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转载 |
作者简介:吴建国(Jack Wu)1956年出生,作家、摄影家、原《开拓》杂志
副主编、1996年旅居美国洛杉矶、现为美国高尔夫职业教练、美国高尔夫国际
交流协会秘书长、主要从事高尔夫教学与美国职业赛事理论研究工作。
美籍华人PGA教练,美巡赛著名评论家、 长期从事美巡赛技术分析和职业教学 ,理论基础扎实,教学实践丰富,擅长竞技型高尔夫教学。
高尔夫不但要斗技术技巧,还要斗勇气和信心,要看谁沉得住气。
我们先看看这一洞的重点是什么?球场的战略提示是这样讲的:第十六洞是一个长584码的标准杆5杆洞,难度排列系数9,这是一个不但有难度而且非常有观赏性的球洞,从发球台上一眼望去,狭长的球道被两边的土坡挤压着弯曲伸展开来,波浪般起伏着,象条流淌的河。从发球台上看,由于两旁的高坡,所以看似非常简单,开球只管发力向前打,打得越远越有资本,但实际上难度不在距离,而在准确性,球道两旁的深草是第二杆能不能保证小球上果领的关键。加上果岭被两大沙坑夹住前窄后宽,需要在冲击果岭时更要格外小心。最保守的打法是三上,先保住标准杆,再图其它。
问题是球员此刻的成绩能不能让你选择保守打法。15洞结束后,MICKELSON 负一洞,GOOSEN 胜一洞,在这期间两个人争夺的非常激烈,一直在一杆一洞之间争来争去,互有胜负。从状态上讲,两个球员都有些急,铁杆的准确性和对球的控制,特别是果领周围的许多短距离球的处理显得不进人意,此可两个球员心里都明白,他们此时此刻比的已经不是球技而是心理,看谁沉得住气,看谁情绪的稳定性好。对于MICKELSON 来讲,形势不容乐观,第16洞不能再输,否则就再没有取胜的机会;而GOOSEN 必须赢这一洞,才能置对方于死地。
双方都要力拼此洞。
GOOSEN 开球打偏,进右侧长草。
MICKELSON 开球打偏进左侧长草。
(都想增加开球距离,发力打的结果就是这样!)
GOOSEN 一脸的凝重,没有表情;MICKELSON 拉长了脸,没有表情;但此时此刻只有他们俩明白自己心里的感觉!
230码长草击球,直冲果岭的难度有多大?
第二打GOOSEN “笔直”的将球打进果岭旁边的观众群中,反弹出来掉进沙坑;MICKELSON 同样击偏再进果岭旁的长草。两杆结束,两人依然站在同一条起跑线上,但机会似乎靠向MICKELSON,只要他耐心沉着处理好这个球,还有希望。这时等待他们的是两个25码切球,洞杯离他们直线的距离很近,这是一个极大的难题,球切短了会被长草挡住不会滚向洞杯,球切长了会滚过并远离洞杯。现在,谁的切球落点好将决定一切。两个球员此时谁也不敢马虎,在果岭上反复看线决定落点,观众们也迸住了呼吸。
GOOSEN 走下沙坑,稳定住下身,空挥了几下,然后击球,小球高抛跳起落在果领边沿缓缓向洞杯滚动,两尺处停下。
MICKELSEN瞪大了眼睛看着洞杯,击球,偏右滚向果岭边缘,距洞20尺。他无奈的看着滚远的小球,他知道这一洞输了,这场比赛输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