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打1号木的时候最容易出现大右曲,主要原因是发力用双手去拉球杆,在击球的瞬间双手位置已经超前于杆头了,因此杆面是开放的。还有一种情况是在杆头触球的时刻左右小臂的旋转不到位,左手背还朝向天空,没有旋转到指向目标方向,杆头因此没有回正。
最近看到布瑞卡·拉金(2013最佳年轻教练)的一个建议,就是多去练习driver的1/3挥杆:“架好球,上杆直到杆身与地面平行,杆头趾部指向上方,从这里开始下杆,击球后挥杆到杆身指向目标的水平位置,杆头的趾部指向上。”她还说,“这种迷你版的挥杆方式可以教会你如何旋转手臂并保持好手臂(向目标方向)的延伸。”
我曾提到过,前几年我打driver东倒西歪,而且挥杆的方式也明显与打其它球杆不同。对于练习1号木实在没有办法了,于是痛下决心在练习场只练1号木的半挥杆,专心体会如何去触球,如何把球打直。这样一直坚持了数年,直到现在我在练习场里也很少打1号木的全挥杆。
拉金教练的这个练习方法我在练习场试了一下,感觉不太舒服。我自己1号木常年的练习方法是这样的,一部分挥杆的幅度很小、动作很慢,只把球打出去百十来码;而大部分练习是2/3幅度的偏低速挥杆,把球打到二百码以内的距离。所有的练习只追求把球打直、方向打正。由于从不练习全挥杆,下场之后的全挥杆动作就会按照与其它球杆一致的方式来挥杆了。
正如著名球员史蒂夫·史翠克说的:“自从我将握杆调整为方正,也就是左手背正对目标,我的开球稳定性就大大提高了。现在我的主要目标就是让左手背在挥杆至触球时回到这个位置。”
把握球的方向其实就是一个挥杆节奏的问题。也就是说,打长球杆的时候,如果在触球时双手刚好到达那个正确的位置,不超前也不落后,而且左手背刚好转到指向目标,身体也转到了正确的位置,这个击球的方向一定不会太差。
我坚持这样练习的时间长了,对于把球打正的信心自然就有了,下了场就可以去尽力挥杆了,大多数都是方向很好的直球或者小左曲,OB球真的不多见了。如果出现过大的偏左或偏右的球,马上就知道在挥杆节奏上出了什么问题,基本上都是身体旋转速度、手臂的释放时点出现偏差,到下一个洞就可以调整过来。
这种练习对于杆面方正地触球、甜点触球、杆头的正确轨迹这三个方面都很有帮助,不要以为只有杆头速度才是打出距离的全部动力。虽然年龄越来越大了,我现在的挥杆速度保持得还凑合,距离在二百六、七十码,没有过那种为追求方向而自损距离的感觉。事实是,未必最发力的那一次能把球打得最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