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国学走进人生》(我的治学修身感悟)
(2022-04-29 09:47:45)国学浩瀚如海深不可测,大师繁星满空多不可计。
初一,王阳明并未走远?知行合一学以致用是国学的全部意义和生命。理解了这句话,国学既不深奥也不难学。儒学是中华第一大学问,孔子是中华第一大师,(起码自汉董仲舒始如此)。孔子的思想主要见诸于《论语》,他曾用一句话概括他的学问:“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这句话尽人皆知,也很容易理解,就是我们今天常说的“换位思考”,然而又有几人能切实践行呢?如果大家都把这句儒学的精髓理解和做到了,早就实现了和谐社会,也不会有那么高的离婚率了?连家庭关系都处不好?不齐家何以出来混,雄心勃勃地要治国平天下?
初二,有些人可能更钦佩黄老之说的鼻祖老子李耳。依笔者看他们钦佩的并非言简意赅老君五千言言尽天下事的《道德经》,而是老子无为而治的思想。谬误的是他们把无为而治理解成什么也不做的躺平?其实老子的“无为而治”思想是建立在对春秋时期很多君主的胡作非为反思之上的。笔者愚见:老子“无为而治”思想的核心和生命力在于“为而不争”。
初三,三十而立乎?其实,孔子所谓“三十而立”,是指三十岁的人,应该确立自己的人生志向。而不是说你到了三十岁时立足于社会的名和利,用这种功利主义的视角,三十而立者微乎其微。
初四,四十不惑乎?孔子所说的四十不惑也不是人到四十岁就干什么事都很睿智明明白白了。他的原意是:人到四十对于自己的人生志向就不会左右彷徨飘忽不定了。
初五,五十知天命矣?今天的人们由于知识更新加速,五十不仅不知天命,反而因距离退休年龄越来越近,年轻人成长加速,五十危机感更重。因而这几年揪出的贪官大老虎多是五十岁上下的人。五十岁的企业家也容易投资扩张步伐加快而导致失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