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狐魂野魅
狐魂野魅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0
  • 博客访问:10,765
  • 关注人气:133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转载]对短打技术的领悟(3)

(2013-10-21 15:59:22)
标签:

转载

    切击与推击非常相像的一点就是在击球的前后必须尽最大努力去保持杆面的方正,并且使杆头沿着击球线直线运动一段距离,还需要刻意把杆面对着目标方向去送杆。这样说起来,除了球位的变化以适应向下的触球、站位的变化以适应球位的变化之外,在技术要点上切(Chip)是对推(Putt)的延续。

 

    所以,在切击距离很短的时候,可以用一种与推的方式很接近的挥杆方式,并且在全过程中保持锁定手腕。但是随着切击的距离的增加,手腕的动作就要有所改变去适应真正的切击了。

 

    完美的切击是这样完成的:上杆的时候手腕是比较松弛的,自然地出现适度的折腕;下杆的时候手腕的弯折会减小,但是最终还是需要保持一点儿弯折去完成击球和送杆。也就是说,切球动作在击球的瞬间手腕没有回复到、或者最多刚好回复到准备动作时的那个状态(可以理解为手腕是直的),从而保证杆头始终滞后于双手(lag)。并且,从这个时刻到后面的送杆手腕是锁住的,目的是让杆面沿着击球线朝目标方向去送走小球。

 

    漂亮的切杆动作在外人看起来手腕在前一半挥杆动作中是松弛的,在后一半动作中是僵硬的。我们可以看到,一些大牌球星们在完成距离比较短的切杆时,上杆会翘腕,特别是在上杆和下杆转换方向的位置,由于身体带动手臂、再去带动球杆,手腕的弯折程度在这里还会加大一下。然后,在触球和送杆的时候他们有一个明显的锁定手腕的动作。在切击动作结束时,他们的手臂因送杆而向目标方向抬高甚至出现了“鸡翅膀”的姿势,手中的球杆却下垂着没有抬高杆头,杆面也尽量保持着朝向目标的方向。(这可是切击的一个标志性的动作呀!)

 

    解释一个问题:在前一篇博文里面我说到切球的时候“必须使送杆的幅度大于上杆的幅度。”老詹评论说“切杆技术中有尽量减少送杆的方式。”老詹是对的。看看上面这个情况,由于从击球前就开始锁死了手腕,送杆时杆头抬不起来,与上杆时手腕的上翘使球杆几乎竖起来比较,显然我们看到的是“送杆很少”。同时,也确实存在一些加速下杆但击球之后就嘎然而止的打法(“敲”、“磕”等)。

 

    不过,我在上一篇博文里说到“上杆和送杆的幅度可以通过我们左臂的位置来衡量。”我们需要上杆的时候左臂抬高较少而送杆的时候左臂抬高较多,以实现加速击球。我所说的方法里没有涉及球杆指向的方向,其实是特别考虑了切的动作特征,不过我在那里对这个问题没有完全说清楚。

 

    切击和推击一样,如果杆头减速去击球就会出现种种问题,也根本无法提高球技。

 

    还有,如果切击的距离达到几十码远,送杆的幅度也比较大之后,只是需要在击球前后刻意保持手部超前于杆头,感觉手腕在那里滞留了一下就可以放松了,其结局是球杆随手臂一起抬高,杆头指向目标方向。

 

    为了适应不同距离的切击,我们需要学会控制我们的手腕——完全锁死,上杆的时候比较放松下杆之后再锁死,或者基本上是放松。

0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