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几天有一次在练习场练球,旁边打位有一位四十开外的先生在教他的一个朋友打球。这位先生的话特别多,但是看得出来他自己打球的技术还是不错的。他反复强调一个观点:球技不是练出来的,也不是打出来的,是“侃”出来的。我的理解是,与别人经常交流对于提高球技会很很有帮助,前人和他人的东西很多都可以借鉴。
最近我和两位单差点的朋友聊了一下切击中固定手腕的问题。其中一位说,三十几码之内他会从始至终锁定手腕去切球,距离更远的时候也只是在上杆时手腕稍有松懈。另一位是个职业教练,他说不仅要固定手腕的还需要注意将杆面对准目标来击球和送杆。对于比较远的切击他说:“增加挥杆幅度就是了,简单实用,没必要把事情搞复杂。”
仔细想想,锁腕其实只是我们切球时采取的一个措施,并不是目的。我们需要的是它带来两个方面的效果:造成杆头在下降过程中触球,以及在击球前后保持杆面方正地对准目标。
我们在用铁杆做全挥杆击球的时候也非常需要杆头先触球后触地,最好在杆头到达运动曲线的最低点之前首先击打到球。同时,杆头在下降中击球会使杆面的实际角度变小,让7号铁发挥出6号甚至5号铁的效果,帮助提高击球的距离。
记得在好几年之前,那时我打球还在为方向性差而经常苦恼。在一次高尔夫友谊赛之后的晚餐中,我向一位单差点的球员请教如何控制击球的方向性,他告诉我一句话:“控制好击球前后这一尺左右。”这句话我琢磨的好几年,因为如何去控制好这一小段距离内杆头的运动其实涉及了很多方面的东西。
这个问题一句两句也说不清楚,但是记得曾经有一天我突然领悟到:我们可以模仿切击的打法,在心里不断地告诉自己在这一小段距离内尽量让杆面始终对准目标,虽然实际上杆面的运动速度非常快,在那里一闪而过。短打还是短铁、中铁、甚至在长铁杆的全挥杆击球中,我们确实可以用意念来帮助自己在击球前后使杆面比较方正,并且努力将球送向目标。
切杆还有一个极为重要的动作要领,那就是用身体和肩膀来带动挥杆,始终保持肩膀与手臂运动的同步。可以专门练习十码之内这个超短距离的挥杆来实验一下,稍不注意就会出现打薄打厚和控制不好方向和距离的问题,如果专心地用肩膀的旋转来控制挥杆,保持手臂与身体的一体化,效果会好很多。其实,铁杆的击球同样需要由身体和肩膀来控制,在击球前后这特定的一段距离内注意保持手臂与身体的连接(肩膀手臂三角形)很重要。
前些天我贴出《对短打技术的领悟(3)》的时候,小郁评论说:“这个重要,练好了之后全挥杆也差不多了。”另外一个博友也给出了自己教球过程中的一个例子,说明了切的打法对于长铁杆的击球都是有帮助的。
写点儿博客真好,把自己的头脑整理清楚了,打坏了的时候很快就知道错在哪里了,练球的时候知道自己还有什么不足,打球的控制能力增强了很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