱好者中最多的是,用了很大的力也没有太远的距离,特别是Driver等长球杆打不远。

总的来讲我支持海尼教练的观点。确实需要重视距离,首先把球打得虎虎生风,再去学会击球的技巧,精细地调整击球的节奏,逐渐到达精确而且有距离的完美境界。

情况往往是这样的,打球不发力肯定打不远,打球很发力动作很快,也未必就有距离。因为发力并且把打球打远的技巧性很强,不那么容易掌握。例如上一篇《名师名言1》中强调的“放松的肌肉更快更流畅,而紧张的肌肉只会放慢运动速度。”就是一个例子。或者,球是打得比较远了,可是方向性总是很差、失误很多,结果也是毫无益处。

打球,同时实现距离和精度本身是一种艺术。似乎只有那种强大而稳健的人才能够既有距离又有精确性;或者那些稳健而且技巧很好的人,距离可能稍欠,但是一切一推总可以拿到好成绩。我觉得应该选择这两种打球风格之一来要求自己,其它的风格可能比较难以成为低差点的球手。


(3)——设定推击时间

美国百佳教练之一的马里厄斯·菲尔马尔特对于推击的方法有自己独特的说法。

“当一个职业球员推击失误时,问题往往在于研读果岭,很少在于距离控制。如果你的球未能靠近球洞,或者滚过了洞杯几英尺,这个问题的根源是节奏不佳。”

“正确的节奏不难实现。你只需要给自己的推击动作设定一个自己感觉良好的时间框架,比如1秒钟、2秒钟等等。关键在于,让每一次击球都符合该时间框架。无论面对让人惊恐的短推,还是80英尺长推,每次击球所花的时间是相同的。”

“为了让每次击球所花的时间相同,你在短推击时会放慢速度,中长推时会加快速度,这样就可以减小或增加击球的力量,从而使你在面对不同距离的推球时,拥有了完美的距离控制。”

这位教练推荐的这种通过限定杆头摆动的时间来控制挥杆节奏和推击距离的方法我自己没有试过,要等开春能上果岭了才能够认真地体会一下。但是我感觉这个方法很可能还是不错的。这样做的时候,推击好歹有个尺度去遵守,有可能帮助我们减少盲目的、快慢不定的那种纯凭直觉的推击。


(4)—— 1号木的挥杆练习

我们打1号木的时候最容易出现大右曲,主要原因是发力用双手去拉球杆,在击球的瞬间双手位置已经超前于杆头了,因此杆面是开放的。还有一种情况是在杆头触球的时刻左右小臂的旋转不到位,左手背还朝向天空,没有旋转到指向目标方向,杆头因此没有回正。

最近看到布瑞卡·拉金(2013最佳年轻教练)的一个建议,就是多去练习driver的1/3挥杆:“架好球,上杆直到杆身与地面平行,杆头趾部指向上方,从这里开始下杆,击球后挥杆到杆身指向目标的水平位置,杆头的趾部指向上。”她还说,“这种迷你版的挥杆方式可以教会你如何旋转手臂并保持好手臂(向目标方向)的延伸。”

我曾提到过,前几年我打driver东倒西歪,而且挥杆的方式也明显与打其它球杆不同。对于练习1号木实在没有办法了,于是痛下决心在练习场只练1号木的半挥杆,专心体会如何去触球,如何把球打直。这样一直坚持了数年,直到现在我在练习场里也很少打1号木的全挥杆。

拉金教练的这个练习方法我在练习场试了一下,感觉不太舒服。我自己1号木常年的练习方法是这样的,一部分挥杆的幅度很小、动作很慢,只把球打出去百十来码;而大部分练习是2/3幅度的偏低速挥杆,把球打到二百码以内的距离。所有的练习只追求把球打直、方向打正。由于从不练习全挥杆,下场之后的全挥杆动作就会按照与其它球杆一致的方式来挥杆了。

正如著名球员史蒂夫·史翠克说的:“自从我将握杆调整为方正,也就是左手背正对目标,我的开球稳定性就大大提高了。现在我的主要目标就是让左手背在挥杆至触球时回到这个位置。”

把握球的方向其实就是一个挥杆节奏的问题。也就是说,打长球杆的时候,如果在触球时双手刚好到达那个正确的位置,不超前也不落后,而且左手背刚好转到指向目标,身体也转到了正确的位置,这个击球的方向一定不会太差。

我坚持这样练习的时间长了,对于把球打正的信心自然就有了,下了场就可以去尽力挥杆了,大多数都是方向很好的直球或者小左曲,OB球真的不多见了。如果出现过大的偏左或偏右的球,马上就知道在挥杆节奏上出了什么问题,基本上都是身体旋转速度、手臂的释放时点出现偏差,到下一个洞就可以调整过来。

