短打(Short
Game)一般是指100码之内的短距离击球,具体技术大致包括推(Putt)、切(Chip)、劈(Pitch)和沙坑击球。
在我早前写的《领悟高尔夫》一文中对短打技术写得很简单,原因是在那个时候我觉得自己对于短打的理解还不太完整。今天开始写的这篇小文里有很多都是我近两年内的体会和思考,以及自己大量的练习与实践。
在讨论长打的时候,我们会把身体的动作顺序、发力方式、挥杆的节奏、击球方向的控制等作为一些高层次的主线来描述全挥杆的技术特征。与此类似,我觉得可以把用身体驱动、手腕动作和杆面触球的方式等几个方面作为短打技术的主要线索,帮助我们深入理解短打技术的细节特征。
首先从推杆说起。很多人可能认为推击(Putting)在高尔夫里面是个另类,与其它球杆击球的方式截然不同,或者关系不大,我不是这样认为的。我觉得,从动作最慢的推杆开始,到短铁杆、长铁杆,到杆头速度最快的1#
木杆,挥杆方法是一个具备共同特征的完整体系,同时又是一个逐渐变化、连续演变的过程。
我们知道,推击的时候我们的两条手臂和球杆共同组成一个类似钟摆的结构。我们除了需要用肩膀的摆动来驱动整个挥杆动作之外,手臂、手腕和手部握杆的动作都力求保持开始挥杆之前的那个预备动作不变。特别重要的是锁定手腕,尽量不要弯曲,不要旋转,也不要松弛或折腕。
推杆的其它要点是:球位居中;身体的重心居中;让杆头沿推击线完成一个单纯的摆动。还有就是,送杆的幅度应该大于上杆的幅度,让杆头加速通过击球点。
推杆的杆面几乎是直立的,只有一个大约4°的杆面角。在我们推击的时候,随着球杆的摆动杆头会“扫过”地面,杆面触击小白球的正后方,把它“推”出去。
当推击一个距离球洞很远的长推时,我们用腰部肌肉来控制,使肩膀的摆动幅度加大,此时上半身会绕脊柱发生一些转动,杆头的摆动也会偏离推击线而形成弧形。但是,伸直手臂、固定手腕和杆头触球的方式这几点都完全没有变化。
现在我们来看看果岭环之外不远处的球,这种球的一个处理方法就是用推杆直接去推。如果果岭外这一小段距离中的草比较长,阻力会加大,推击的距离就不好掌握了。在这个时候可以用8铁或P杆来处理。击球的力度和方式也与长推几乎完全一样——球位居中、摆动肩膀、固定手臂和手腕、杆头扫过地面去“推击”小球。只是由于铁杆杆面角度的作用,小球会离开地面飞行很短的一段距离然后落地去完成滚动。
这就是短距离切滚球的一种简化打法,你甚至可以采用推杆的握杆方式,从而使整个动作与推杆完全相同。当然,也可以采用铁杆的握杆方式来打这种球。
接下去,短打技术就演变到标准的切击动作了。首先是身体的站位和小球摆放位置的变化:标准切击的站位偏窄并且是开放的,也就是左脚要退后几个厘米;把身体重量的60%放在左脚上,40%放在右脚上;球摆放在身体中线的右侧,最远可以到右脚的前方;倾斜的球杆则刚好与整个左臂处在一条直线上。
切击的第一个要点是:杆头在下降并接近地面之前首先触及到球然后再触及地面。把球摆放在身体前方的右侧就是为了便于实现这样的击球。由于这个触球点过早,杆头轨迹会是inside-out方向的,所以需要打开站位来补偿。
切击动作的第二个要点是:上杆时用手臂带动球杆同时也带动身体旋转,下杆的时候用身体的旋转来带动手臂和球杆。哪怕是仅仅数英尺远的切杆也需要整个身体和手臂相互配合来完成,绝对不仅仅是手臂和手腕的动作。只有这样的整体动作才能够保持每一次挥杆的稳定性,确保杆头触球的精确性。
还有一点是:切击与推击相同,杆头要加速通过击球点。为了实现这一点就必须使送杆的幅度大于上杆的幅度。上杆和送杆的幅度可以通过我们左臂的位置来衡量,例如,上杆到左手臂指向8点钟的话,送杆就要送到3点钟。
