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财经 |
分类: 全球金融竞争变迁 |
重塑市场信心掌握股市发展主导权
章玉贵
在国际资本因受金融风暴冲击而式微的背景下,中国证券市场理应切换到摆脱国际资本操纵,重构发展范式,掌握市场定价权的发展轨道。中国亟须检讨证券市场发展过程中的教训,正视股市做大做强的约束条件,破除国际资本对股市发展的干扰,破除阻碍股市健康发展的各种干扰,重塑市场信心,以建设性的举措掌握股市发展的主导权。
众所周知,今日中国股市面临的诸多棘手难题,既是原有机制设计负效应的陆续表达,也是证券市场改革由整体推进向深层次攻坚过程中遭遇阻力之后的具体体现。改革既需要关键领域的突破,更要有新一轮的整体设计,以确立未来十年乃至更长时期的证券市场发展框架。而要确保股市健康发展,除了凝聚各界智慧的顶层设计之外,更离不开相关的制度安排与有效的监管执行。
的确,先天不足,后天发育不良的沪深股市,相较其他新兴市场股市无疑面临更多的约束条件。20余年来,监管层着力构建市场平台和建立运行规则,初步建立了股市运作的基本制度框架,相关的改革措施也收到了一定的成效。但市场参与主体的普遍低素质、相关制度设计不完善以及“政策市”的后遗症,严重制约了股市的持续健康发展,近年来A股的漫漫熊途,某种意义上也是对“政策市”,对资源配置错位的一种还债。因此,中国必须尽快形成成熟股市有序运行的基本条件:有效的监管、健全的金融体系以及配套的制度环境、尤其是要有透明和有效的契约法及执法体系、良好的会计制度与惯例、完善的公司治理制度和可靠的支付与结算制度。迫切需要检讨证券市场设计存在的漏洞,检讨长期以来粗放式的经济增长模式以及市场法治建设方面的滞后,亦该严惩机构投资者的短进短出、助涨杀跌等恶意炒作之风;更应坚决打击类似王益、王小石案件等监管者的违法乱纪行为,依法治市。通过资本市场制度的完善来进一步加强投资者的市场信心,把保护中小投资者利益作为股市发展的重要着力点,打破既得利益阶层的垄断,减少他们的政治影响力,巩固市场经济的政治基础,建立具有真正竞争性的股市。
进一步地,必须在尊重市场规则的前提下通过规范市场交易主体的行为来稳定市场预期。众所周知,中国股市尽管有数以千万计的中小投资者,但真正能够对市场产生重要影响力的主要是上市公司、基金、社保基金、保险基金以及QFII等市场参与主体。对它们的行为约束,主要依靠窗口指导与训诫是不够的,必须祭出监管利器,防止市场欺诈与操纵。
最后,应该利用国际金融资本暂时式微的时间窗口,以建设性的举措重构资本市场发展范式,切实掌握A股发展主导权。中国股市迫切需要构建正常的价值发现机制以及培育市场话语体系。
笔者相信,今天的中国金融界以及有关决策人士应该有足够的存量智识和前瞻性的视野,来重新思考并设计中国资本市场改革的下一步整体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