这种练习对于杆面方正地触球、甜点触球、杆头的正确轨迹这三个方面都很有帮助,不要以为只有杆头速度才是打出距离的全部动力。虽然年龄越来越大了,我现在的挥杆速度保持得还凑合,距离在二百六、七十码,没有过那种为追求方向而自损距离的感觉。事实是,未必最发力的那一次能把球打得最远。


(5)—— 髋部的动作

扎克·胡赛尔(美国40岁以下教练排名前20)的工作是在练习场教球,他说:“触球质量得不到保证的一个主要原因是在上杆的过程中,髋关节向右移动太多,那样在下杆的过程中就需要回到定位时的位置,否则就很难保持触球的稳定性。”

这个教练比较强调下盘的稳定性,“在通过触球区时,髋关节更多应该是转动。”他认为上杆的时候应该踩住右脚,用右腿的力量顶着,不要让髋部向右移动太多,绝不能把右侧臀部撅到右腿的外侧去;下杆和击球时,髋部需要向左移动,但是更主要的是向左后方转动;同时,击球过程中还要控制住臀部在前后方向的移动。

对于练球时间较短的朋友,在练习挥杆时更应该注意这些,因为髋和臀部的旋转是打好高尔夫球的一个基本功,无论怎样挥杆,都需要学会把这个部位大幅度地旋转起来,但绝不是大幅度地左右晃动。

在另外一期Golf杂志上看到杂志的编辑们给出下面的说法:“站位时,移动右脚使站位宽度增加几英寸,然后使右膝内移,这会提前将你的重心置于右脚的内侧,为上身的转动提供一个稳固的基础。上杆时,你的上身与下肢之间制造的对抗力越大,储存的动力就越强。”

显然,像这样移动了右脚和右膝必然使上杆时很难向右去大幅移动髋和臀部。实际上挥杆中重心的左右移动并不等于髋部和臀部的左右晃动,例如上杆的时候,重心向右移动可以仅仅是对右腿形成向下的压力,而外人看上去移动并不明显。

(6)——应该把球架多高?

老虎伍兹的教练肖恩·弗利(美国百大教练排名第2位)最近谈到过这个问题。

“我的1号木甜点处的角度是10度,杆面顶部的角度是12.6度,杆面底部的角度是7.4度。”

“天气状况好,球道软的时候,我会把球架得高一些。这样能够打出较高的弹道,减少一定的倒旋。”

“相反,在大风天,把球架低是明智的选择。”

我们知道,driver的杆头是空心的,杆面往往不是一个平面,中心部位要稍稍突起。这个略带球面形状的杆面能够产生更大的弹性,耐冲击性和使用寿命也会大大提高。因此就会出现弗利教练所说的杆面角度的少许变化,他教我们利用这个变化来改变小球飞行弹道的高度。

同时,他还说:“注意不要将球架得太高或者太低,最高不能超过杆头顶部半个球,最低则要保证让球的顶部稍稍高过杆头的顶部。” 弗利的这句话需要牢牢地记住。

肖恩·弗利教练把这个问题说得有根有据,虽然我们知道Tee的高度对球的飞行高度有明显的影响,但是没有这么清楚。我自己习惯使用一种带有限定高度的塑料Tee,下场架Tee时不调整高度,看来我也需要考虑一下利用Tee给高度变化来控制一下球路。


(7)——切和劈的经验

“如果你能用挖起杆做到扎实触球,那么你就能逐渐领悟所有球杆扎实触球的本质。”教练马克·德尔兰德说。“触球时要让手在球的前方。要特别注意的还有两点:1,无论是上杆还是收杆,两肘都要尽量夹紧。2,保持住收杆的姿势,左手手腕保持平直,杆头低于双手。如果杆头高于双手,很可能是因为击球时翻转了手腕,而且没有做到先触球后触地。”

著名的美国球员布兰特·斯内德克说:“只要是短距离球我都想放到10英尺内。旗位靠前,我会用60度打高。旗位靠后,我就用55度打出较低的弹道。… …平缓的上杆加上身体的转动会让你更扎实击球并制造倒旋。… …最糟的做法是上杆过大,所以击球时反而减速。尝试上杆更小一些,然后把身体转向目标。”

2013赛季美巡赛新人卢克·格思瑞说:“抵制犹豫不决的想法,让高抛球变得更简单。我有秘密武器:用杆头砸向球下的地面。为了打出高抛,通常我会打开杆面,上杆时左肩向后转,然后‘砰’地用杆头砸向球下的地面。我知道这听上去很疯狂,但是挖起杆的角度会自然地防止啃地。这种打法在长草区和球道上都适用。”