再回到我们前边的思路,去试打几个非常短(3~5码)的切球,这时你仍然可以模仿推杆的打法——锁定手腕、摆动肩膀,只是握杆、站位和触球点改变了——不需要多少练习马上就可以稳定地打出这样短距离的切击了。
切击与推击非常相像的一点就是在击球的前后必须尽最大努力去保持杆面的方正,并且使杆头沿着击球线直线运动一段距离,还需要刻意把杆面对着目标方向去送杆。这样说起来,除了球位的变化以适应向下的触球、站位的变化以适应球位的变化之外,在技术要点上切(Chip)是对推(Putt)的延续。
所以,在切击距离很短的时候,可以用一种与推的方式很接近的挥杆方式,并且在全过程中保持锁定手腕。但是随着切击的距离的增加,手腕的动作就要有所改变去适应真正的切击了。
完美的切击是这样完成的:上杆的时候手腕是比较松弛的,自然地出现适度的折腕;下杆的时候手腕的弯折会减小,但是最终还是需要保持一点儿弯折去完成击球和送杆。也就是说,切球动作在击球的瞬间手腕没有回复到、或者最多刚好回复到准备动作时的那个状态(可以理解为手腕是直的),从而保证杆头始终滞后于双手(lag)。并且,从这个时刻到后面的送杆手腕是锁住的,目的是让杆面沿着击球线朝目标方向去送走小球。
漂亮的切杆动作在外人看起来手腕在前一半挥杆动作中是松弛的,在后一半动作中是僵硬的。我们可以看到,一些大牌球星们在完成距离比较短的切杆时,上杆会翘腕,特别是在上杆和下杆转换方向的位置,由于身体带动手臂、再去带动球杆,手腕的弯折程度在这里还会加大一下。然后,在触球和送杆的时候他们有一个明显的锁定手腕的动作。在切击动作结束时,他们的手臂因送杆而向目标方向抬高甚至出现了“鸡翅膀”的姿势,手中的球杆却下垂着没有抬高杆头,杆面也尽量保持着朝向目标的方向。(这可是切击的一个标志性的动作呀!)
解释一个问题:在前一篇博文里面我说到切球的时候“必须使送杆的幅度大于上杆的幅度。”老詹评论说“切杆技术中有尽量减少送杆的方式。”老詹是对的。看看上面这个情况,由于从击球前就开始锁死了手腕,送杆时杆头抬不起来,与上杆时手腕的上翘使球杆几乎竖起来比较,显然我们看到的是“送杆很少”。同时,也确实存在一些加速下杆但击球之后就嘎然而止的打法(“敲”、“磕”等)。
不过,我在上一篇博文里说到“上杆和送杆的幅度可以通过我们左臂的位置来衡量。”我们需要上杆的时候左臂抬高较少而送杆的时候左臂抬高较多,以实现加速击球。我所说的方法里没有涉及球杆指向的方向,其实是特别考虑了切的动作特征,不过我在那里对这个问题没有完全说清楚。
切击和推击一样,如果杆头减速去击球就会出现种种问题,也根本无法提高球技。
还有,如果切击的距离达到几十码远,送杆的幅度也比较大之后,只是需要在击球前后刻意保持手部超前于杆头,感觉手腕在那里滞留了一下就可以放松了,其结局是球杆随手臂一起抬高,杆头指向目标方向。
为了适应不同距离的切击,我们需要学会控制我们的手腕——完全锁死,上杆的时候比较放松下杆之后再锁死,或者基本上是放松的。
切是一个细腻的操作,选杆和触球决定了这一杆球的很多特征。一般认为切击需要照顾到四个方面:飞行高度、飞行距离、滚动距离和倒旋的大小。
由于杆面角度和挥杆轨迹的共同作用,我们每一次切球,杆面对于小球都会产生水平方向的推动力、垂直方向的推动力,以及杆面沟槽与小球之间的摩擦力(制造出倒旋来)。假定我们采用了完全相同的切杆动作,杆头击球前后运动的轨迹精确地保持不变:
1)用杆面角度比较小的球杆产生的水平推力会比较大,向上的推力比较小,切向运动也比较少;
