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杂谈 |
1;推杆时,身体要“内收”。大师认为:推杆身体的运动幅度越小越好,在推杆过程中只有双手、手臂和肩膀运动。在定位时,找到身体“内收”的感觉。肘关节和膝关节都保持内收。(这不就是有点像憋尿的样子吗?)呵呵~~

2;切击球时模拟扫地。大师认为:切击球的感觉就像扫地。不仅动作像,连声音都很像。切击球时,动作一定要干脆,不要犹豫或者是减速。速度要快,并保持球杆稳定。
3;下杆时右肘向左下方。大师认为:启动下杆时,左手保持伸直,右肘关节尽快向下并靠近身体右侧。开始下杆时无论如何一定要避免用右手去主导挥杆的想法。在接近触球时,双手要始终保持在球前边,用左手引导球杆,触球时,右手支撑挥杆力量。

4;左手强势握杆。大师认为握杆时只要左手的姿势对了,右手就变得简单。握把呈对角线穿过左手掌根部外侧:从食指指关节到小指指关节下方。这样握杆左手自然比较强势,大拇指和食指形成V指向右肩关节。特别是初学者,强势左手握杆最适合,以后再调整握杆稍弱势一点来减少小左曲球。

5;三根手指主导你的握杆。大师认为有效的握杆需要强壮的双手,尤其是左手的后三根手指,在上杆到顶点时,这三根手指是离身体最远的也是最容易松懈的。大师还给出了简单有效的训练方法:为了加强这三根指头的力量,开车之前(不是开球!)双手紧握方向盘保持10秒以上,越紧越好。

6;为了提高精确度尽量延长触球区。大师认为:许多业余选手的球到处乱飞的主要原因是在触球时,左手腕翻转,导致杆面闭合或者杆头从外向内斜穿过触球区。有效解决这个问题的方法是:在通过触球区后,让杆头继续沿着目标线方向送出去。
7;根据使用杆的不同调整站位。大师认为一般长杆的杆面倾角小,触球的角度浅平;短杆的杆面倾角大,触球的角度陡直。根据杆的长短来决定左脚站位方法:长杆,方正站位,宽一些;中短杆,开放站位,窄一些。

8;松垮的挥杆是很难克服的顽症。大师认为:许多业余球手都发现,如果不发力,轻松挥杆反而效果会更好。但是,这样的挥杆是缺乏积极性的。一旦养成这种挥杆习惯后就很难改变。比如,挥杆慢的球员在需要增加挥杆力量时就会遇到麻烦。大师认为:要在用力挥杆的基础上保证触球质量

9;回推要自信要坚决(回推不要像娘们儿)。大师认为:如果第一推力量太大,过洞较多,回推时一定不要过于小心谨慎。如果你在第一推过洞时看清楚了路线,就应该能判断出第二推的拐线。回推时,一定要积极果断,平顺的节奏加速触球。稍有犹豫就会有闪失。

10;尽量创造上坡推的机会。(见图自能领会道理)提醒:当果岭速度超过一定范围,也就是果岭速度比较快时,这条原则就不适用了。官博以为:无论攻果岭的一杆、还是果岭上的长推,都要尽可能制造下一杆上坡推。如果是斜坡推杆,切记:下坡推杆拐点早,上坡推杆拐点迟。

11;保持头部稳定。牢记关键点:1舒服的站位:如果定位时,身体平衡,站位稳定,挥杆时保持头部稳定就更容易了;2身体放松:如果身体可以自由运动,挥杆时身体的中轴线就不会被破坏;3集中注意力:不惜一切代价保持头部稳定。如果握杆是首要关键,那么保持头部稳定就是第二要素。

————收集整理于网络
前一篇:[转载]怎样改善劈起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