澳洲帅哥兼球王亚当·斯科特说:“我以前在处理劈起球时手腕动作较大。我会在上杆过程中充分上翘手腕,触球前释放手腕上翘。一旦出问题,就会完全失去控制。”

“距离控制是劈起球的关键,因此为了保证稳定性,我现在会一直努力保持手腕和双手的稳定。… …当上杆过程中身体转动时,手和手臂几乎没有太多变化。接下来在下杆过程中身体朝目标方向转动,带动手臂和球杆来完成下杆触球。如果需要改变弹道和倒旋,我会通过调整杆面和球位来实现。基本上劈起球我很少会用到手腕动作。”

劈和切其实有很多相通之处,具体打法也很多。例如,可以用大角度球杆按照切的姿势去打,也可以用角度较小的球杆按照劈的方式击球,可以制造出不同的效果来。但是,在试图用短杆打出多种打法和花样之前,最重要的是学会用身体引导挥杆,因为那是最基础的东西。上面的几段话都在强调多使用身体的动作,少使用手腕的动作,这很关键。


(8)—— 慢节奏挥杆

球练到一定的程度之后自然就会注意到挥杆的节奏。在学会最佳的挥杆节奏之前,大多数人都会尽力去挥杆,总是力图打出最远、最好的击球。然而,想要练就一个比较好的挥杆节奏,首先要做的是放慢自己的挥杆。

老虎伍兹的教练肖恩·弗利最近讲过一个方法。他说:“如果我问你9号铁的飞行距离是多少,你可能会告诉我一个明确的距离,那么你的3号木呢?并不确定?这是因为你企图在长4杆洞或者5杆洞做到两杆将球放上果岭,这时的挥杆节奏一定惨不忍睹。如果你面临一个需要用3号木才能把球放上果岭的3杆洞,我打赌你的节奏里不存在‘协调一致’。”

“我的建议是,每次的挥杆节奏都要保持一致。事实上,它的挥杆节奏与9号铁如出一辙。记住,你的挥杆速度并不一定会增加3号木的击球距离。距离的增加取决于球杆的设计,更低的杆面有效倾角,更科学的杆面设计。”

“为了磨练出稳定、流畅的3号木挥杆节奏,试着在练习场交替练习9号铁和3号木,你的目标是,做到用长杆击球时的感觉与用9号铁击球时的感觉一致。最后,带着这样的感觉下场。”

几年前我曾经按照这样的方法开始寻找最适合我的挥杆节奏,我觉得这是一个非常有效的方法。我当时是按照P杆打80码的挥杆节奏作为标准来要求自己所有的全挥杆击球,强迫自己在用长球杆打球的时候去模仿这个节奏。练习的时间长了对于击球节奏的问题就产生了很多体会,逐渐找到了正确的感觉。


(9)—— 尼克的铁杆经验

六场大满贯赛得主尼克·法尔多讲过不少如何打铁杆的经验。例如:尝试不同的收杆方式可以帮助实现小左飞或小右飞;长铁杆击球需要接近“扫”的打法,虽然杆头还是在向下击球,但是不可以太陡立;8号铁以下的短杆都应该轻松地挥舞,不要用力,等等。

他说:“要想保证高质量的触球,在挥杆过程中头部一定要保持稳定。定位的时候可以用下巴瞄准球,然后在整个挥杆过程中保证下巴的稳定。少许的转动是可以接受的,但千万不能上下动。在我的整个职业生涯中我始终牢记这一点。”

“1990年赢得大师赛的那场比赛中,我在进攻果岭时从来没有出现偏左或者偏右的情况,错失果岭的球都是打过或者打短了。… …如今距离已经变得日益重要起来,不过衡量铁杆水平的标准依然是方向。”

“我的启蒙教练伊安·科恩里曾经给我上了让我此生难忘的一课。他给我一支7号铁让我尽可能用力地击球,紧接着他让我用7号铁打6颗球,距离控制在100码。随后他又让我每次增加10码,依次再打6颗球。后来我才知道,即使不用力,我的7号铁全挥杆击球距离和之前完全发力差不多远。因此证明,铁杆的重点在节奏,而不是力量,好的节奏可以让铁杆击球飞得又直又远。”

正是因为这样一些认识,为了提高稳定性,为了打好铁杆,为了精准的击球方向等等,寻找正确的挥杆节奏是学球过程中最重要的一个过程。不幸的是,在打球的头几年时间里其实很难体会到什么是“节奏”、它都包括了哪些东西、以及如何去寻找和练习。