2)而选用角度比较大球杆,产生的水平推力会减小一些,向上的推力会增加一些,切向运动也稍大一些。
也就是说,选用了杆面角比较小的球杆,球的飞行高度会比较低,飞行距离短,滚动比较多,倒旋比较少。随着杆面角度的加大,飞行高度和飞行距离会增加,倒旋会增加而滚动会减少。
同样道理,如果采用同一支球杆,击球的时候杆头的运动轨迹趋于水平(球位偏右较少),或者趋于陡立(球位偏右较多)地运动,对于水平推力、垂直推力及切向摩擦力的分配都是有影响的。(其实,杆头与小球之间的这个关系对于任何一支球杆、任何一种打法都同样存在。)
在下场的时候,小球处于不同的位置和环境下,触球方法的选择有所不同。小球可能浮在球道短草上、在长草表面、陷在长草里、在几乎没有草的地皮上、上坡位、下坡位、侧坡位,等等。但是仔细想想,我们能够做出的选择也只是用哪一支球杆,采取更接近水平地触球还是更陡立下切地触球,以及杆头的轨迹是稍浅还是稍深。
选择的原则有两个:怎样做能够更好地做到比较干净地触球?以及怎样做自己感觉把握更大一些?
短打的另外一种打法是劈(Pitch),与切(Chip)的打法互为补充。劈起球也叫“高抛球”,顾名思义,一般会打出弹道很高、基本上垂直下落、在果岭上滚动较少的一种球。
用P杆采用劈的打法大致可以处理40~110码之间任何一个距离的球。不过很多人都在球包里带着比P杆角度更大的两、三支挖起杆(Wedge),用来处理距离更短的球。
劈的打法与铁杆的全挥杆已经很相似了,只是为了打出短距离和高弹道的球才需要一些技术上的改变。打劈起球时握杆要松,就像手中握着一只小鸟;劈和切在打短距离球的时候都可能握杆短一些,以提高稳定性;手腕要完全放松,挥杆过程中手腕没有任何控制,即不锁腕也不发力;手臂和身体也尽量放松,保持相互间的协调。
击球的距离不过几十码,放松了挥杆流畅才能够打出好球来,最好能够打出杆头的重力引导的加速击球那种感觉。劈的打法挥杆平面一般都比较陡立,并且应该尽量使上杆和下杆保持在同一个平面内。送杆要充分,要抬高杆头。
球位应该选在挥杆弧线的最低点附近。如果刻意为了降低弹道(例如为了减少大风的影响),可以把球位向右移动一些;或者,也可以放到身体中线的左边来提高弹道高度。站位也可能是开放的,这要看击球的距离。
劈球的时候应该尽量让杆头的前缘从小球的下面通过,像划火柴似的让杆头擦过地面,因此一般都会留下打痕来。打痕的方向可以帮助我们了解击球时杆头的方向,我们可以通过调整站位来改进劈的击球方向。
劈与切的打法有几个重要的区别:首先,切的时候需要让杆面方正并且对准目标方向,劈的时候可以根据需要任意打开杆面;切在击球时手部的位置超前于球的位置,劈的球杆释放比较早一些,杆头有时甚至会超前于手的位置;切经常会锁定手腕,劈则完全没有。
一般来讲劈多用来处理距离果岭更远一些的球,但是实际上,只要小球的位置允许,非常短的距离也可以用劈的打法。特别是,如果小球落在了果岭附近的长草中,切的打法会比较困难,这时可以用劈的方法。打开杆面,让杆头从小球的下面加速通过,感觉似乎没有触到球,然而小球会被抛起来柔软地落在几码外的果岭上。
短打是一门艺术,更多地凭借我们的感觉来击球,需要很多的练习才能够逐渐掌握。
在来到果岭附近的时候,首先需要看清楚球位的情况,然后再看一下果岭周边和果岭上的情况,需要把球打得高一些还是低一些?切和劈那个更合适?第一落点选在那里?滚动多一些还是少一些?等等,目的是使小球最终的位置尽量靠近旗洞。
从站位和瞄准时开始,首先要矫正挥杆的方向和触球点。需要反复地试挥,看准下杆和送杆的方向,然后调整站位的方向;需要看清楚杆头落下的位置;同时还需要试试手腕的感觉;最后是根据落点的去寻找到击球的距离和力度。
