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进王昌胜校长
(2015-03-09 19:41:15)
标签:
育儿 |
分类: 朱道荣名师工作室 |
今天,找来2014年《湖北教育》(综合资讯),除2014年第1期和第7期丢失外,其它我都认真拜读了,十分感动。有大教育家的风范,他在做每一个细微的思考和细小的事情。令人钦佩!
读2014年第1期《湖北教育》(综合资讯)《将家长资源用在离学生最近的地方》
读2014年第2期《湖北教育》(综合资讯)《好教师是学校、学生和家长共同培养出来的》:
教师节升国旗的策划、诗歌朗诵、向老师鲜花等细节感人至深。为师生交流搭建了一个很好的平台。教师在此活动中的收获,就是教学相长!
读2014年第3期《湖北教育》(综合资讯)《管理,以沟通为前提》:
信息是一种资源,信息也是一种力量。“掌握信息最充分的层级做决策”,“信息掌握的多少,与认同度的高低成正比”。合理地运用信息,为学校管理插上了腾飞的翅膀。
读2014年第4期《湖北教育》(综合资讯)《发挥教育资源的最大功效》:
“将钱用在离师生最近的地方”:增加教师培训的人数;为教师订阅专业杂志;为学生购买丰富的体育器材;增加学科竞赛的奖品数量。“将奖励的功效最大化”,把老师的获奖证书拿到班级体中去,当着孩子的面发放,让更多的孩子分享这份荣耀,同时也培养了孩子们的集体荣誉感。有点像李镇西老师的做法。
读2014年第5期《湖北教育》(综合资讯)《把每一件事都发展成教育契机》:
学生损坏了教室里的装饰品,让学生赔偿,以此为契机教育孩子要有担当;将家长作为教育资源来利用,以促进学生的发展。于是教师纷纷请家长进校园——经验介绍、学生与陌生家长对话、向家长介绍自己班级的文化、借助家长委员会的力量为孩子的发展服务……
读2014年第6期《湖北教育》(综合资讯)《抓“大”放“小”》:
学校工作千头万绪,校长应该抓“大”放“小”,抓“主要矛盾”和“矛盾的主要方面”,尊重教师,“无为而治”。教师有什么样的体验,才可能传递给学生什么样的体验:根据实际情况,取消晨会和教师签到制,收到明显的效果;不要轻易调低管理预期。世间事可分为“重要又紧急、重要不紧急、不重要不紧急和不重要紧急”四类,关于教师发展的例会是重要不紧急的事,不能轻易降低标准。
读2014年第7期《湖北教育》(综合资讯)《沟通:改善管理的重要手段》:
读2014年第8期《湖北教育》(综合资讯)《学习,因分享而精彩》:
教学:将学生的问题是为目标。老师的目标是让学生喝下一杯水,可某学生杯子里有一只苍蝇。这需要小组合作来解决苍蝇问题;分享:激发人的天性。人有四大天性:好奇、好探究、好秩序(讲理)、好分享。“问题——思考——分享”:“为教而学”,是为 “教会别人、启发同伴”而学,是为“分享展示”而学。总之是在应用中学。
读2014年第9期《湖北教育》(综合资讯)《学校管理需要同理心》:
教育:一个孩子将桌上的饮料瓶绊倒了,他眼睁睁地看着饮料流到桌子上,流到地板上。学生说,“我想看看它会怎么流到地上”。校园里,无论是校长,还是教师,都应该葆有同理心;应该多一些对话,少一些自以为是的说服。计划:先把计划拿出来后再征求老师们的意见,最后定稿。其实,我们只不过将“学习计划”的过程前置了。
读2014年第10期《湖北教育》(综合资讯)《顺势而为:学校管理的重要法则》:
借势:校长的重要能力——省市领导要来学校指导工作。学校决定,按惯例让孩子来接待和引导客人参观。这样的活动安排不数枚举:“每天锻炼一小时”、“安全教育”、“课内比教学”等活动,所有这些看似“无关紧要”的事情,都可以服务学校中心工作;
让节日富有教育味:教师节成为“今天,我们怎样做老师”的演讲;“三八”节男教师为女教师鲜花、为女教师服务。
读2014年第11期《湖北教育》(综合资讯)《课程:学校的核心竞争力 》:
课程应由“蜂窝煤”走向“井水”。天问小学提出“3+x”课程体系。感觉有点像高考改革的模式,走的是李希贵校长的路;
校庆也可以是课程。本着“做事就是发展人”的理念,将校庆开发成“我为校庆添光彩”的实践课程。9月30日,在操场上布置有9个“蒙古包”,每个“蒙古包”里展示出一个活动项目经典作品。孩子们没通过一项得到一个印章,他们像过节一样乐得其所。
读2014年第12期《湖北教育》(综合资讯)《校长要“从管理走向引领”》:
定位:校长是河道疏浚工:校长是火车头,校长更应该是火车设计师,不仅只是给车头上装上动力,更要让火车每节车厢都装上发动机。
方向:培养更多的领导者。“领导是确保将梯子搭在正确的墙上,而管理是将梯子在墙上搭稳当。”
读2015年第1期《湖北教育》(综合资讯)《管理,也该是一种唤醒》:
从学生中来,到学生中去,从教师中来,到教师中去。十大“美语”与十大“禁语”就是这样打成的;新年,每各教室门前写对联亦是如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