记得前几年我曾经向一位单差点的高手请教过,他告诉我:只需要在击球前后的30厘米内让杆头的速度达到最快就够了。我自己从用蛮力挥杆转变到放松地用好的节奏来挥杆之后,击球的距离比以前增加了。而且好的挥杆节奏给我带来了稳定的击球效果、对击球方向的控制、对小球飞行弹道的控制、方便地做球等诸多好处。相比之下,用蛮力去击球真不是一个好的选择。

还有,我之所以支持空挥杆,是因为空挥杆对于感受挥杆的节奏、感受自己身体的动作、感受球杆的重量和杆头的速度等方面都很有帮助,只是一些人不知道如何去好好利用这种练习方法。盲目的练习和打球除了锻炼身体,对球技的长进帮助不大。正确的方法是用心地利用好每一次挥杆和每一次击球。

(10)—— 稳下盘和加速送杆

澳洲名将简森·戴伊说到一个重要的问题:“别把事情搞得太困难,这是我对待生活的基本法则,击球也是同理。我相信,不用在脑子里塞那么多的技术和机械原理,你一样可以开出平生最远的球。”

“挥杆更发力不是击球更远的最佳方法。相反,把注意力集中在基础环节上,比如握杆、站位和扎实触球,你的击球才会更有力。”他还说,“上杆时我不希望右膝和臀部平移远离目标方向,从而破坏身体的旋转。”

对于1号木的击球他说:“如果能够击中甜蜜点,球在接触杆面时就会自动弹出去。所以,你首先就要搞清楚挥杆时球杆的杆面在哪里。”

“俗话说得好,不要想在小船上发射大炮。想要增加距离,你必须保证下盘稳定。”

“挥杆不应该在击球时结束,我看到太多的业余球员在杆面触球时立刻减弱挥杆。如果想让球飞得更远,你应该让球杆继续前进,保持加速直到收杆。”

他说的这些其实很重要。其中的一点是,保持下盘的稳定。上杆的时候保持两个膝盖的位置基本不移动、保持膝关节的适度弯曲、不要向右滑动身体,如果可能的话,保持双脚牢牢地踩在地面上。下杆开始之后,还应该尽量保持脚下不要急于离开地面,使自己的双腿可以爆发出力量来,然后再移动。

本来嘛,我们站在地面上挥杆,全部支撑力和反作用力都来自地面,脚下太虚或者打滑、移动等都会严重影响击球的效果。

击球后的送杆很重要,不但不能减速,反而应该试图继续加速,或者至少需要努力保持触球时的那个速度。我开始打球不久接触的第一个教练,他后来成为一个国内的职业球员,就曾告诉我,感觉在击球之后二十厘米的位置杆头速度达到最快才是最好的挥杆。


(11)—— 路漫漫其修远兮

吉姆·麦克林(全美50佳教练第四)前些年提出了对于挥杆技术影响很广的“X-factor”,最近他在一篇评论高尔夫现实状态的文章中指出:

“超过半数以上的教学书籍都将重点围绕在上杆部分。事实上真正重要的是下杆与送杆,这是每一位优秀教练都遵循的真理。鲍勃·托斯基、布茨·哈蒙、肖恩·弗利、贾斯汀·波因特等人,他们绝不会对此持怀疑态度。既然正确的挥杆平面与杆面方正触球是唯一要紧的事,为何还存在对上杆的痴迷?因为要使一位教练真正的理解下杆实在需要很长的时间,这是一条十分漫长的路。因此,大部分人选择规避这个问题,将更多的注意力集中在上杆部分。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求索。”

看了这段话,真是引起了我内心的共鸣和感慨。他说的是教练们,那可都是些深谙打球方法的职业人士,连他们都需要漫长的时间来理解挥杆,更何况我等业余爱好者?说起来我这球也打了十年了,直到现在还在不断地去追索挥杆的一些本质的东西。

前几年我曾经把积攒了数年的百十本高尔夫方面的杂志当废纸都买掉了,当时的想法很简单:都看过了,看得懂的很多也都试过了。这些天翻开家里剩下的为数不多的几本杂志,突然发现里面真的有很多金玉良言。惭愧,当初肯定是我自己水平太低,对于别人宝贵的经验和指教根本无法理解,只是学到一点点皮毛而已。打球的年头或者火候不到,确实难以理解别人在说什么,我自己这个例子也说明麦克林教练的话是多么正确。

冬天里打球少了,花点时间看看书,仔细地思考一下别人在说什么,到练习场里去体会一下别人给出的建议,真的受益匪浅,而且非常享受。


本文作者:浪和沙滩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