短打距离的控制比较复杂,因为我们可能使用不同的球杆,采用不同的打法和不同的触球。一些书籍会建议用上杆多少或送杆多少来控制距离,但是最重要的还是去寻找对于杆头速度的感觉。对于劈起球用上杆的幅度来控制距离是比较合理的,也比较有效,而对于切的距离的控制我还是建议先用送杆力道来控制,逐渐寻找对于杆头速度的感觉。速度对了距离就对了,这个东西恐怕主要是靠经验和直觉了。
切球提倡杆头向下的击打,使切击时触球比较干净、干脆,避免提前与草皮或地面产生摩擦。但如果是这样,在到达小球的时候杆头前缘的位置就可能还比较高,容易出现打薄(top)的情况,所以需要很多的练习来寻找最佳的切击高度。
我们再回过头来说说球位的问题,帮助我们尽量减少打薄或着打厚。一个简单的方法是:多做几个相同的切击动作,观察杆头接触草皮或地面的起始位置在哪里,球的位置就可以选择在那里。打过球之后,杆头应该刚好在这个位置留下打痕或擦痕。
原则上讲我们可以用任何一支球杆来完成短打。但是,建议比较固定地采用8铁来完成那种类似推击方式的球;用PW杆(45°左右)或AW杆(50°左右)来完成弹道较低、滚动较多的切滚,以及距离较远的劈起球;用56°左右的球杆来完成飞行高度稍高、飞行较远、滚动较少的那种球和短距离的劈起球。使用比较固定的球杆会帮助我们尽快掌握距离和力道。
在果岭附近的沙坑里救球也是一种典型的短打,在各种高尔夫书刊杂志中和网站上对于沙坑球的打法讲述过很多,这里就不再重复了。我的体会,沙坑球的打法总的来说比较像打劈起球:杆面开放、站位开放、球位偏中左、杆头从球的下面滑过、挥杆幅度大、手腕动作大等。不过,打沙坑球还是有它自己的一些特点。
首先,打沙坑球最重要的是“下盘稳定”。我们站在柔软的沙坑里,脚下是虚的,稍一用力就会移动,如果指望双脚和双腿的动作帮助击球那就错了。打沙坑球之前需要碾动双脚尽量使自己站稳,把双腿多弯曲一些来降低身体的重心。瞄球站位之后在挥杆过程中尽量保持臀部、双腿和双脚的姿态和位置完全不动,挥杆只用我们的躯干和双臂来完成,直到送杆的后期再放松你的下肢。如果你空挥来试试这个姿势击球,你会发现是自己腰部及以下的一些大肌肉群在帮助你完成挥杆。
其次,由于沙土对杆头的阻力,我们在打沙坑球的时候需要把对于距离的感觉调整一下。假定我们从果岭外的草地上来处理一个球,例如10码远,我们知道挥杆的幅度和力道。在沙坑球里同样打一个10码远的球,我们就需要把挥杆的幅度和力道加大到15码左右的那种感觉。
打沙坑球的第三个要点就是尽量充分地去送杆,在保持下半身的姿势稳定的情况下努力抬高手臂去送杆。打不同距离的球一个是需要调整杆面打开的角度,杆面打得越开,球越容易被抛得比较高,距离就短。还有一个就是调整上杆的幅度,距离远就加大一些上杆。
球道沙坑的打法与在果岭边的处理方法是不太一样的。如果小球停留在沙土的表面,前方的沙坑沿也不太高,通常我们仍然会采用中长铁杆来击球,只是一定要先触球后触地。如果是“荷包蛋球”,或者不得不用短杆把球先救回球道,那个打法就与果岭边的沙坑差不多了。
短打的目的是将小球送到洞口附近,最好是直接送入洞杯。在果岭周边切球,我们偶尔也会把球直接打进球洞中,是运气吗?不完全是。如果你知道如何瞄准的话,就很可能打进去更多的球。
在短打之前我们需要反复观察周围的环境和果岭的起伏,最终决定击球的方向;在果岭上准备推球的时候我们还会仔细地摆线。然后我们站好位置,力图按照预定的方向将球击打出去。现在的问题是,怎样站位和瞄准会使击球的效果更好?
