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美国财政走上悬崖?别信

(2012-11-19 17:41:09)
标签:

财经

分类: 全球金融竞争变迁

美国财政走上悬崖?别信

章玉贵

 

     1944年以来的全球金融变迁史一再证明,这个世界上能把金融玩得最彻底恐怕也最无耻的,非美国莫属。一如基辛格所言:“谁控制了货币,谁就控制了整个世界”。

     最近一段时期,美国的所谓“财政悬崖”问题给本就不确定的全球经济平添了新的变数。在高度敏感的金融传导机制下,美股在11月7日突现颤抖式下挫,10年期美国国债收益率也骤然滑落。同时,国际金价出现了避险式上扬,国际油价也相应下滑。市场的上述表现似乎在放大这种担忧情绪。以至于澳大利亚财长斯万警告道:美国需要打破政治僵局,以避免“财长悬崖”危险脆弱的全球经济复苏。

    在核心信息严重不对称以及国家层面的道德风险持续泛滥的今天,我们尤需看清“债务上限谈判”、“财政悬崖”等一系列精雕细琢的高级忽悠名词的本质。因为真相终究难以隐瞒。今天,回过头来看,去年七、八月份,白宫和国会之间围绕债务上限提高的讨价还价其实就是一场心照不宣的“双簧戏”。在美元体系彻底崩溃之前,所谓美国破产是假命题。只是美国“即差钱又不愁没有钱”的财务现状折磨的是新兴经济体的敏感神经。同样,由任内似乎一直碌碌无为的美联储主席伯南克抛出的“财政悬崖”,说白了,也是握有机制化霸权体系主导权的美国,用这种似有若无的财政悬念对世界经济的一次中等级别恐吓。

    按照伯南克的警告,假如美国国会两党无法在即将到来的2013年1月1日前达成妥协,国会将启动自动减赤和增税机制,势必削减上万亿美元的支持,届时美国将会出现财政赤字如悬崖般直线下降,克林顿时期的高税率将重现,从而出现在减赤使美国政府失去需求管理的同时,税收优惠终止下的高税率遏制美国私人部门投资支出,导致总需求出现断裂式萎缩,并把美国经济重新推向衰退边缘。看起来,其警告逻辑不可谓不严谨,可能的后果也不可谓不严重。但早有人预测,即便国会两党无法在明年1月1日之前达成妥协,也会在两个月之后的三月最终端出一个双方都感到体面的妥协方案来。而在1~月的所谓“停摆期”,美国财政部一定会采取技术性除了避免短期违约风险的出现。

    耐人寻味的是,尽管美国整体经济受累于2008年那场金融风暴的破坏,一向引以为傲的金融业大面积失血,迄今尚未完全摆脱衰退期,但美国去年第四季度的实际经济增长率已经达到了具有指标意义的3%,且具有风向标意义的道琼斯指数在今年3月突破了13000点,创下自2008年5月以来的新高。尽管近日有所震荡,但依然接近于13000点,显示掌握国际资金回流主导权的美国,其金融体系正在逐步修复,这对实体经济的恢复具有决定性的意义。何况,在举世无匹的苹果、高盛、GE等一大批超级企业面前,无论是作为美国昔日的竞争对手日本还是曾经并驾齐驱的欧洲,其国(区)内一批王牌企业却饱受经济竞争“达尔文主义”式冲击的煎熬。

另一方面,美国正在改变自己的经济发展偏好。而今,大数据、智能制造和无线网络革命为代表第三次产业革命业已取得的先导性技术突破,有可能成为下一轮全球经济增长周期的内生性动力。而美国依然领先的研发基础、金融服务优势以及丰富的新技术产业化经验,亦有可能使得美国在占据此次超级产业革命制高点的同时,重新切割全球分工与财富版图。

    可见,只要美元国际结算货币的地位不倒,只要外国政府和企业不放弃美元结算的偏好,美国即便欠下数十万亿美元的债务,也不会有事。所谓的“还本付息”就是一种数字游戏。美国支付的利息完全可以通过美元贬值稀释掉。这些年来,美国通过贸易赤字在输入大量廉价实物资源和输出大量美元的同时,又通过国内发达的金融市场输出金融资产吸收流出的美元回流到美国来为美国提供融资。谁叫美国国债市场是世界上唯一可容纳全球高达10万亿美元外汇储备池的债券市场呢?

     “谁控制了货币,谁就控制了整个世界”。美国这些年来一直有债务违约的冲动和底气。只是由于美国头顶全球金融领袖和金融稳定器的帽子,才不至于太明目张胆。同样,深知权力不用过期作废的美国,早已吃尽了美元红利,并一次次将国内一堆烂账分摊到全世界,一定会设法延长这种红利的。中国要提防的是:如果美国真有一天对机构投资者短期违约,对他国央行或主权投资者不违约,但对本金提出展期申请,只归还到期债券的利息。会不会哑巴吃黄连有苦说不出?

作者系上海外国语大学国际金融贸易学院院长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