在推和切的时候,我们需要将杆面尽量方正(与击球方向线垂直)地摆在小球的后面,比较讲究的步骤是,先把杆头的位置摆好,杆面摆正,然后让双脚就位,最后是调整身体的姿态。让我们更深入地解释一下站位和瞄准,它并不像看上去那样简单。
站位和瞄准(Setup &
Aiming)是整个身体的一种准备,让身体的姿态和各个部位的肌肉都到达最佳的预备状态来保证击球的精确性。首先,通过试挥杆努力找到对击球线路和方正触球的感觉和想象,如果同样的球打过很多次的话,这感觉几乎马上就可以找到;然后是按照上述步骤站好位置;在开始击球的之前还需要细微地检查和调整杆面的方向、检查握杆的方向、细微调整身体的姿态和双脚站位的方向,使自己的身体的各个部位,包括一些主要的肌肉群都对这一次击球做好准备。如果全部准备动作是正确的,击球的成功率会大幅提高。
我们可以有目的地去训练这种“找感觉”式的瞄准。一个方法是自己准备一条长绳(这个东西好像有卖的),在绳子头上捆绑一个小的重物,在练习场里将重物抛出去,然后把绳子拉直,这边的一头放在打垫的边上,这样练习切球就有参照了。更简单的方法是在家里用的“推杆练习毯”来练习切球和推球(淘宝上有卖的,找一个带球洞和印有白色直线的练习毯)。
先从距离比较短的切球开始练,空挥三、四次,然后切一次。因为距离很短,我们将手腕固定,将手臂与身体之间的连接固定,使肩膀的摆动与手臂的摆动协调同步。用心仔细体会杆头的运动轨迹和杆面的方向变化,尽量去寻找如何“方正地触球”和“把球送到预定方向上去”的感觉。这感觉包括:杆头怎么触球、手怎么动、肩膀和身体怎么动等等,注意体会自己身体各部位的感觉。
在实际切击的那一次,首先把杆头放在小球的后面,少许地转动手腕,必要时调整一下握杆,少许地调整身体的姿态和方向,直到你产生“方向对准了”的感觉,这是身体、手臂、球杆和杆面的一种整体感觉,然后再去击球。培养出来的这个感觉跟击球的实际操作及其效果如果是一致的话,目的就达到了。这样练一段时间之后,小球飞出去就会落在离绳子非常近的地方;如果在推杆练习毯上切10个球,把3~4个球切进洞也不是一件困难的事情。
事实上,切球时上述瞄准的感觉比较明显,比较容易体会到。做到这些之后,你还可以把同样的方法用在推杆的练习上,你自己的身体会比较明确地知道当下如何去动作就可以保证推出去的方向性特别好。练习一段时间以后,在推杆练习毯上推10个球,个个都会线路笔直地滚进球洞,如果有一个球走线不直或者没进洞只能说明是你自己懈怠了。
打劈起球的时候,最重要的是控制杆头在球下划过(打痕)的方向,站位和瞄准就是让整个身体为此做好准备。尽管杆面是打开的,挥杆速度也很快,打出的高抛球也会飞向预定的方向。
短杆主要是靠感觉击球。如果你打过无数个球,或者天生感觉敏锐,上述关于瞄准的感觉自然就会到来。如果对自己做些专门的训练,会帮助我们尽快找到正确的感觉。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